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厲以寧的婚戀往事:寫“最短情書”成就異地戀

學術之外, 厲以寧對家庭充滿了柔情。 他與夫人何玉春的緣分始於湖南沅陵。 當時, 厲家租住在沅陵何家的房子裡, 厲以甯與何玉春的哥哥何重義是雅禮中學的同學, 但7歲的何玉春對厲以寧並沒多少印象。 1957年, 何玉春已從華中工學院電力系畢業, 分配到遼寧鞍山鋼鐵公司發電廠工作, 她去探望隨哥哥定居北京的母親, 和厲以寧重逢。 兩人一見鍾情, 開始了“異地戀”。

一天, 何玉春接到厲以寧的信, 信中只有16個字:“春:滿院梨花正惱人。 尋誰去?聽雨到清晨。 ”這首《十六字令》被同學們稱為“世間最短的情書”。 當時, 厲以寧是“有問題的人”, 工資比何玉春還低2元, 但何玉春毅然選擇了他。 1958年春節, 兩人在北京結婚。 婚後第五天, 厲以寧要去京郊勞動, 何玉春得回鞍山工作, 厲以甯滿懷離愁:“昨夜頻頻雙舉杯, 今朝默默兩分飛, 新婚初解愁滋味, 咽淚爐前備早炊。 ”

從此是13年的兩地分居,

每年只有兩周探親時間。 1958年底, 女兒厲放出生;1963年, 兒子厲偉出生。 1969年, 厲以寧下放江西, 將一雙小兒女留在北京, 交給自己的母親照料。

1970年12月, 何玉春放棄一切調到江西。 夫妻倆住在放農具的茅草房裡, 房間一角還有黃鼠狼做的窩, 但能在一起, 已經讓厲以寧無比滿足。

改革開放後, 國內外學術機構競相邀請厲以寧講學、考察, 何玉春常伴其左右。 厲以甯身兼多項社會職務, 何玉春就當“秘書”:在收發室, 學生們經常看到何師母替厲老師取信件, 有時多得拿不動;在家裡, 她是厲以寧著作的第一讀者, 厲以寧說:“她是電氣專業的高級工程師, 經濟學不是她的本行, 她在閱讀書稿時, 感到這兒或那兒還不夠簡明, 不易被人們看懂, 我就進行修改, 直到她滿意了為止。 ”

2008年, 在金婚50年時, 厲以寧寫道:“攜手同行五十秋, 雙雙白了少年頭, 淒風苦雨從容過, 無悔今生不自愁。 ”北大的女教師無不感慨:何老師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不在於厲以寧有多大名氣, 而在於厲以寧為她寫詩,

從青春年少寫到了滿頭白髮, 從新婚燕爾寫到了兒孫滿堂。

“現在還給夫人寫詩嗎?”被人問及時, 厲以寧回答:“兩個人一起出去就寫。 她會攝影, 她的照片我認為好的, 出了集子的, 每一幅我都配上詩, 已經出版了兩卷, 第一卷名叫《心寬無處不桃源》, 第二卷名叫《沉沙無意卻成洲》,

都是我詩裡的句子。 ”

“夫人收到這些情詩很高興吧?”

厲以寧趕緊分辯:“這不是情詩, 都這麼大年紀了還寫什麼情詩。 ”一屋子人被他逗得哈哈大笑, 他也樂呵呵的, 快樂如頑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