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二戰新生兒,英國司登+德國MP40=澳司登衝鋒槍

國內輕武器文化的獨特引領者

7*24小時, 不間斷的戰術大圖

1941年, 在伊芙琳·歐文的衝鋒槍在進行研發和大量測試的同時, 英國送來了司登的技術圖紙。

澳大利亞測試司登的工程師認為, 對澳大利亞的需求來說司登過於簡陋。 1941年9月, 總部位於墨爾本的Die Casters公司與軍械生產局簽訂了研究改進司登衝鋒槍的合同。

W.T. Carmichael & Sons公司也有興趣生產衝鋒槍, 因此Carmichael和Die Casters都簽約生產改進的澳大利亞司登衝鋒槍(Australian Sten gun), 簡稱澳司登(Austen)。

1945年的澳大利亞傘兵, 折疊托使得澳司登比歐文更適合傘兵使用

澳司登以司登Mk II為基礎, 但做了大幅改進。 改進包括基於德國MP38/40的新折疊槍托, 增加了前握把和幾乎整個管狀機匣長的拉機柄槽。 開放的長槽使得泥土和無垢進入有更大的入口。 最重要的內部變化是使用了MP40的槍機和伸縮複進簧。

彈匣井是壓鑄件, 武器的其餘部件則是衝壓鋼件。 Die Casters公司早期嘗試採用壓鑄生產方法導致了失敗, 但在1942年初, 這種武器已經準備好投入生產了。

壓鑄彈匣井特寫

和司登一樣, 澳司登是一種簡單的自由槍機衝鋒槍, 口徑9x19mm, 從從左側的32發彈匣中供彈。 槍托折疊後長52釐米。 重3.9千克。 相比之下更重但更可靠的歐文重4.2千克。 澳司登的固定覘孔式照門歸零距離固定在100碼處。

歐文衝鋒槍, 湯普森M1928A1和澳司登衝鋒槍

新的折疊槍托增加了澳司登的重量, 槍托底板到前握把的距離也比預想的稍微長了一點。 有些部隊抱怨說這使得武器的扣機長度過長。 總的來說, 澳司登需要的零件數更多, 並且造價更貴, 生產更複雜。 一些司登零件能和澳司登互換, 比如司登彈匣。 和歐文一樣, 似乎至少有一部分澳司登配備了司登MkII(S)和MkVI的消音器。

1945年9月, 澳司登消音型, 背後還有一支歐文消音型

由於澳大利亞迫切需要衝鋒槍, 因此歐文和奧斯丁都被投入了生產。 但是澳司登遭受了一系列的延誤和品控問題。 結果在1943年初製造的總共16000支澳司登中只有2100支下發到了部隊中。 澳司登總共製造了19914支, 其中大部分在工廠中噴塗了迷彩圖案。 對比截止1945年6月生產的45400支歐文衝鋒槍, 歐文當然收到了部隊的青睞。

一份部隊測試300支澳司登的報告中寫道,武器的工作部件是暴露的,在泥水中浸沒後的表現並沒有歐文那麼好,他缺少一個消焰器,槍托太長,並且精度沒有歐文高。歐文雖然重,但它的可靠性,人機工效和平衡都受到讚賞。

試圖生產了一種改進的澳司登Mk II,它使用了更多壓鑄零件,但並沒有被採用,只製造了200支。戰爭結束時澳司登已經從前線退下並轉入庫存。

1945-1949年荷屬東印度群島(今印尼)的荷蘭軍隊在該地區的去殖民化期間也使用了一些澳司登。,歐文衝鋒槍在被F1衝鋒槍在1960s取代之前仍在朝鮮半島,馬來西亞,和越南使用。

澳司登Mk II,據悉其採用了鋁制槍身

原創內容,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輕兵器愛好者

輕武器文化的獨特引領者

狂野+不呆板+不枯燥

“戰術&槍械&眼界&先鋒”

關鍵字搜索“武器日曆”看你集齊了哪些

一份部隊測試300支澳司登的報告中寫道,武器的工作部件是暴露的,在泥水中浸沒後的表現並沒有歐文那麼好,他缺少一個消焰器,槍托太長,並且精度沒有歐文高。歐文雖然重,但它的可靠性,人機工效和平衡都受到讚賞。

試圖生產了一種改進的澳司登Mk II,它使用了更多壓鑄零件,但並沒有被採用,只製造了200支。戰爭結束時澳司登已經從前線退下並轉入庫存。

1945-1949年荷屬東印度群島(今印尼)的荷蘭軍隊在該地區的去殖民化期間也使用了一些澳司登。,歐文衝鋒槍在被F1衝鋒槍在1960s取代之前仍在朝鮮半島,馬來西亞,和越南使用。

澳司登Mk II,據悉其採用了鋁制槍身

原創內容,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輕兵器愛好者

輕武器文化的獨特引領者

狂野+不呆板+不枯燥

“戰術&槍械&眼界&先鋒”

關鍵字搜索“武器日曆”看你集齊了哪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