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熱愛」天地蒼茫間,生命中最漫長的三分鐘

只因為一次非洲之旅, 從此傑夫拿起相機, 為這群“地球上真正的主人”攝影。

沙浴

在傑夫的四光圈鏡頭裡, 野生動物是主角。 他的作品裡多的是單個的動物——地平線上凝視著鏡頭的大象,

迎著朝陽奔跑的長頸鹿, 獨臥在車行軌跡邊打瞌睡的獵豹, 甚至捕食的飛鳥, 都是獨自闖進畫面, 天地間蒼茫的孤獨感由此而生, 把自然的偉岸和動物的生命之息, 定格在時空間的一瞬。

傑夫,

本名吳海辰, 是加拿大專業認證的野生動物攝影師, 也是世界最佳自然攝影比賽史上的第一位華人評委。 從2012年開始, 至今他已經八次進入非洲, 留下無數令人屏息寧神的影像, 曾經捕捉過大自然最為殘忍激烈的瞬間, 也記錄過人世間最為溫暖善良的時刻。 很多人是從他的影像作品裡認識世界, 很多人也通過他的鏡頭從而走進非洲。

探尋生命的意義

傑夫與攝影的淵源, 早在孩提時就已經埋下了。 他從七歲開始接觸攝影時。 傑夫的母親是一位專業攝影師, 父親是一名空軍軍官, 小的候, 他總是隨著部隊搬遷, 一家人聚少離多。 暑期學校放假, 母親經常帶著他去上班——一間小小的攝影棚。 “七歲, 我在暗房看到膠捲沖洗的過程,

看到浸在藥水中的白色相紙逐漸出現人物和圖像, 一切都是那麼神奇。 從此我迷上了攝影並開始了對它一生的熱愛。 ”

非洲日出

傑夫本在多倫多成功經營著連鎖餐館, 只因為一次非洲之旅一切都改變了。 他開始熱愛自然, 並願意用鏡頭去講述大自然裡各種精彩的故事。

傑夫說自己其實很擅長經營, 但最終每個人都會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的生命中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傑夫清晰記得2013年3月, 他在肯亞拍攝了三周之後, 在回加拿大的飛機上, 突然就有一種想要馬上回到肯亞的衝動!

“What do you realy want in you life?平均壽命80歲, 29000個日子, 我問我這個問題時, 其實已經有點太晚了, 我已經過了16000天了。 但是我們每個人一輩子有一個時候, 一定會問這個問題。 ”

他始終記得看過的一個老電影裡的一句話——生命不在於你能呼吸多少次, 而在於那些讓你屏住呼吸的瞬間。 人一輩子要精彩地活著, 如果不能活一輩子, 起碼活一段, 活一天。 傑夫想做的, 就是一次一次地再回非洲, 那些美麗的景色, 那些精彩的瞬間,

那些讓他激動、流淚、痛苦, 也讓他開心的瞬間。

非洲金

然而, 現實卻是為了追求夢想, 你必須學會放下你現有的一切。 回到多倫多, 傑夫賣掉了苦心經營多年的餐館, 放棄了一個中產優渥的生活條件, 回歸到一種清貧又艱苦的自然攝影之旅。 他開始用每年六個月的時間,去非洲和世界其他地方拍攝野生動物。

那些“決定性的瞬間”

傑夫認為,對於野生動物攝影師而言,最關鍵也是最基本的有兩點:一是對野外場景的判斷能力,能快速識別並捕捉動物的行為、衝突和互動中,最有故事性、最能觸發情感的瞬間。二是使用恰當的攝影語言以藝術手法向觀眾講述故事和傳達情緒的能力。

長空鷹戰

攝於美國西雅圖的“長空鷹戰”應該是傑夫具有個人拍攝特點的最有代表性的一張。在西雅圖近郊的一個小鎮附近,有條河流入海口,密佈著飼養生蠔的灘塗,每年4-5月份水位最低潮期間,每天下午退潮速度很快很低,生蠔會露出河床,繁茂豎立的生蠔殼就會使得許多鯰魚被卡在其中,而鯰魚恰是美國國鳥白頭鷹的最愛,鷹群每天彙聚河邊樹林,退潮時幾十隻鷹就會飛入河床抓魚,白頭鷹兇狠好鬥,往往會在空中激戰搶奪,這使得傑夫得以捕捉到這一精彩的瞬間。

“這張照片是在下面的這只白頭鷹升空去奪取獵物之前的一瞬間拍到,就留下了一個懸念:它最後搶走了那條魚沒有?誰最後贏了?這樣的瞬間往往動物的表情也極具戲劇性,加上形式上構圖的乾淨簡潔,夕陽的光色也極美。這樣的瞬間,就是野生動物攝影中的‘決定性的瞬間’。”

日出牛羚

傑夫說,所有野生動物攝影師的夢想,就是捕捉戲劇性或者故事性最強的瞬間,就是衝擊、發生之前的那百分之一秒。比如,一隻獵豹捕食羚羊,它的爪子伸出去,把羚羊給打倒了,絕對要比一隻獵豹咬著羚羊脖子的照片,具有更大的故事性和懸念。這張照片放到網上,好多人就問:“那個羚羊後來跑掉了沒有?”而這個豹子如果咬著羚羊的脖子,大家就都知道結局了。這些決定性的瞬間,即故事性,懸念,整個照片裡的動態、能量最高點,然後一下子停止,讓觀眾去遐想。

你要知道,在自然界,每一個動物,都在為了自己的生存,在拼命,在掙扎,生命的迴圈,就是野生動物世界最大的故事性。

致命的黑曼巴蛇

拍攝野生動物時,傑夫在非洲最危險的是遇見獅子還是野牛?全都不是,而是一條致命的黑曼巴蛇。

火烈鳥起飛

那是他第一次去坦尚尼亞,在攝影俱樂部營地,沒牆,野生動物可以來來往往,中午吃完飯傑夫叮囑別人不要跑出去,在帳篷裡面休息。剛說完沒幾分鐘,他自己卻因為看到一隻彩虹雞,特別漂亮,扛著三腳架追拍,跑了出去。“彩虹雞在一塊石頭上停住了,我在樹林的旁邊,三腳架一架,瞄準彩虹雞。這時候,我就聽到絲絲拉拉有點聲音,扭頭這樣一看。瞬間呼吸凝重。距離我大概50到70公分,有一棵枯樹,枯樹中間有一個樹洞,在樹洞的底下,對著我的方向,裡面盤著一條黑曼巴蛇。黑曼巴蛇其實很好認。它渾身不是黑的,是深灰色的,像燒過的木炭一樣,閃閃發亮,黑曼巴蛇是全世界最毒的幾種毒蛇之一。”

如果在非洲,被黑曼巴或者綠曼巴蛇咬一口的話,會有20分鐘的時間寫遺囑。20分鐘裡,若不注射抗毒血清,人一定會死。“所以當時,我一看到蛇,渾身就不好了,一動不敢動。因為黑曼巴蛇我知道,一般它是怕人的,只有在交配期的時候,有人闖了它的地盤,它才會主動攻擊,一般它碰到人會跑,幸好那時不是交配期。還有一種情況下,它會攻擊人類。就是人類把它逼到角落裡了,而當時,我正好把它逼到了角落裡——它在樹洞裡,它唯一開口的地方,逃跑的位置,正對著我,如果我在這兒一動,我往哪邊跑,它都會當我要攻擊它,會跳出來咬我。我跑的速度再快,絕對趕不上它攻擊的速度,它會像一個彈簧一樣彈出來。”傑夫當時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一動不動的,像一尊石像。

“心頭一萬個羊駝跑過。因為我剛剛跟別人講,你們不要出來。”兩分鐘還是三分鐘以後,蛇遊走了,這三分鐘成為傑夫生命裡最漫長的三分鐘。

一位自然攝影師的自我修養

2017年開年,傑夫攜手當今攝影圈裡8位重量級的華裔攝影師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觀光廳舉辦了“環球奇鏡——四光圈攝影展”。傑夫作為策展人,也是其中唯一一名動物題材的自然攝影師。看到他的攝影作品,你能從中看到動物之間微妙的情緒變化和互動,這種細膩的動態捕捉具有深刻的含義和厚度。

媽媽我錯了

在照片《媽媽,我錯了》中,兇猛的獵豹也有母子間溫情的互動。這張照片是傑夫在馬賽馬拉追蹤拍攝了兩年的一隻獵豹“瑪萊卡(Malaika)”和她最近誕生的兩隻幼豹中的一隻。清晨,兩個月大的小豹子就像所有的貓科小動物一樣不停地打鬧,撞在了媽媽的身上,瑪萊卡突然跳了起來,瞪著其中的一隻,小豹子嚇壞了,坐在地上向媽媽賣萌。耷拉下的耳朵是貓科動物服從和害怕的典型行為。

在非洲,傑夫最喜歡的野生動物是大型貓科動物:獅子、獵豹和金錢豹。他最想要捕獲的場景是追逐和捕獵,特別是突擊前的一瞬間——那一刻的蓄勢待發可以給觀眾留下充分的想像空間。

史前記憶

照片《史前記憶》,是傑夫在非洲尋找和等待長達兩年之久才捕捉到的一張經典畫面。“我一直想拍攝黑雲下一隻孤獨的大象,想傳達出東非大草原上這些史前巨獸在我們人類誕生之前,自由自在生活的那種空靈的感覺。這樣的雲景和乾淨的地平線不是很好找,直到我在安博塞利國家公園看見這只大象,從濕地裡向我們走來,在那個瞬間,我意識到自己終於找到了這個期待已久的場景。”

在光雨中前行

在野生動物攝影生涯中,傑夫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當攝影師遇到極為戲劇性的雲景和光線時,往往找不到合適的動物做前景。《在光雨中前行》的這個早晨也不例外。“我看見這樣壯麗的光線瀑布般投下,卻找不到動物,我們駕車在安博塞利國家公園裡狂奔半個多小時,終於在光線消失之前找到了這一家子大象。構圖上我儘量壓低地平線,是為了給出天幕更加廣袤的延伸感。”

邂逅獅群

一個清晨在馬塞馬拉日出時,傑夫和夥伴停車拍攝移動的獅群。很快就注意到獅群正順著車轍向他們走來,在清晨的露水中,走在車轍上它們的腳爪不容易打濕。這個獅群是馬塞馬拉著名的“黑毛(Blacky)”獅群的一部分。右邊的雄獅是群裡的老二叫“口紅(Lipstick) ”,得名於鼻頭下的黑痣。雖然傑夫判斷出這個獅群並沒有攻擊性,但是用70毫米焦段在5米外拍攝250磅的成年雄獅,直瞪著你向你走來的感覺,還是令人有些毛骨悚然。

傑夫說,回顧往昔,只有攝影能帶給他最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當你忠誠地遵循內心的聲音,生命的意義也自然找到了答案。

生活週刊×傑夫

Q:中國攝影師和外國攝影師有很大的區別嗎?

A:中國絕對不缺攝影師,缺的是有個性想法的攝影師。中國是紮堆式的攝影,他們的三腳架一樣的高度,一樣的角度,一樣的攝影器材,一樣的焦段,100個人出去,可能99張片子是差不多的,中國攝影師缺乏個性。而外國攝影師每一個人都在想如何拍攝出不一樣的照片。我在做攝影講座時,國內攝影師會問我,什麼相機,什麼參數。外國攝影師會問我當時拍攝這張照片是怎麼想的。它們為什麼會帶著你自己的烙印。

Q:現在,野生動物攝影對你的人生究竟意味著什麼?

A:我會一次又一次,不斷到非洲拍攝,用我的影像喚起人們對野生動物保護的觀念。這將是我全部的工作和生活內容。

無路可逃

Q:像在拍攝猛獸時,別人的鏡頭常常是它們的屁股,而你的視角都是這些猛獸正面最近的距離,對前期拍攝的準備和判斷上,如何能做到這一點?

A:挖掘這樣的故事性,需要攝影師對拍攝的動物的習性和環境有著非常清楚的瞭解,從而能夠預見到這些場景的發生,並及時捕捉到那個瞬間。比如:當一隻3-4個月大的貓科動物如獅子的幼獸向母獸走過去時,它一定會撒嬌,因此對焦在母獸頭上,把幼獸進入畫面的空間留夠,等它接近時連拍就行了。我喜歡從正面拍攝動物。我們經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對動物也是一樣,動物的眼神反映著它們的情緒和心理活動,與人沒有什麼區別。

他開始用每年六個月的時間,去非洲和世界其他地方拍攝野生動物。

那些“決定性的瞬間”

傑夫認為,對於野生動物攝影師而言,最關鍵也是最基本的有兩點:一是對野外場景的判斷能力,能快速識別並捕捉動物的行為、衝突和互動中,最有故事性、最能觸發情感的瞬間。二是使用恰當的攝影語言以藝術手法向觀眾講述故事和傳達情緒的能力。

長空鷹戰

攝於美國西雅圖的“長空鷹戰”應該是傑夫具有個人拍攝特點的最有代表性的一張。在西雅圖近郊的一個小鎮附近,有條河流入海口,密佈著飼養生蠔的灘塗,每年4-5月份水位最低潮期間,每天下午退潮速度很快很低,生蠔會露出河床,繁茂豎立的生蠔殼就會使得許多鯰魚被卡在其中,而鯰魚恰是美國國鳥白頭鷹的最愛,鷹群每天彙聚河邊樹林,退潮時幾十隻鷹就會飛入河床抓魚,白頭鷹兇狠好鬥,往往會在空中激戰搶奪,這使得傑夫得以捕捉到這一精彩的瞬間。

“這張照片是在下面的這只白頭鷹升空去奪取獵物之前的一瞬間拍到,就留下了一個懸念:它最後搶走了那條魚沒有?誰最後贏了?這樣的瞬間往往動物的表情也極具戲劇性,加上形式上構圖的乾淨簡潔,夕陽的光色也極美。這樣的瞬間,就是野生動物攝影中的‘決定性的瞬間’。”

日出牛羚

傑夫說,所有野生動物攝影師的夢想,就是捕捉戲劇性或者故事性最強的瞬間,就是衝擊、發生之前的那百分之一秒。比如,一隻獵豹捕食羚羊,它的爪子伸出去,把羚羊給打倒了,絕對要比一隻獵豹咬著羚羊脖子的照片,具有更大的故事性和懸念。這張照片放到網上,好多人就問:“那個羚羊後來跑掉了沒有?”而這個豹子如果咬著羚羊的脖子,大家就都知道結局了。這些決定性的瞬間,即故事性,懸念,整個照片裡的動態、能量最高點,然後一下子停止,讓觀眾去遐想。

你要知道,在自然界,每一個動物,都在為了自己的生存,在拼命,在掙扎,生命的迴圈,就是野生動物世界最大的故事性。

致命的黑曼巴蛇

拍攝野生動物時,傑夫在非洲最危險的是遇見獅子還是野牛?全都不是,而是一條致命的黑曼巴蛇。

火烈鳥起飛

那是他第一次去坦尚尼亞,在攝影俱樂部營地,沒牆,野生動物可以來來往往,中午吃完飯傑夫叮囑別人不要跑出去,在帳篷裡面休息。剛說完沒幾分鐘,他自己卻因為看到一隻彩虹雞,特別漂亮,扛著三腳架追拍,跑了出去。“彩虹雞在一塊石頭上停住了,我在樹林的旁邊,三腳架一架,瞄準彩虹雞。這時候,我就聽到絲絲拉拉有點聲音,扭頭這樣一看。瞬間呼吸凝重。距離我大概50到70公分,有一棵枯樹,枯樹中間有一個樹洞,在樹洞的底下,對著我的方向,裡面盤著一條黑曼巴蛇。黑曼巴蛇其實很好認。它渾身不是黑的,是深灰色的,像燒過的木炭一樣,閃閃發亮,黑曼巴蛇是全世界最毒的幾種毒蛇之一。”

如果在非洲,被黑曼巴或者綠曼巴蛇咬一口的話,會有20分鐘的時間寫遺囑。20分鐘裡,若不注射抗毒血清,人一定會死。“所以當時,我一看到蛇,渾身就不好了,一動不敢動。因為黑曼巴蛇我知道,一般它是怕人的,只有在交配期的時候,有人闖了它的地盤,它才會主動攻擊,一般它碰到人會跑,幸好那時不是交配期。還有一種情況下,它會攻擊人類。就是人類把它逼到角落裡了,而當時,我正好把它逼到了角落裡——它在樹洞裡,它唯一開口的地方,逃跑的位置,正對著我,如果我在這兒一動,我往哪邊跑,它都會當我要攻擊它,會跳出來咬我。我跑的速度再快,絕對趕不上它攻擊的速度,它會像一個彈簧一樣彈出來。”傑夫當時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一動不動的,像一尊石像。

“心頭一萬個羊駝跑過。因為我剛剛跟別人講,你們不要出來。”兩分鐘還是三分鐘以後,蛇遊走了,這三分鐘成為傑夫生命裡最漫長的三分鐘。

一位自然攝影師的自我修養

2017年開年,傑夫攜手當今攝影圈裡8位重量級的華裔攝影師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觀光廳舉辦了“環球奇鏡——四光圈攝影展”。傑夫作為策展人,也是其中唯一一名動物題材的自然攝影師。看到他的攝影作品,你能從中看到動物之間微妙的情緒變化和互動,這種細膩的動態捕捉具有深刻的含義和厚度。

媽媽我錯了

在照片《媽媽,我錯了》中,兇猛的獵豹也有母子間溫情的互動。這張照片是傑夫在馬賽馬拉追蹤拍攝了兩年的一隻獵豹“瑪萊卡(Malaika)”和她最近誕生的兩隻幼豹中的一隻。清晨,兩個月大的小豹子就像所有的貓科小動物一樣不停地打鬧,撞在了媽媽的身上,瑪萊卡突然跳了起來,瞪著其中的一隻,小豹子嚇壞了,坐在地上向媽媽賣萌。耷拉下的耳朵是貓科動物服從和害怕的典型行為。

在非洲,傑夫最喜歡的野生動物是大型貓科動物:獅子、獵豹和金錢豹。他最想要捕獲的場景是追逐和捕獵,特別是突擊前的一瞬間——那一刻的蓄勢待發可以給觀眾留下充分的想像空間。

史前記憶

照片《史前記憶》,是傑夫在非洲尋找和等待長達兩年之久才捕捉到的一張經典畫面。“我一直想拍攝黑雲下一隻孤獨的大象,想傳達出東非大草原上這些史前巨獸在我們人類誕生之前,自由自在生活的那種空靈的感覺。這樣的雲景和乾淨的地平線不是很好找,直到我在安博塞利國家公園看見這只大象,從濕地裡向我們走來,在那個瞬間,我意識到自己終於找到了這個期待已久的場景。”

在光雨中前行

在野生動物攝影生涯中,傑夫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當攝影師遇到極為戲劇性的雲景和光線時,往往找不到合適的動物做前景。《在光雨中前行》的這個早晨也不例外。“我看見這樣壯麗的光線瀑布般投下,卻找不到動物,我們駕車在安博塞利國家公園裡狂奔半個多小時,終於在光線消失之前找到了這一家子大象。構圖上我儘量壓低地平線,是為了給出天幕更加廣袤的延伸感。”

邂逅獅群

一個清晨在馬塞馬拉日出時,傑夫和夥伴停車拍攝移動的獅群。很快就注意到獅群正順著車轍向他們走來,在清晨的露水中,走在車轍上它們的腳爪不容易打濕。這個獅群是馬塞馬拉著名的“黑毛(Blacky)”獅群的一部分。右邊的雄獅是群裡的老二叫“口紅(Lipstick) ”,得名於鼻頭下的黑痣。雖然傑夫判斷出這個獅群並沒有攻擊性,但是用70毫米焦段在5米外拍攝250磅的成年雄獅,直瞪著你向你走來的感覺,還是令人有些毛骨悚然。

傑夫說,回顧往昔,只有攝影能帶給他最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當你忠誠地遵循內心的聲音,生命的意義也自然找到了答案。

生活週刊×傑夫

Q:中國攝影師和外國攝影師有很大的區別嗎?

A:中國絕對不缺攝影師,缺的是有個性想法的攝影師。中國是紮堆式的攝影,他們的三腳架一樣的高度,一樣的角度,一樣的攝影器材,一樣的焦段,100個人出去,可能99張片子是差不多的,中國攝影師缺乏個性。而外國攝影師每一個人都在想如何拍攝出不一樣的照片。我在做攝影講座時,國內攝影師會問我,什麼相機,什麼參數。外國攝影師會問我當時拍攝這張照片是怎麼想的。它們為什麼會帶著你自己的烙印。

Q:現在,野生動物攝影對你的人生究竟意味著什麼?

A:我會一次又一次,不斷到非洲拍攝,用我的影像喚起人們對野生動物保護的觀念。這將是我全部的工作和生活內容。

無路可逃

Q:像在拍攝猛獸時,別人的鏡頭常常是它們的屁股,而你的視角都是這些猛獸正面最近的距離,對前期拍攝的準備和判斷上,如何能做到這一點?

A:挖掘這樣的故事性,需要攝影師對拍攝的動物的習性和環境有著非常清楚的瞭解,從而能夠預見到這些場景的發生,並及時捕捉到那個瞬間。比如:當一隻3-4個月大的貓科動物如獅子的幼獸向母獸走過去時,它一定會撒嬌,因此對焦在母獸頭上,把幼獸進入畫面的空間留夠,等它接近時連拍就行了。我喜歡從正面拍攝動物。我們經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對動物也是一樣,動物的眼神反映著它們的情緒和心理活動,與人沒有什麼區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