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厭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改善食欲?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 孩子反而不比以前的孩子能吃飯了, 他們有的食量明顯低於同齡兒, 或者乾脆拒食, 有的吃得很慢, 有的邊看電視邊吃或被家長追著喂。 而家長面對這樣的孩子也常常無計可施, 孩子吃得越少, 家長怕孩子餓著, 就越想多喂些, 於是每吃一頓飯就象打一場戰役, 家庭氣氛緊張異常。 甚至有家長這樣描述:“孩子每到飯點就裝困拒食, 一下餐桌就活潑玩耍如常。 ”這到底是怎麼了?餓了覓食原是所有動物的本能, 人亦如此。

原因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1、家長對幼兒的生理特點欠瞭解。

1歲以後, 孩子的生長速度較嬰兒期減慢, 對營養的需求也隨之減少, 由此導致食欲不如嬰兒期旺盛, 表現為食量減少。 如果家長認為孩子大了應吃得更多, 一味地反復誘導甚至強迫進食, 引起孩子反感, 反而導致厭食。 孩子的食量變化還可以表現為每餐進食量存在波動,

可能這餐吃得多, 接下來的一餐吃得很少, 只要在幾天內保持總量平衡, 偶爾幾頓進食不好, 家長無需著急。

2、飲食結構不合理。

家長缺乏必要的營養知識, 一味地給孩子提供高蛋白、高糖食品(如巧克力等), 或過食冷飲, 亂給“營養食品”, 反使食欲下降。

3、餐次安排不合理。

正常兒童每隔3~4小時胃內容物要排空、血糖要下降就會產生食欲。 如果吃飯不定時, 亂吃零食, 胃內總有食物、血糖不下降, 就不會有食欲。

4、家長對食量的期望值過高。

很多家長很羡慕鄰家的超重或肥胖兒, 認為這是養得好的表現, 而總覺得自家的體重正常孩子偏瘦, 於是通過多喂來增重就成為他們的普遍願望。

5、夜間餵食。

正常嬰兒可以在4~6月齡起停止夜間餵奶,

集中在白天的餵養完全可以滿足孩子全天的營養需求, 如果夜間餵養時間過長, 勢必影響次日日間的食欲。

孩子已經厭食了, 如何改善食欲?可遵循以下原則:

1、定時、定場所進餐。

2、限制進食時間:每餐時間少於30分鐘。 及時撤走超時未吃完食物,

收起家中所有零食, 等到下一餐時再提供新食物, 兩餐間只提供白開水, 餐前1小時內勿飲水, 以免胃酸被稀釋, 影響消化功能。

3、合理安排餐次, 切忌過多。 1~3歲幼兒為3頓主餐加2~3次點心, 點心可安排在兩頓主餐中間, 2歲後減少晚餐後的點心, 睡前儘量不吃, 睡前加餐的可安排在睡前1小時之前, 量不宜多。 3~6歲的可安排3頓主餐加1~2頓點心。

4、提供與年齡相適應的食物, 不宜過多或過少。

5、鼓勵獨立進食。 孩子從1歲前開始即可參與進食行為, 鼓勵用手抓食, 再大些可用勺餵食, 進而培養進食興趣。 家長不應擔心孩子弄髒餐桌與地面而剝奪孩子的動手機會, 應忍受與年齡相符的進食狼藉。 從2歲起可完全獨立進食。

6、避免進食時分散孩子注意力,

如看電視, 玩玩具等。

7、餵養時為促進食欲, 可以用孩子喜歡的趣味名稱稱呼食品或做成各種形狀。

8、父母保持中立態度, 不威逼懲罰, 不用不健康食物做為獎賞。

9、父母自身也要樹立良好的進食榜樣。

10、提供與年齡相符的食物質地, 選擇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 1~2歲應切細食物, 2歲以上可進食正常食物。

11、建立良好的親子餵養關係。 由照料者決定孩子吃什麼, 何時吃;讓孩子自己決定吃多少, 並在允許範圍內適當參與食物的選擇。

12、採用適宜的烹調方式, 單獨加工製作膳食。 幼兒食物宜採用蒸、煮、燉、煨等方式, 不宜油炸、烤、烙。 口味以清淡為好, 不宜過鹹, 更不宜辛辣刺激, 盡可能不用味精、雞精等調味品。

13、鼓勵孩子多做戶外遊戲與活動。 每天戶外活動2小時以上,有利於維持兒童能量平衡,避免過瘦與肥胖。

14、避免不良進食行為,如邊吃飯邊喝湯。確需喝湯的,可安排在飯後。一口飯一口湯易致食物未被充分咀嚼,增加胃的負擔。

15、適當選用健脾和胃消積中藥改善食積。

孩子厭食,除了與餵養不當有關,也有可能與一些全身性疾病有關,如肝炎、腸炎、長期便秘等,還可能與某些藥物的使用有關。糾正不良進食習慣後食欲仍未改善的應尋求醫生幫助,中醫藥對厭食的治療有獨特確切的療效。

每天戶外活動2小時以上,有利於維持兒童能量平衡,避免過瘦與肥胖。

14、避免不良進食行為,如邊吃飯邊喝湯。確需喝湯的,可安排在飯後。一口飯一口湯易致食物未被充分咀嚼,增加胃的負擔。

15、適當選用健脾和胃消積中藥改善食積。

孩子厭食,除了與餵養不當有關,也有可能與一些全身性疾病有關,如肝炎、腸炎、長期便秘等,還可能與某些藥物的使用有關。糾正不良進食習慣後食欲仍未改善的應尋求醫生幫助,中醫藥對厭食的治療有獨特確切的療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