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桃樹栽培技術 常見桃樹病害防治方法(上)

1、桃細菌性穿孔病

遍佈全國各桃產區, 排水不良的果園或多雨年份危害較重。 該病由細菌引起, 主要危害葉片、果實和新梢。 葉片初發病時為水漬狀黃白色至白色小斑點, 後形成圓形、多角形或不規則形, 紫褐色至黑褐色, 直徑約2~4毫米的病斑, 周圍呈黃綠色水漬狀的暈圈, 以後病斑乾枯脫落成穿孔。 果實發病, 病斑以皮孔為中心果面發生暗紫色圓形中央凹陷的病斑, 邊緣水漬狀, 後期病斑中心部分表皮龜裂。 病原細菌在枝條組織內越冬, 翌年隨氣溫回升, 潛伏的細菌開始活動, 形成病斑。 桃樹開花前後,

病菌從病組織中溢出, 借風雨或昆蟲傳播。 葉片一般於5月發病, 高溫多濕有利於病菌侵染, 病勢加重。 樹勢弱、排水不良或氮肥偏多的果園發病較重, 品種間抗病性差異與發病輕重有密切關係。

防治方法:(1)加強果園綜合管理:切忌在地下水位高或低窪地建立桃園;少施氮肥,

防止徒長。 合理修剪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適時適度夏剪, 剪除病梢, 集中燒毀。 冬季認真做好清園工作。 (2)藥劑防治:發芽前噴4~5度石硫合劑或1:1:100倍的波爾多液, 花後噴一次科博800倍液。 5~8月份噴農用鏈黴素(10000~20000倍)或鋅灰液(硫酸鋅1份, 石灰4份, 水240份)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等。

2、桃瘡痂病

又叫黑星病, 主要危害果實, 也侵害新梢和葉片。 果實多在果肩處發病。 果實上的病斑初為綠色水漬狀, 擴大後變為黑綠色, 近圓形。 果實成熟時, 病斑變為紫色或暗褐色, 病斑只限於果皮, 不深入果肉, 後期病斑木栓化, 並龜裂。 病菌侵入果實的時間是落花後6周, 約5月中下至成熟前一個月。 枝梢受害後, 病斑呈長圓形淺褐色, 以後變為灰褐色至褐色, 周圍暗褐色至紫褐色, 有隆起, 常發生流膠。

防治方法:(1)冬剪徹底剪除病梢。 清出果園, 減少病源, 栽植密度合理, 樹形適宜, 防止樹冠交接, 改善果園通風透光條件, 降低果園濕度。 (2)萌芽前噴80%五氯酚鈉200倍加3~5波美度石硫合劑;落花後半個月至7月份, 約每隔15天, 噴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或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 或福星8000~10000倍, 均對此病有效, 以上藥劑不可重複使用。

3、桃褐腐病

幼果發病初期, 呈見黑色小斑點, 後來病斑木栓化, 表面龜裂, 嚴重時病果變褐, 腐爛, 最後變成僵果。 果實生長後期發病較多, 染病初期呈見褐色, 圓形小病斑, 爾後, 病斑擴展很快, 並露出灰色粉狀小球, 形似胞子堆, 呈同心輪紋排列, 病果大部或完全腐爛, 落地。 桃花感染表現萎凋變褐, 病花乾枯附著於桃枝上, 有花腐的桃枝梢尖枯死。 病菌適宜在25~27℃多霧多雨的天氣生長。

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冬季剪除病枝,摘除病僵果,收集燒毀。防治病蟲,注意減少其他的果面傷口。(2)藥劑防治:芽膨大期噴3~5波美度石硫劑+80%五氯酚鈉200倍,花後10天至採收前20天噴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或50%多菌靈600~800倍或20%三唑酮乳油3000~4000倍。每次間隔10~15天。各種藥劑交替使用。

桃樹栽培技術 主幹形桃樹上強下弱措施

桃樹栽培技術 周年管理之1-3月

桃樹栽培技術 早結果的方法

桃樹栽培技術 桃樹的特徵和桃樹的習性

桃樹栽培技術 疏花疏果技術

桃樹栽培技術 桃樹樹勢平衡

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冬季剪除病枝,摘除病僵果,收集燒毀。防治病蟲,注意減少其他的果面傷口。(2)藥劑防治:芽膨大期噴3~5波美度石硫劑+80%五氯酚鈉200倍,花後10天至採收前20天噴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或50%多菌靈600~800倍或20%三唑酮乳油3000~4000倍。每次間隔10~15天。各種藥劑交替使用。

桃樹栽培技術 主幹形桃樹上強下弱措施

桃樹栽培技術 周年管理之1-3月

桃樹栽培技術 早結果的方法

桃樹栽培技術 桃樹的特徵和桃樹的習性

桃樹栽培技術 疏花疏果技術

桃樹栽培技術 桃樹樹勢平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