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第六屆第三次理事會在沭陽召開

本報記者 王丹陽

原創文章, 歡迎轉發, 請授權轉載

12月12日, 由中國針織工業協會主辦, 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承辦, 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包覆紗分會、沭陽縣紡織工業協會協辦的“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第六屆第三次理事會暨智慧製造•轉型發展研討會”, 在江蘇沭陽召開。 為沭陽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會診把脈明確方向。

本次大會以“新時代、新思想、新挑戰”為主題,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楊紀朝,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國際貿易辦公室主任、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副會長林雲峰, 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副會長瞿靜、趙洪、林光興, 宿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榮錦, 宿遷市發改委副主任王之剛, 宿遷市經信委副主任徐生春, 沭陽縣委書記、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党工委書記卞建軍等嘉賓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行業專家、企業代表400多人共同參加此次會議,

會議由趙洪主持。

沭陽縣委書記、經開區党工委書記卞建軍為會議致辭。 他表示, 近年來, 沭陽經濟發展快, 是全國經濟百強縣。 沭陽縣域綜合實力連續5年躋身“全國百強縣”行列, 連續兩屆入選工信部評選的“全國工業百強縣”,

沭陽經開區也是蘇北地區唯一一家落戶縣級城市的國家級經開區。 目前, 全縣紡織類企業達到350家, 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88家,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家, 今年1~11月份, 紡織產業實現工業銷售收入72.46億元, 總量位居蘇北前列。 依託包覆紗、家紡和智慧針織三大板塊, 全縣已逐步形成涵蓋“機械裝備—紡絲—加彈—織造—印染—成衣”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 實現了由“跟隨式發展”向“引領式發展”加快轉變的良好開端。

中國針織產業發展也需要瞄準新的座標。 沭陽就選擇了能夠彰顯紡織“科技產業”特色的“智慧針織”領域, 率先在全國推出占地1030畝、總建築面積100萬平方米以上的全國首個智慧針織產業園區——“沭陽智慧針織產業園”。 該產業園的建設不僅為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專案集聚、產業集群提供載體支撐,

更為產業質態提升、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條件。

宿遷市副市長李榮錦介紹了宿遷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狀況和產業發展戰略規劃。 他指出, 紡織服裝產業是宿遷市四大特色產業之一,

近年來沭陽抓住了紡織服裝行業發展趨勢, 建設了全國首家智慧針織產業園, 率先站在了行業發展前沿。 此次沭陽智慧製造·轉型發展研討會的召開為沭陽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明確方向, 同時希望沭陽縣搶抓發展機遇, 找准定位, 招引一批產業關聯度高、輻射帶動力強、處於行業前沿的優質企業, 全力打造產業高地。

在理事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院部委員、經濟學部副主任呂政對經濟增長新起點和動力問題進行了分析。從八個方面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階段的內涵。同時,他還談到了我國當下所面臨的資源短缺與人口眾多,小農經濟生產方式與國民經濟現化以及居民收入差距過大等方面的矛盾,不過他談到我們也有著跨過較高收入門檻的動力,這種動力源於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這種需要不僅是指物質生活。

他說,跨入高收入門檻中國有著有利條件,無論是14億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還是我國的高儲蓄能力、不斷增強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對引進技的消化能力,這些都使產業結構轉移和迴旋有更多餘地。

他指出,2017年前三個季度,我國經濟同比增長6.9%。特點之一就是工業增長回升,產業機構和產品結構得到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比增長11.3%,這說明我國經濟增長不再依靠投資拉動,工業企業效益顯著提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進展。

他認為,我國勞動密集型產業仍然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而消費升級和高檔消費品進出口貿易逆差也為國內消費品升級提供了市場機會。

對於紡織製造業方面,他認為既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又要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阿裡巴巴、騰訊等企業解決的是‘軟科技’,而我們現在更需要解決‘硬科技’”,對此他談到,智慧製造要結合本行業的設備、工藝和材料的技術經濟特點,以節約人力、降低消耗、提高品質、減少污染等要求開發新技術、新設備和新工藝,而創新驅動應採取需求導向、工程依託、企業為主體,社會分工市場化運作的模式。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楊紀朝分析了行業形勢和趨勢,並就協會工作進行了總結。他表示,從“上天—參與高精尖的航太事業”,到“救人—人造心血管”,這些案例既是對行業創新驅動科技產業的最好展示,也是紡織行業努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的最佳例證,同時也是支持紡織人砥礪前行不忘本的初心。

他指出,2017年國內經濟總體改善,供給側結構改革深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實施,消費升級帶動內銷發展,1~10月紡織行業利潤同比增長了9.26%,大大地好於預期,1~10月針織行業利潤增速也出現超預期的增長,同比增長8.58%。

我國針織行業呈現以下幾個趨勢:

一是我國針織行業行業規模繼續擴大,增速有望探底回升;

二是質效領跑,針織印染領先行業利潤率水準;

三是內銷占比持續提高,針織面料出口穩步提高。

總體來看,今年1~10月,針織行業總體發展穩健,增速提升,質效領跑,拉動行業發展的出口、投資、內銷均有明顯改善,內需的貢獻作用進一步增強,出口市場有所回暖,在各項宏觀經濟、產業政策、行業努力的共同作用下,經過2015年和2016年連續兩年的低速增長後,2017年行業全年增速基本實現探底回升。

對未來針織行業發展前景,楊紀朝指出,行業轉型發展已進入深水區,在現有產業基礎上,針織行業未來要集聚更廣泛的創新要素,努力順應新經濟、新技術及柔性製造、智慧製造的發展需要,把握新零售、消費升級給行業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努力適應經濟發展新時代,在科技、品牌、人才、可持續等方面積極探索,走科學化、精細化、品牌化發展之路,實現“科學 時尚 綠色”發展。因此,企業在開拓市場方面的方向為:內銷市場新增長點遍地開花,把握國內市場是重頭;國際品牌領飛針織服飾新發展,力拓國際市場是趨勢。

在協會工作方面,楊紀朝指出,2017年中國針織工業協會開展了一系列行業技術服務工作,獲得了行業和企業的認可,2018年協會將圍繞服務供給側、創新與升級等工作思路繼續更好地服務於行業和企業,共同推動行業發展。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國際貿易辦公室主任、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副會長林雲峰就“紡織行業‘走出去’進展與‘一帶一路’展望進行了分析。他指出,紡織業“走出去”勢頭強勁,對外投資前景廣闊,據商務部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底,我國已在境外設立紡織業以及紡織服裝、服飾業企業1082家,相比2015年底增長8.3%;中方投資存量68.6億美元,增長31.4%。

林雲峰還指出,中國紡織業“走出去”呈現多區域、多行業和多形式加速推進、骨幹企業主動進行國際佈局的意識明顯提高、對外投資形式有綠地投資、股權並購、資產收購和合資等、2015~2016年我國紡織業對外直接投資進入明顯加速階段等態勢。從投資區域分佈看,產能的跨國綠地投資主要是以東南亞國家(越南、柬埔寨和緬甸)為主;非洲的衣索比亞也成為行業產能佈局熱點;埃塞穩定的宏觀政經形勢、廉價和較大規模的人口紅利、廉價的電力以及對歐美出口零關稅等綜合優勢突出。在針織行業領域,申洲國際、即發、東渡等都已在柬埔寨、越南等國進行綠地投資和國際訂單配置。

林雲峰強調,在我國政策導向和境外經貿合作區示範效應的引領下,我國紡織企業根據市場和自身發展需要,自主投資建設合作區逐漸增多,入駐合作區開展生產經營步伐加快。就紡織服裝業而言,國際佈局重點要探討中國-東南半島,中巴經濟走廊,孟中印緬通道,中國-中亞,中國-非洲的生產力佈局合作機遇,當然也要重視風險管理。在產業鏈的優質資源合作層面,行業應具有全球眼光,以全球視野進行產業鏈上下游優質資源、先進研發能力和技術、終端管道等具體細分領域的投資並購,讓中國紡織的骨幹企業能夠通過全球優質資源的配置和協同,較順利地成長為具有持續盈利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全球企業。他最後指出,“中國紡織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聯盟圍繞“橋樑協作”、“投資促進”和“資訊研究”三大服務平臺體系的建設開展工作,旨在為聯盟成員更好、更健康的“走出去”做好服務工作。

北京紡織環境保護中心教授級高工楊書銘針對針織印染行業有關環境保護政策做了講解。他表示,大中型針織企業基本是針織和印染一體化。當前由於原料變化、清潔生產的推廣、生產工藝、染化料、生產設備的改進和提高,企業生產量不斷增加而取水量和廢水排放逐年降低,污染物排放量也逐年降低。我國近年來在企業環保建設上做了很多努力,包括關停許多中小企業,減少排汙量。以前一些企業開在居民區,現在很多已經集中處理,統一搬遷到工業區或開發區。國內一些優秀企業在世界上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楊書銘還介紹了有關排放標準的修訂過程,以及排汙許可證的發放標準。其中,排放標準經過幾次修訂,即要達到環境保護要求,又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現已調研兩年多,立項四個標準合一重新制定,從2018年開始執行。他強調2017年要求完成排汙許可證,現在已經開始試點。

最後,楊書銘提到了廢水治理上的部分技術問題。過去是所有的廢水一起處理排放,現在要求分質處理、分質回用,達標排放。印染行業的廢水處理大家都做,但可行性技術不是很多,希望企業新建工廠時一定要為排汙處理預留方案,設計參數選擇要合理,充分發揮水解酸化池作用(停留時間、去除率、苯胺產生),中和用廢酸中的重金屬。

國際智慧財產權局專利局發明審查部審查員、北京中聯創和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研究員封鈞祥在“充分利用專利體系 適當調整研發體制 促進企業創新發展”的主題報告中重點介紹了針織類專利的分佈,從全球資料來看,以針織為關鍵字的專利大概有13萬件,集中在2011~2012達到峰值,專利申請量之後下降,可能是針織行業遇到了瓶頸,導致企業對技術的投入研發放緩,專利申請量有所下降。同時,從國內外專利申請區域和種類等方面對針織類專利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趨勢分析。他對申請專利的目的和必要性做了分類解讀,包括政策型、創新型、防禦型、前瞻型、基礎型。他指出,企業在申請專利時應該採取正確方式,要充分理解專利體系的要點,如訴訟中的心態、授權前景的判斷、專利申請的關鍵等。

北京工業大學教授、經管學院副院長唐中君以“品牌建設的牛鼻子”為主題發表演講。從品牌和品牌建設內容的多面性和複雜性、品牌建設的牛鼻子、智慧化時代的即時顧客化定制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首先對於品牌的理解可以從不同角度去理解,從顧客、從企業、從中間商、從競爭對手等不同角度。

唐中君表示,品牌識別、品牌定位、品牌形象是品牌建設的核心,針對去這三者之間品牌識別定位和形象為何成為牛鼻子,能夠確定我們的優勢在哪裡。針對競爭對手確立最具優勢的位置,佔據有限的顧客心智,獲得顧客的心智選擇力量。對內沒有品牌定位的牽引,資源配置就無目的性。對外沒有顧客心智資源的牽引,其他所有資源都只是成本。因此,我們要統一行銷戰略,協同行銷策略。在顧客心智中確立定位,從而引領組織所有資源實現高效配置。以智慧化實現“運營行銷的閉環集成、高效協調”,從研發開始退出市場的生命週期內,從採購生產製造到回收的生命週期內,從需求到設計、生產計畫、採購,到生產、交貨,製造環境的智慧化,實現快速高效高質。企業要充分考慮到對價值流的分析。智慧化對品牌形象的樹立,正由傳統管道向全管道,從產品向全方位轉變。

唐中君指出,數碼世界背後的真相就是與終端消費者更加緊密的互動,深度解析當今新興消費者的特徵和行為方式變化。智慧化時代不能一味地強調智慧還要,注重深度跨界融合創新。對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他表示,人工智慧技術可準確感知、預測、預警基礎設施和社會安全運行的重大態勢,技術把握群體認知及心理變化,主動決策反應。大資料智慧、跨媒體智慧、群體智慧、混合增強智慧、自主智慧系統是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佩華圍繞“功能性針織產品與發展趨勢”進行詳細的講解。她用大量圖片實例,講述了服用針織產品的七大開發方向。而對於功能性針織產品,張佩華從舒適、保健、防護與易護理、智慧、多功能這五大主題分別舉例說明。

會上,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秘書長何華勤宣讀了協會有關事項通報,宣佈寧波申洲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建榮為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名譽會長”;侯志平、張為民為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終身成就獎”;宣佈趙齊、徐國強為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還宣讀了成立中國針織工業協會花式紗色紗分會的決定;籌備成立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印染分會的決定;關於籌建“中國針織工業協會青年企業家聯盟”的決定。

在隨後的沭陽“智慧製造轉型發展”主題環節中,沭陽縣委常委、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石敬峰從日益凸顯的交通區位、功能配套的載體平臺、日趨完善的產業鏈條、豐富的環保容量、土地指標、管道天然氣等資源、細緻的政府服務等方面向與會來賓介紹沭陽投資環境,同時表示歡迎各界人士來沭參觀考察、投資興業。

會上,瞿靜與石敬峰共同上臺簽訂了中國針織工業協會與沭陽經開區戰略合作協定。

王少東代表沭陽經開區分別與浙江長興璐美納公司、福建達麗集團、江蘇品智紡織有限公司、沭陽安正信有限公司和沭陽盛亞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簽訂投資10億元、5億元、2億元、1.5億元、1.5億元的投資協定。

大會最後,林光興宣讀了關於授予沭陽智慧針織產業園“全國針織行業示範園區”的表彰決定。楊紀朝向沭陽經開區投資促進局局長、沭陽智慧針織產業園管委會主任魏偉授“全國針織行業示範園區”牌。

(本文攝影:黃瑋)

在理事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院部委員、經濟學部副主任呂政對經濟增長新起點和動力問題進行了分析。從八個方面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階段的內涵。同時,他還談到了我國當下所面臨的資源短缺與人口眾多,小農經濟生產方式與國民經濟現化以及居民收入差距過大等方面的矛盾,不過他談到我們也有著跨過較高收入門檻的動力,這種動力源於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這種需要不僅是指物質生活。

他說,跨入高收入門檻中國有著有利條件,無論是14億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還是我國的高儲蓄能力、不斷增強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對引進技的消化能力,這些都使產業結構轉移和迴旋有更多餘地。

他指出,2017年前三個季度,我國經濟同比增長6.9%。特點之一就是工業增長回升,產業機構和產品結構得到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比增長11.3%,這說明我國經濟增長不再依靠投資拉動,工業企業效益顯著提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進展。

他認為,我國勞動密集型產業仍然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而消費升級和高檔消費品進出口貿易逆差也為國內消費品升級提供了市場機會。

對於紡織製造業方面,他認為既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又要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阿裡巴巴、騰訊等企業解決的是‘軟科技’,而我們現在更需要解決‘硬科技’”,對此他談到,智慧製造要結合本行業的設備、工藝和材料的技術經濟特點,以節約人力、降低消耗、提高品質、減少污染等要求開發新技術、新設備和新工藝,而創新驅動應採取需求導向、工程依託、企業為主體,社會分工市場化運作的模式。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楊紀朝分析了行業形勢和趨勢,並就協會工作進行了總結。他表示,從“上天—參與高精尖的航太事業”,到“救人—人造心血管”,這些案例既是對行業創新驅動科技產業的最好展示,也是紡織行業努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的最佳例證,同時也是支持紡織人砥礪前行不忘本的初心。

他指出,2017年國內經濟總體改善,供給側結構改革深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實施,消費升級帶動內銷發展,1~10月紡織行業利潤同比增長了9.26%,大大地好於預期,1~10月針織行業利潤增速也出現超預期的增長,同比增長8.58%。

我國針織行業呈現以下幾個趨勢:

一是我國針織行業行業規模繼續擴大,增速有望探底回升;

二是質效領跑,針織印染領先行業利潤率水準;

三是內銷占比持續提高,針織面料出口穩步提高。

總體來看,今年1~10月,針織行業總體發展穩健,增速提升,質效領跑,拉動行業發展的出口、投資、內銷均有明顯改善,內需的貢獻作用進一步增強,出口市場有所回暖,在各項宏觀經濟、產業政策、行業努力的共同作用下,經過2015年和2016年連續兩年的低速增長後,2017年行業全年增速基本實現探底回升。

對未來針織行業發展前景,楊紀朝指出,行業轉型發展已進入深水區,在現有產業基礎上,針織行業未來要集聚更廣泛的創新要素,努力順應新經濟、新技術及柔性製造、智慧製造的發展需要,把握新零售、消費升級給行業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努力適應經濟發展新時代,在科技、品牌、人才、可持續等方面積極探索,走科學化、精細化、品牌化發展之路,實現“科學 時尚 綠色”發展。因此,企業在開拓市場方面的方向為:內銷市場新增長點遍地開花,把握國內市場是重頭;國際品牌領飛針織服飾新發展,力拓國際市場是趨勢。

在協會工作方面,楊紀朝指出,2017年中國針織工業協會開展了一系列行業技術服務工作,獲得了行業和企業的認可,2018年協會將圍繞服務供給側、創新與升級等工作思路繼續更好地服務於行業和企業,共同推動行業發展。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國際貿易辦公室主任、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副會長林雲峰就“紡織行業‘走出去’進展與‘一帶一路’展望進行了分析。他指出,紡織業“走出去”勢頭強勁,對外投資前景廣闊,據商務部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底,我國已在境外設立紡織業以及紡織服裝、服飾業企業1082家,相比2015年底增長8.3%;中方投資存量68.6億美元,增長31.4%。

林雲峰還指出,中國紡織業“走出去”呈現多區域、多行業和多形式加速推進、骨幹企業主動進行國際佈局的意識明顯提高、對外投資形式有綠地投資、股權並購、資產收購和合資等、2015~2016年我國紡織業對外直接投資進入明顯加速階段等態勢。從投資區域分佈看,產能的跨國綠地投資主要是以東南亞國家(越南、柬埔寨和緬甸)為主;非洲的衣索比亞也成為行業產能佈局熱點;埃塞穩定的宏觀政經形勢、廉價和較大規模的人口紅利、廉價的電力以及對歐美出口零關稅等綜合優勢突出。在針織行業領域,申洲國際、即發、東渡等都已在柬埔寨、越南等國進行綠地投資和國際訂單配置。

林雲峰強調,在我國政策導向和境外經貿合作區示範效應的引領下,我國紡織企業根據市場和自身發展需要,自主投資建設合作區逐漸增多,入駐合作區開展生產經營步伐加快。就紡織服裝業而言,國際佈局重點要探討中國-東南半島,中巴經濟走廊,孟中印緬通道,中國-中亞,中國-非洲的生產力佈局合作機遇,當然也要重視風險管理。在產業鏈的優質資源合作層面,行業應具有全球眼光,以全球視野進行產業鏈上下游優質資源、先進研發能力和技術、終端管道等具體細分領域的投資並購,讓中國紡織的骨幹企業能夠通過全球優質資源的配置和協同,較順利地成長為具有持續盈利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全球企業。他最後指出,“中國紡織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聯盟圍繞“橋樑協作”、“投資促進”和“資訊研究”三大服務平臺體系的建設開展工作,旨在為聯盟成員更好、更健康的“走出去”做好服務工作。

北京紡織環境保護中心教授級高工楊書銘針對針織印染行業有關環境保護政策做了講解。他表示,大中型針織企業基本是針織和印染一體化。當前由於原料變化、清潔生產的推廣、生產工藝、染化料、生產設備的改進和提高,企業生產量不斷增加而取水量和廢水排放逐年降低,污染物排放量也逐年降低。我國近年來在企業環保建設上做了很多努力,包括關停許多中小企業,減少排汙量。以前一些企業開在居民區,現在很多已經集中處理,統一搬遷到工業區或開發區。國內一些優秀企業在世界上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楊書銘還介紹了有關排放標準的修訂過程,以及排汙許可證的發放標準。其中,排放標準經過幾次修訂,即要達到環境保護要求,又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現已調研兩年多,立項四個標準合一重新制定,從2018年開始執行。他強調2017年要求完成排汙許可證,現在已經開始試點。

最後,楊書銘提到了廢水治理上的部分技術問題。過去是所有的廢水一起處理排放,現在要求分質處理、分質回用,達標排放。印染行業的廢水處理大家都做,但可行性技術不是很多,希望企業新建工廠時一定要為排汙處理預留方案,設計參數選擇要合理,充分發揮水解酸化池作用(停留時間、去除率、苯胺產生),中和用廢酸中的重金屬。

國際智慧財產權局專利局發明審查部審查員、北京中聯創和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研究員封鈞祥在“充分利用專利體系 適當調整研發體制 促進企業創新發展”的主題報告中重點介紹了針織類專利的分佈,從全球資料來看,以針織為關鍵字的專利大概有13萬件,集中在2011~2012達到峰值,專利申請量之後下降,可能是針織行業遇到了瓶頸,導致企業對技術的投入研發放緩,專利申請量有所下降。同時,從國內外專利申請區域和種類等方面對針織類專利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趨勢分析。他對申請專利的目的和必要性做了分類解讀,包括政策型、創新型、防禦型、前瞻型、基礎型。他指出,企業在申請專利時應該採取正確方式,要充分理解專利體系的要點,如訴訟中的心態、授權前景的判斷、專利申請的關鍵等。

北京工業大學教授、經管學院副院長唐中君以“品牌建設的牛鼻子”為主題發表演講。從品牌和品牌建設內容的多面性和複雜性、品牌建設的牛鼻子、智慧化時代的即時顧客化定制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首先對於品牌的理解可以從不同角度去理解,從顧客、從企業、從中間商、從競爭對手等不同角度。

唐中君表示,品牌識別、品牌定位、品牌形象是品牌建設的核心,針對去這三者之間品牌識別定位和形象為何成為牛鼻子,能夠確定我們的優勢在哪裡。針對競爭對手確立最具優勢的位置,佔據有限的顧客心智,獲得顧客的心智選擇力量。對內沒有品牌定位的牽引,資源配置就無目的性。對外沒有顧客心智資源的牽引,其他所有資源都只是成本。因此,我們要統一行銷戰略,協同行銷策略。在顧客心智中確立定位,從而引領組織所有資源實現高效配置。以智慧化實現“運營行銷的閉環集成、高效協調”,從研發開始退出市場的生命週期內,從採購生產製造到回收的生命週期內,從需求到設計、生產計畫、採購,到生產、交貨,製造環境的智慧化,實現快速高效高質。企業要充分考慮到對價值流的分析。智慧化對品牌形象的樹立,正由傳統管道向全管道,從產品向全方位轉變。

唐中君指出,數碼世界背後的真相就是與終端消費者更加緊密的互動,深度解析當今新興消費者的特徵和行為方式變化。智慧化時代不能一味地強調智慧還要,注重深度跨界融合創新。對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他表示,人工智慧技術可準確感知、預測、預警基礎設施和社會安全運行的重大態勢,技術把握群體認知及心理變化,主動決策反應。大資料智慧、跨媒體智慧、群體智慧、混合增強智慧、自主智慧系統是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佩華圍繞“功能性針織產品與發展趨勢”進行詳細的講解。她用大量圖片實例,講述了服用針織產品的七大開發方向。而對於功能性針織產品,張佩華從舒適、保健、防護與易護理、智慧、多功能這五大主題分別舉例說明。

會上,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秘書長何華勤宣讀了協會有關事項通報,宣佈寧波申洲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建榮為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名譽會長”;侯志平、張為民為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終身成就獎”;宣佈趙齊、徐國強為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還宣讀了成立中國針織工業協會花式紗色紗分會的決定;籌備成立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印染分會的決定;關於籌建“中國針織工業協會青年企業家聯盟”的決定。

在隨後的沭陽“智慧製造轉型發展”主題環節中,沭陽縣委常委、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石敬峰從日益凸顯的交通區位、功能配套的載體平臺、日趨完善的產業鏈條、豐富的環保容量、土地指標、管道天然氣等資源、細緻的政府服務等方面向與會來賓介紹沭陽投資環境,同時表示歡迎各界人士來沭參觀考察、投資興業。

會上,瞿靜與石敬峰共同上臺簽訂了中國針織工業協會與沭陽經開區戰略合作協定。

王少東代表沭陽經開區分別與浙江長興璐美納公司、福建達麗集團、江蘇品智紡織有限公司、沭陽安正信有限公司和沭陽盛亞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簽訂投資10億元、5億元、2億元、1.5億元、1.5億元的投資協定。

大會最後,林光興宣讀了關於授予沭陽智慧針織產業園“全國針織行業示範園區”的表彰決定。楊紀朝向沭陽經開區投資促進局局長、沭陽智慧針織產業園管委會主任魏偉授“全國針織行業示範園區”牌。

(本文攝影:黃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