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部再禁“小升初”考試 專家建議將規定上升到法律層面

新京報快訊日前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 對學生平等入學權利作出要求, 提到不舉辦任何形式的入學或升學考試, 不以各類競賽、考級、獎勵證書作為學生入學或升學的依據;不得提前招生、提前錄取;不分重點班與非重點班。

按照《義務教育法》規定, 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入學一律實行“就近、免試”。

教育部就此三令五申禁止任何形式的小升初考試, 比如2014年1月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小學升入初中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2017年的《關於做好2017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

多地已實施“就近入學”

教育部日前發佈的《標準》中明確叫停“小升初”選拔考試, 記者注意到, 此前多地已開展相關工作。

早在2014年2月, 教育部下發通知, 要求北京、上海等19個重點大城市做好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工作。 北京市取消了共建生, 小學免試就近入學, 小升初實行單校劃片或多校劃片入學。

2015年, 天津市教委公佈《市教委關於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意見》, 確定2015年秋季學期開始, 天津市所有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將全面實行免試就近入學。 小升初招生將取消一切選拔性考試, 各類競賽證書、考級證明等與升學脫鉤, 取消實驗班、特長班招生。

2017年4月, 西安市教育局決定, 明年民辦小升初招生將搖號, 不得筆試選拔。 至此,

從2012年開始的小升初選拔性考試被徹底叫停。

儘管教育部三令五申, 但一些初中學校為提高中考升學率等原因, 或明或暗的“擇校熱”、“秘考”、“點招”仍然存在。

據媒體報導, 廣州多所公辦初中除了接收教育部門分配的學生外, 還專門留出名額給通過“秘考”選拔的優等生, 並把其編入學校專門設立的“重點班”。

專家認為出臺《學校法》很有必要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 義務教育階段, 如果通過單一形式的考試很難判定孩子情況, 考試本身有很多隨機可能性。 不用考試, 不等於沒有評價, 在學習過程中對孩子的評價一直存在, 叫停“小升初”考試, 是更加強調過程性, 希望孩子各個方面都得到發展。 並且, 這幾年, 義務教育階段,

用詞已經不再用“升學”, 而用“入學”的概念, 保證孩子都有學校上。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程方平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現在重點學校把好老師挖走, 為了一個學校發展, 把全市、全國的資源都破壞了, 有的一個學校有20多個特級教師, 一個縣都沒有一個。 現在只有少數學校如魚得水、有特權, 很多學校沒有資源, 這種情況下, 家長肯定是焦慮的。 如果能從法律層面對學校的責任、義務、局限性做出規定, 通過法律的調配均衡發展學校, 才能實現教育公平。

程方平認為, 教育部出臺的行政意見, 還不夠有力, 沒有達到法律的程度, 所以推進《學校法》的出臺很有必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