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部:要讓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與普通高中相當

央視網消息:據教育部網站消息, 4月6日, 教育部發佈新聞發佈會材料《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思路與舉措》, 介紹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狀況、發展思路。

原文如下:

一、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狀況

中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中具有基礎性作用。 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做出的正確決策和部署, 提出要合理確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招生比例, 總體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大體相當。 經過多年努力, 我國的中等職業教育得到快速發展。 主要體現在:

一是具備了大規模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能力。 目前, 全國共有中等職業學校(包括普通中專、成人中專、職業高中和技工學校)1.09萬所, 在校生1597.32萬人, 在校生占高中階段教育在校生的40.25%。 2016年招生587.57萬人,

占高中階段教育招生的42.26%。 中職學校專任教師83.48萬人, 生師比19.84:1, “雙師型”教師占29.47%。 辦學條件不斷改善, 國家、省級示範(骨幹)學校等優質資源覆蓋50%以上的在校生。 近十年來, 累計為國家輸送近7000萬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二是專業設置愈加貼合產業轉型升級要求。 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共19類500餘種專業, 覆蓋了國民經濟各行各業。 一、二、三次產業相關專業點數分別占9.2%、23.1%、67.7%, 所在專業類在校生數占比分別為10.2%、19.5%、70.3%, 專業設置契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特別是在加工製造、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運輸、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快速發展的行業中, 新增從業人員有70%來自職業學校。 可以說, 職業學校畢業生已成了產業大軍的主要來源。

三是畢業生就業持續向好並保持較高水準。

自2006年以來, 中職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 對口就業率在70%以上, 就業呈現出去向多元、管道多樣、實體經濟供不應求、區域差距明顯縮小等特點。

四是為促進教育公平做出積極貢獻。 中職學生70%以上來自農村和城市貧困家庭, 90%以上的在校生享受免學費政策, 近40%學生享受國家助學金。 約70%學生在縣市就近就業。 職業教育為學生職場成功、人生出彩提供了更多機會。

二、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思路

“十三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 也是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 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 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的關鍵期。 教育現代化, 離不開包括中等職業教育在內的各級各類教育的現代化。

為此, 國家制定了一系列規劃、政策, 都對發展中等職業教育提出了明確要求。 如《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 “鞏固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水準”“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大體相當, 在中西部地區以中等職業教育為重點發展高中階段教育”。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 “發揮中等職業教育在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中的基礎性作用。 ”本《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畫》更加細化了要求, 在基本原則中提出“協調發展, 分類指導”, 即“牢固確立職業教育在國家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位置, 鞏固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水準, 實現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在主要目標中提出“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教育結構更加合理,
招生規模大體相當”;在攻堅重點中提出解決“職業教育招生比例持續下降”等突出問題;在重點任務中提出“統籌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 提高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比例”“提高中等職業教育專業吸引力, 加強技術技能培養和文化基礎教育, 實現就業有能力、升學有基礎”;在主要措施中提出“職業教育比例較低的地區要重點擴大中等職業教育資源”等等。 這些要求, 是站在國家的高度, 從經濟、民生、教育三方面把握職業教育。 正如陳寶生部長指出的, 對職業教育要高看一眼、厚愛一分, 要通過切實措施, 讓職業教育“香起來、亮起來、忙起來、強起來、活起來、特起來。 ”

一是加快頂層制度設計。 配合全國人大做好《職業教育法》的修訂工作,引導整個社會轉變觀念,把接受職業教育作為人生發展的一個非常有前途的選擇和途徑。

二是完善經費投入機制。完善政府、行業、企業及其他社會力量依法籌集經費的職業教育投入機制。建立完善中等職業學校生均撥款制度。完善扶困助學政策,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提高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

三是擴大教育資源。實施現代職業教育品質提升計畫,支持在優化佈局的基礎上改善中等職業學校基本辦學條件。

重點擴大職業教育比例較低的地區的中等職業教育資源。增加中西部貧困地區尤其是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高中階段教育資源,使中西部貧困地區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畢業生都有機會進入中等職業學校就讀。

四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繼續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畫、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升計畫、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畫(簡稱“國培計畫”),擴大教育碩士招生規模,培養高層次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加大中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培養力度,探索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解決中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不足的問題。推進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務(職稱)制度改革,探索在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正高級職務(職稱)。

五是改進招生管理辦法。推動各地建立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統一招生平臺,擴大優質中等職業學校招生的區域範圍和招生規模,切實落實普職大體相當的要求。加大優質中等職業學校招收貧困地區學生的比例。建立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合作機制,探索課程互選、學分互認、資源互通。

六是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實施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工程,推動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課程內容、教學方式與生產實踐對接,集中力量建設一批高水準職業學校,辦好一批適應當地經濟社會需要的特色優勢專業。

七是助力精准扶貧。落實教育部、國務院扶貧辦印發的《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畫(2016-2020年)》開展中等職業學校東西部聯合招生合作辦學對接活動,加大職業教育東西協作工作力度。兜底式支援西部地區省(區、市)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到東部地區接受優質中職教育。

配合全國人大做好《職業教育法》的修訂工作,引導整個社會轉變觀念,把接受職業教育作為人生發展的一個非常有前途的選擇和途徑。

二是完善經費投入機制。完善政府、行業、企業及其他社會力量依法籌集經費的職業教育投入機制。建立完善中等職業學校生均撥款制度。完善扶困助學政策,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提高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

三是擴大教育資源。實施現代職業教育品質提升計畫,支持在優化佈局的基礎上改善中等職業學校基本辦學條件。

重點擴大職業教育比例較低的地區的中等職業教育資源。增加中西部貧困地區尤其是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高中階段教育資源,使中西部貧困地區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畢業生都有機會進入中等職業學校就讀。

四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繼續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畫、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升計畫、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畫(簡稱“國培計畫”),擴大教育碩士招生規模,培養高層次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加大中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培養力度,探索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解決中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不足的問題。推進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務(職稱)制度改革,探索在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正高級職務(職稱)。

五是改進招生管理辦法。推動各地建立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統一招生平臺,擴大優質中等職業學校招生的區域範圍和招生規模,切實落實普職大體相當的要求。加大優質中等職業學校招收貧困地區學生的比例。建立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合作機制,探索課程互選、學分互認、資源互通。

六是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實施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工程,推動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課程內容、教學方式與生產實踐對接,集中力量建設一批高水準職業學校,辦好一批適應當地經濟社會需要的特色優勢專業。

七是助力精准扶貧。落實教育部、國務院扶貧辦印發的《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畫(2016-2020年)》開展中等職業學校東西部聯合招生合作辦學對接活動,加大職業教育東西協作工作力度。兜底式支援西部地區省(區、市)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到東部地區接受優質中職教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