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最強大腦4》完結,百度宣佈完成全球首例“人工智慧打拐”

4月7日晚, 《最強大腦》第四季“腦王爭霸賽”于江蘇衛視落下帷幕。 來自百度的人工智慧機器人選手小度, 與其他三位人類選手共同獲得“腦王”稱號。 比賽開播以來, 小度機器人臉識別技術“打拐”便備受矚目, 百度在比賽中宣佈, 已將跨年齡人臉識別技術用於尋找走失兒童, 且已有一項成功案例, 為本季比賽畫上了完美句號。

除了機器人選手“小度”外, 參賽的人類選手包括中國名人堂選手黃政、海外名人堂選手Alex Mullen和第三季“腦王”陳智強。 本期節目還請到了諾貝爾獎獲得者Thomas C. Südhof, 百度研究院院長林元慶也作為嘉賓出席了比賽。

本次比賽一改往日“人機大戰”刀光劍影的比賽規制, 展現人機共同挑戰、相互協作。 第一個項目名為“滄海桑田”, 14歲“超眼少年”黃政與小度機器人共同完成:在30張老照片中剝離出30個有效圖像碎片, 根據據老照片中很小的細節, 在30張城市新照片中, 找到這個細節現在所在的位置。

人類選手需要只憑有效資訊占整體選項1/90000的模糊舊照片一角, 找出相對應的現代城市地點。 對於機器來說, 由於小塊的資訊非常模糊, 在新照片中也很容易被背景資訊模糊掉, 因此增加了一定難度。

最終選手黃政篩選出城市, 但未圈中相應細節;小度機器人將細節找出, 人機共同幫助老人找到家鄉。

第二個專案“親愛的”旨在號召社會對走失兒童加強關注。

小度需要從40個少女中找出嘉賓所選合照父母的女兒。 由於父母長相和孩子長相的相似性是不確定的, 基因的遺傳分為顯性和隱性, 甚至還有基因突變的情況;無論是電腦還是選手都需要在極具干擾性的各種變數中間平衡, 找到一個最優解。

雖然本題的正確答案出現在Alex的候選答案中, 但最終他並未作答正確;作為幫手的小度回答正確, 讓這對父母順利找到了女兒。

該專案應用到的跨代人臉識別技術是在跨年齡人臉識別技術上的一次升級。 此前, 在兩會期間,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CEO李彥宏也提案“利用人工智慧技術來解決兒童走失的問題。 ”這項技術將幫助將實現“用AI打拐, 讓天下無拐”的夢想。

林元慶在節目中透露, 這項技術現在已經可以穩定運行並服務社會。 今年3月份, 百度已經和全國最大的尋親平臺“寶貝回家”開展合作, 超過6萬條尋親圖片資料接入百度跨年齡人臉識別系統對比評測。

林元慶表示:“目前, 已成功確認一例, 父母與孩子DNA匹配成功。 ”現場觀眾聽到這個消息後都十分激動, 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據悉, 這位今年已33歲的“走失兒童”離家27年, 3歲時從重慶被拐賣到福建。

在第三個專案“永不消逝的電波”中, 小度需要現場傾聽30段說話聲錄音, 根據嘉賓陶子挑出的笑聲, 找尋與之相匹配的說話聲。 此項目運用的聲紋識別不同於語音辨識, 難度更高且變化因素非常多。 由於通過笑聲比對人說話的聲音對機器泛化的能力要求高,

百度聲紋識別目前還無法在這麼難的挑戰上達成100%的正確率, 未來會繼續加強聲紋識別的訓練。

最終結果小度在三個專案中成功通過了兩個專案的挑戰, 評審團最終決定第四季《最強大腦》腦王由小度和人類選手共同獲得。

Dr.魏在評價全季比賽時, 認為雖然AI圖像識別方面更勝一籌, 但人類應該為此感到高興。 因為像Alex這樣具有超強腦力的人極少, 無法一直在電腦前比對失蹤兒童與父母的資訊, 但小度卻可以, 因為它不知疲倦。

值得一提的是, 小度圖像識別專案中出色的技術能力與百度搜索息息相關。 實際上, 搜索本事即是AI的雛形。 據瞭解, 圖像檢索技術早已大規模應用於日常搜索中,

人們可以在百億規模的圖片庫裡找到一張圖片的眾多相似結果, 而本次挑戰是百度在日常圖片搜索技術上的一個大升級, 利用深度學習優化解決了大規模圖像特徵索引、檢索相關性等難點。

此外, 小度背後所依託的百度大腦目前已全面開放多項能力, 包括PaddlePaddle深度學習平臺和語音、圖像、自然語言處理、使用者畫像四大方向的技術能力, 企業客戶和開發者能夠一站式的瞭解、獲取、快速接入使用數十項AI技術服務。

《最強大腦》第四季到此落下帷幕, 正如Dr. 魏在節目中所說:“未來人工智慧的方向是理解文本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而這恰恰是人類能夠教給它的;在將來面對很難的任務時, 希望人類與人工智慧攜手前行, 找到最優的答案。”

找到最優的答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