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雇主經濟邁入智造場時代

本報記者 唐福勇

自從人工智慧在2017年變得火爆之後, 與之相關聯的職場經濟也因此發生了許多新的變化。

12月7日至8日, 以“數位驅動, 智造未來”為主題的2017中國年度最佳雇主頒獎盛典暨人力資源國際管理論壇在杭州拉開帷幕, 智聯招聘CEO郭盛在演講中表示, 2017年, “新雇主經濟”在人工智慧的科技背景下繼續演進, 具體表現為數字時代成長起來的“數字原住民”一代, 更具有開放、自由、平等、分享、透明的多元精神和職場價值觀;新技術的到來將使得許多舊的崗位被機器取代, 大量新的崗位出現, 重複性工種的員工亟待知識反覆運算和技能升級;智慧技術大大提高了企業管控的能力,

讓企業在可控的前提下最大化賦能, 極大地釋放個體的創造力。 這讓職場演變成以“數位驅動”“智慧技術”為特徵的“智造場”, 組織和個人的關係發展為互相成就的共贏關係。

從2017年中國年度最佳雇主榜單來看, 也能清晰感受到智能的氣息。 騰訊、網易、百度、京東、IBM、鳳凰網、微軟、海康威視等多家“智造場”屬性明顯的企業登上了“中國年度最佳雇主30強”榜單。 今年的榜單呈現出新城市、新技術、新資本的特徵, 具體表現在獲獎企業中, 在地域維度上, 新一線城市潛力也已經初步顯露;行業維度上, IT/通信/電子/互聯網行業作為智慧科技滲透最深的行業在榜單中佔據30%;在企業性質維度上,

上市公司成為最大贏家, 占比40%。

雖然人工智慧讓大家感到興奮, 但同時也很焦慮, 焦慮自己未來是否會被人工智慧取代。 在郭盛看來, 人工智慧時代最重要的不是智慧, 而是人工, 是能夠把這些資料找出來的人, 是能夠把這些演算法做出來的人, 是能夠把這些計算能力提高的人。 所以, 人工智慧的人才需求有一個爆發式的增長。 從2016年第一季度到2017年第三季度, 人工智慧的需求量居然是以往的3倍之多, 人工智慧的需求人數甚至比全國平均水準要高很多很多, 需求量基本上都是增長50%以上。

那麼, 人工智慧對職場有什麼影響?勞動力市場的影響要素主要就是三個:一是經濟狀況, 經濟狀況好勞動力市場就景氣,

現在正處於全球經濟復蘇週期;二是社會狀況, 社會是否穩定, 和職場也有很大的要素, 尤其是在中國社會越來越穩定的情況下;三是技術。 從三個要素來看, 前兩個都具有巨大的確定性, 只有一個要素具有非常大的爆發性和不確定性, 就是技術。 技術在2017年有巨大的爆發, 技術給人和組織帶來巨大影響。

基於智聯平臺的資料看, 有一些工作已經在消失了, 例如校對、錄入每年以50%的速度往下降, 以後可能真的沒有了。 與此同時, 新的崗位也在產生, 與AI相關的崗位如數據工程師、演算法工程師等崗位迅速地增長, 一個產業或者行業出現, 帶來舊的崗位在消失, 但新的崗位將重新湧現。 因此, 人工智慧帶來的更多的是勞動方法的改變,

不是勞動職位的消失。

人工智慧對不同的國家也會造成不同的影響, 整體上而言全世界受到影響最大的是美國、日本、中國、印度。 因為美國、日本的人工成本特別高, 因此更傾向於使用AI, 人工智慧和自動化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中國和印度因為人口密度比較高, 存在大量的易於替代的重複性工作。 可能波及到中國3.94億勞動力和4.1萬億美元的薪酬。 但也可以看到雖然影響大, 但並不是簡單的替代, 而是勞動力的升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