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擔起大任 洗雪國恥

今天, 對於中華民族來說, 是個極其特別的日子。 寒冬時節, 又一個12月13日如期而至。 這是我國唯一的國家公祭日, 它聯結著我們對南京大屠殺這場國難的記憶, 寄託著我們對所有受難同胞的哀思, 宣誓著我們牢記歷史、洗雪國恥的決心與信念, 表達著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1937年12月13日, 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痛苦、最屈辱的日子之一。 那天, 日寇的炮火攻破南京城的防線, 六朝古都淪陷于侵略者之手。 之後數周時間裡, 南京軍民遭遇慘無人道的大屠殺, 遇難者超過30萬人。

這場浩劫的血與淚, 在歷史上寫下沉重一頁, 也給中國人民留下一道深深的精神傷疤。

“落後就要挨打”, 這個道理淺顯而真實。 1840年, 英國將領懿律帶著他的艦隊封鎖珠江口, 用堅船利炮將中國禁絕鴉片的目標轟了個粉碎。 自那時起, 我們就開始了飽含血淚的百年近代史。 一次次侵略與欺淩, 老大帝國, 割地賠款, 積貧積弱。 在這期間, 南京大屠殺以其慘烈和屈辱, 深刻地融進我們民族的記憶, 軍人被砍頭, 百姓被活埋, 婦女被姦污, 文物被搶劫, 這是難以忘卻的國難, 是刻進靈魂的國恥。

有人也許會問, 歷史的傷疤為什麼要自己去揭?不怕鮮血再流不怕疼痛錐心嗎?因為, 這段歷史日漸遠去, 有人在抹煞有人在篡改, 有人在淡忘有人在戲說。

就在前兩天, 最年長的一位大屠殺倖存者去世了, 目前尚在的倖存者已不足百位, 正在迅速消減。 所以, 肉身人證是靠不住的, 要靠紀念館靠教科書, 要靠全民公祭形成集體記憶。 一年一度的公祭, 是為了詛咒戰爭殺戮, 為了提醒人們以史為鑒珍惜和平。

今天, 警笛長鳴, 國旗低垂。 當國歌響起, 我們心中又多了一分激動和神聖。 自從鴉片戰爭戰敗那天起, 中華民族就埋下了復興的種子, 開始了不懈奮鬥。 經過100多年奮鬥, 中華民族“站起來”了, 現在, 經過持續拼搏, 在“富起來”的基礎上, 我們正努力“強起來”。

雪恥會有時, 公祭告同胞。 在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九大上, 中國共產黨宣告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任務書和時間表,

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已經矗立前方。

落後就要挨打, 強大才有尊嚴, 能戰才能止戰, 有實力才會有和平。 這是南京大屠殺給予我們的啟示。 從“七七事變”起始, 日軍不到半年就攻陷南京, 區區數萬軍隊就能肆意屠城, 孱弱中國任人宰割, 令人長歎, 令人扼腕。 因此, 富國強兵復興中華始終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孜孜以求的夢想, 如今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實現這一夢想, 今天, 面對刻滿死難者名字的哭牆, 我們難掩激動, 倍感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 青年強則國家強。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 國家就有前途, 民族就有希望。 按照十九大的戰略部署, 到本世紀中葉, 我國將實現全面現代化,

當代青年的人生黃金時期與這一奮鬥目標的實現完全吻合, 我們是這一歷史進程的見證者和建設者, 是繼往開來實現復興夢的“強國一代”。

使命在心, 責任在肩, 我們唯有奮力拼博砥礪前行。

強國建成之日, 國恥洗雪之時。 80年前死難的同胞們, 九泉之下應安息, 你們期盼的那個現代化強國一定會屹立在世界東方!

責編:黃易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