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為什麼還要投資樂視?一位老總如此回答

文|李曉麗

編輯|排雲、老謝

本文1717字, 閱讀約需4分鐘

近日, 脈脈上一則爆料, 讓好不容易消停了一會兒的樂視, 又被拉回到輿論中心,

傳聞裡, 有李澤楷, 阿裡, 聯想……

從財務, 債務, 政商, 甚至賈躍亭的人品出發, 樂視是個爛攤子, 但時至今日, 賈躍亭和樂視仍不乏“地下信徒”, 這些人裡不乏“老總”級別的人物, 在他們眼裡, 樂視依舊金燦燦。 孫宏斌投樂視, 或者傳聞裡的阿裡、聯想、李澤楷投樂視, 在他們看來不是應該不應該投的問題, 而是怎麼投的問題。

那麼, 樂視為什麼仍然有它的魅力?園區界最近和一位操盤園區的老總聊了聊。 以下是他的視角, 歡迎在留言區交流:

1、跨界打劫的BATJ

產業地產, 從一開始就應該以產業為主, 地產是工具是載體, 產業才是內容才是核心。

可是, 我們會發現, 過去幾十年裡, 靠地產賺“快錢”太容易了, 產業地產商做著做著全都變成地產商。

於是, 像華夏幸福這樣的產業地產商進入房企top10的時候, 大家掌聲一片, 但也心知肚明。 大家都知道這些富裕的產業地產商到底是靠什麼上位的。

但是現在行業變天了, 是真變天了。

不管什麼類型的地產商, 主要成本就是土地的成本, 拿地難, 生意就難做。 現在看, 不光是住宅地產商拿地越來越難, 產業地產商也是一樣。

但有人拿地輕鬆。

你會看到, 是BATJ這些互聯網科技企業在拿地。 這個月初, 騰訊在深圳核心區位19.32億拿了一塊地, 2014年騰訊就在深圳前海花15億拿了地。 京東就更不用說了, 在全國囤地9000畝, 估值過千億。 阿裡除了在杭州蓋的西溪園區, 今年又在南京花了8億買了一塊14萬方的地做江蘇總部。 阿裡關聯的菜鳥網路, 更是到處囤地,

光在武漢江夏, 就已經圈走了2200畝地。 百度也一樣是親自拿地蓋樓。

這些科技企業不僅在中國受歡迎, 在國際上也是一樣。 就說蘋果, 光一個新園區就占地2600多畝。 而亞馬遜說要建第二總部, 那美國各州都是上趕著跪舔的。 更不用說特斯拉, 一個超級電池項目, 成了世界上占地面積最大面積的建築。

手握產業的企業, 在地產圈正混得風生水起。

2、陷在泥潭裡的地產商們

那麼, 地產商在做什麼?

地產商現在的處境很艱難。 地產商都陷在泥潭裡了。 幾輪調控, 一波又一波的政策之後, 曾經賺快錢賺得飛起的地產商, 開始坐下來認真考慮轉型的事。

一思考, 發現太心虛了。

這些年, 賺快錢的想法那是滲透到地產企業基因裡的。

在這個泥潭裡的地產商, 想要跨出一步去搞產業, 結果出去發現, 這些年快錢賺得太容易, 做產業根本沒儲備。 不止沒有產業儲備, 更沒有人才儲備, 沒有心理準備, 慢錢賺起來不得勁。

這一步還沒怎麼出去, 地產商又被拉回到賺快錢的這個泥潭裡來了。

甩不脫的路徑依賴, 磁場般的慣性引力, 產業, 地產商想說愛你不容易。

試圖擺脫泥潭的地產商有很多, 像萬達, 雖然最近賣了很多酒店, 但他們早早就開始佈局大文娛板塊, 就單拿萬達影院來說, 產業基礎已經有模有樣了。

萬科早早就佈局物流產業, 今年最大單的事是收購了全球知名的物流地產商普洛斯。

這些對政策嗅覺敏銳, 對趨勢判斷準確的地產商早就開始未雨綢繆。

3、為什麼還有人投樂視?

為什麼地產商動不動就喜歡買球隊、酒莊、俱樂部和文娛?

從人工智慧替代人力勞動的終局看, 未來老百姓有大把大把的時間是在消費娛樂中消磨的。 和老一輩人, 長時間工作, 短時間娛樂正好掉個個, 要在未來的產業格局中謀利, 無疑文娛是最明確的一個方向。

不只地產商有這個判斷, 其他人也看到了。 所以, 你會看到不只是地產商在買買買, BATJ也在買買買。

那麼, 樂視為什麼值得買?答案顯而易見。

拋開樂視現在遇到的財務危機不談, 樂視是真有一攤產業的。 視頻網站、自製劇、手機、電視、盒子……那都是實打實的產品, 而且有使用者美譽度的。

所以說, 在這個時間點投資樂視, 幾乎可以說是抄底。 因為在大文娛的板塊,合適的標的沒多少了,合適的標的基本都被BAT收入口袋裡了,能遇上樂視,算是撿漏。

如果不買買買,再造一個樂視難不難?

把這個問題拋給互聯網圈或科技圈,答案待定。但把這個問題拋到地產圈,答案很肯定,難!

不說別的,就看萬達這麼些年造飛凡的辛苦,讓地產商搞產業,那可是“從0到100”的挑戰。

純地產商也就算了,產業地產商不應該啊,你可能會這麼想。

但事實是什麼?

產業地產商也在這個泥潭裡,低價拿地,靠一定配比的住宅開發賺錢,這是相當一部分產業地產商過去走的路。

所以,招商難是產業園區的永恆難題。產業是過去這麼多年裡,產業地產商逃了的課。

產業地產商心懷僥倖地走到今天,天卻變了。產業企業開始拿地做地產了,吃香的始終是產業,而順手的錢被地產商賺了那麼多年,如今蛋糕送到產業企業面前,它們為什麼不賺呢?

沒在產業這堂課上認真投入的地產商該怎麼辦呢?馬上就要交作業,補課太慢,咋辦?直接找一份現成的答案,抄作業啊。

不管樂視的包書皮好看不好看,它可是一本現成的答案呀。

因為在大文娛的板塊,合適的標的沒多少了,合適的標的基本都被BAT收入口袋裡了,能遇上樂視,算是撿漏。

如果不買買買,再造一個樂視難不難?

把這個問題拋給互聯網圈或科技圈,答案待定。但把這個問題拋到地產圈,答案很肯定,難!

不說別的,就看萬達這麼些年造飛凡的辛苦,讓地產商搞產業,那可是“從0到100”的挑戰。

純地產商也就算了,產業地產商不應該啊,你可能會這麼想。

但事實是什麼?

產業地產商也在這個泥潭裡,低價拿地,靠一定配比的住宅開發賺錢,這是相當一部分產業地產商過去走的路。

所以,招商難是產業園區的永恆難題。產業是過去這麼多年裡,產業地產商逃了的課。

產業地產商心懷僥倖地走到今天,天卻變了。產業企業開始拿地做地產了,吃香的始終是產業,而順手的錢被地產商賺了那麼多年,如今蛋糕送到產業企業面前,它們為什麼不賺呢?

沒在產業這堂課上認真投入的地產商該怎麼辦呢?馬上就要交作業,補課太慢,咋辦?直接找一份現成的答案,抄作業啊。

不管樂視的包書皮好看不好看,它可是一本現成的答案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