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海滄革命烈士陵園新建主題雕塑

■少先隊員向革命烈士敬禮。

新建的主題雕塑

“松柏蒼翠寄哀思, 豐碑永鑄慰英魂。 ”昨天上午, 海滄革命烈士陵園修繕改造提升開園暨清明祭掃活動舉行。

“活動既是去年9月超強颱風‘莫蘭蒂’災後重建的延續, 更是海滄繼續深化國防教育、加強軍政軍民團結、做好雙擁共建工作的新起點。 ”海滄區委相關人士介紹, 修繕陵園是對革命先烈崇敬之情的體現, 也有助於更好地緬懷先烈。

文/記者 李巧莉

通訊員 張韌

圖/鄭偉明

陵園修繕後重新開園 舉辦祭掃活動緬懷先烈

昨天是海滄革命烈士陵園修繕提升後開園的第一天, 上午9點半, 解放軍三十一集團軍、廈門警備區領導, 老同志代表, 市區領導與駐區官兵, 社會各界代表等200多人參加祭掃, 向長眠於此的英魂送上鮮花, 深切緬懷為廈門解放英勇獻身的革命先烈。

“經常在課內外的書本上看到英雄的故事, 今天來到烈士陵園, 看到浮雕上的故事, 瞭解到烈士們為解放廈門作出的貢獻, 他們就是我心中的大英雄。 ”海滄中心小學學生陳嘉煒第一次參加烈士陵園祭掃活動, 在這裡更真切地感受到愛國主義的含義。

海滄革命烈士陵園修繕改造提升開園,

也標誌著海滄區全民國防教育試點工作的正式啟動。 “全民國防教育是增強國防意義、建設和平家園的一個重大戰略, 將在海滄黨政機關、國有企業和社區農村, 特別是學校和青少年當中進行。 ”海滄區委相關人士說。

半數烈士找不到原籍 修繕陵園讓烈士安息

長眠在此的48位革命烈士, 多數來自當年的解放軍第31軍91師271團。 1949年10月, 為了解放廈門島和鼓浪嶼, 他們從海滄出發, 英勇渡海作戰, 不幸犧牲。

“他們都是普通的戰士, 有的參戰不久就犧牲, 多數沒有立下戰功, 沒有評上英雄模範, 甚至沒有留下姓名。 ”當年參與渡海作戰的解放軍營長、後來擔任31集團軍副軍長的王保田將軍, 今年已90多歲, 聽聞要為48位烈士重修陵園, 深有感觸地說:“海滄人民永遠記得他們,

懷念他們, 為他們整修陵園, 這是對烈士英靈的告慰。 ”

“安葬在這裡的48位烈士, 有半數查不到他們的原籍。 ”海滄台商投資區管委會副主任、區委副書記曹放說, 今年也是他們犧牲68周年, 海滄就是他們永遠的故鄉, 海滄人民就是他們永遠的親人。

設計新建浮雕紀念牆

體現戰士衝鋒的場景

據瞭解, 去年9月超強颱風“莫蘭蒂”襲擊廈門, 海滄革命烈士陵園裡的樹木倒伏、圍牆大面積塌陷, 烈士墓地和許多草坪破損。 在立即清掃烈士陵園後, 海滄區委區政府決定修繕提升烈士陵園。

如今, 新建的主題雕塑和浮雕紀念牆, 將一幕幕戰士解放廈門的英姿定格, 不僅把海滄的革命歷史進行藝術化呈現,

同時也讓烈士們無畏向前的英勇精神發揚光大。

“在創作海滄革命烈士陵園雕塑時, 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 深感這場戰役的勝利來之不易, 也被當時戰士們奮勇向前、視死如歸的精神所感染, 多方深入討論後決定將主題選定為《飄揚的紅旗》。 ”廈門工藝美術學院教授佘國富告訴記者, 雕塑主要體現戰士勝利衝鋒的場景, 希望長眠在這裡的烈士能夠讓後人緬懷。

在革命先烈精神的感召下, 海滄城建集團的建設者們加班加點, 即使修繕過程遭遇雨期也不停工, 確保按期完成任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