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無險不保?互聯網保險亂象亟待整頓

借助互聯網行銷, 主要通過線下攬客的保險公司, 也打出了無險不保的口號。

一些協力廠商平臺更是渾水摸魚, 聯合保險公司推出的險種五花八門:除痘險、忘穿秋褲險、違章貼條險、熊孩子惹禍險、扶老人被訛險, 甚至跟你毫不相干的藝人戀愛分手險都有!只有想不到, 沒有做不到。

每日金融發現, 互聯網保險產品的保費普遍不高, 便宜的幾塊錢, 貴的上百元, 對大多數人來說, 都可以承受;再加上支付方便便捷, 號稱個性化、無仲介的互聯網保險產品也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追捧。

另有資料顯示, 過去5年, 我國互聯網保費收入從106億元增長到2299億元;經營互聯網保險的機構數量從28家發展到124家。 互聯網保險行業的發展勢不可擋。

四川省保險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每日金融, 目前國內互聯網保險的發展主要存在以下幾大問題。

一是, 有非法集資嫌疑。 其實, 互聯網保險的大多數險種並非由保險機構推出, 毫無法律效力。 比如各種戀愛險, 兩年期滿結婚, 贈送婚禮策劃以及199元禮金;三年期滿結婚, 贈送婚禮策劃以及299元禮。 這種保單, 不過是商家自行定制的遊戲規則, 一旦商家卷款跑路, 消費者到哪裡去獲得禮金?

二是, 涉嫌網路賭博。 比如和競技體育結果相掛鉤的世界盃遺憾險, 還有股票跌停險, 都屬於變相的與商家對賭。 有專家指出, 這些險種沒有具體資料作支撐, 與網路賭博別無二致。 所以, 有保險公司推出的類似險種很快就被監管部門叫停了。

三是, 產品名不副實。 商家對關鍵資訊含糊其辭, 比如缺少風險提示, 免賠付條款不清晰, 甚至還有誇大理財收益、弱化保險性質等各種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

四是, 存在個人資訊洩露的風險。 業內人士稱, 有的協力廠商平臺是與保險系統對接了, 但還是要通過電銷或直銷等方式完成投保。 這種線上、線下脫節的運行模式, 容易導致消費者個人資訊洩露, 甚至誘發銷售誤導和理賠難等問題。

針對當前互聯網保險行業的亂象, 有專家建議, 應當儘快建立大資料平臺, 統一資料存儲和傳遞標準, 將不同系統進行資料打通, 再根據不同需要進行資料採擷, 以此加強大資料在反互聯網保險欺詐中的應用, 為行業優化和產品銷售提供基礎性服務。

還有保險公司呼籲, 監管機構應建立互聯網保險協力廠商網路平臺黑名單, 加強對業內違法失信相關責任主體資訊的管理和共用, 形成定期通報及公佈機制, 以便進一步加強保險業風險防控, 有效隔離其他風險的傳遞。

“目前互聯網保險剛起步, 發展還不完善。 一些基於保險原理、定價科學的險種, 值得推廣;但也有一些打著創新口號, 忽悠、欺騙消費者的險種, 則應該堅決取締”, 四川省保險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保險產品具有天然的社會性和公益性, 覆蓋面廣, 造成的負面影響會更廣。

如果互聯網保險給消費者的印象老是博眼球、不靠譜, 那無疑將動搖保險行業的發展根基, 破壞行業發展生態。這也是整個保險行業或將面臨的最大風險。

破壞行業發展生態。這也是整個保險行業或將面臨的最大風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