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大城市前列腺癌發病率17.26/10萬,幾乎是小城市4倍,你去查了嗎

據第七屆上海泌尿腫瘤國際論壇消息, 我國前列腺癌發病率呈現明顯的城鄉差異特徵, 兩者差距將近10倍, 且城鄉前列腺癌患者治療效果差異顯著, 總體治療效果距發達國家差距甚遠。 論壇主席、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葉定偉教授呼籲, 適合國人的前列腺癌治療共識亟需全面推廣。

據悉, 本次論壇還發佈了國內首個《中國前列腺癌外科治療專家共識》、《泌尿男生殖系統腫瘤多學科團隊綜合診治組織和實施規範中國專家共識》和《PSMA靶向分子影像檢查在前列腺癌患者的應用專家共識》,

受到與會專家的廣泛關注。

現狀:我國前列腺癌發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

依據2017年2月國家癌症中心發佈的最新癌症資料, 前列腺癌隨城市化發展程度逐漸上升, 大城市男性應提高警惕, 大城市前列腺癌發病率17.26/10萬, 幾乎是小城市的4倍。 在上海地區, 前列腺癌已經位元列男性常見腫瘤第5位和泌尿腫瘤第1位。 在葉定偉教授看來, 前列腺癌發病譜的顯著改變與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品質的改善密切相關, 人均壽命逐步提高, 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逐漸西化, 都會導致前列腺癌這種“富貴癌”的高發。

葉定偉教授指出, 前列腺癌是一個發病率與年齡增長密切相關的疾病。 我國城市地區的前列腺癌癌高峰自60歲開始,

相比於美國50歲的前列腺癌發病高峰要延後10歲。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人均壽命正在延長, 如上海市65歲以上人口已經占總人口10%以上, 可以預測前列腺癌的絕對發病數的顯著增長。 然而, 我國的前列腺癌早期診斷率低、區域診療水準參差不齊。 我國多中心研究資料提示, 我國初診前列腺癌患者僅有1/3為局限性病變, 大部分前列腺癌患者由於疾病分期晚而喪失了根治機會。 因此, 對高危人群進行篩查、早期診斷和治療是提高我國前列腺癌患者總體生存率最有效的手段。

篩查:中國專家共識發佈, 推進高危人群精准篩查

葉定偉教授帶領中國抗癌協會泌尿男生殖腫瘤專業委員會前列腺癌學組制定了“前列腺癌篩查中國專家共識”,

認為, 對前列腺癌高危人群要儘早開展基於PSA檢測的前列腺癌篩查。 高危人群包括:

(1)年齡>50歲的男性;

(2)年齡>45歲且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

(3)40歲時的基線PSA>1ng/ml的男性。

在此基礎上, 葉定偉教授在全國範圍內率先發起了“2017泌尿腫瘤基層巡講暨前列腺癌精准篩查”, 切實推進中國高危人群的前列腺癌篩查工作。

2017年6月以來,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已在上海市試點範圍內篩查高危人群632人, 腫瘤指標PSA異常84例, 通過前列腺穿刺活檢確診前列腺癌12例, 均為早期, 其中最低PSA值為6.74ng/ml;這些確診患者均已行根治手術治療, 是很有機會獲得治癒的。

診斷:創新技術標準讓前列腺癌轉移無所遁形

“前列腺癌一旦發生局部侵犯、淋巴結及骨轉移,

在治療時就必須精確定位腫瘤及其轉移灶, 來制定合適的診療方案。 ”葉定偉教授說, “有效的檢測手段對於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至關重要。 ”

論壇上發佈的首個《PSMA靶向分子影像檢查前列腺癌患者的應用專家共識》指出, 27%的前列腺癌患者存在5mm以下的淋巴結轉移灶, 但傳統影像學檢查手段在前列腺癌患者術前淋巴結分期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特別是在檢測前列腺癌的轉移灶方面的價值存在限制。 因此, 共識推薦當前前沿的PSMA靶向分子影像檢查, 以精准定位前列腺癌轉移灶, 準確分期, 從而優化患者的治療決策。 共識還就這種檢查的科學用法予以說明。

治療:“鉚牢”手術“金三角”是患者療效的基石

外科手術是治療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段,

規範的前列腺癌手術不僅僅要實現“控制腫瘤”, 還應當注重“控尿”功能和“保留性功能”。 葉定偉教授說, 這是前列腺癌治療的“金三角”, 一名合格的泌尿外科醫生, 應當“鉚牢”三個角, 保證前列腺癌患者的生活品質。

本次發佈的《中國前列腺癌外科治療專家共識》, 特別強調“規範”二字。 針對我國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比例較高的特點, 共識對中高危期前列腺癌的手術治療和盆腔淋巴結的清掃做了詳細闡述。 規範的術式是保證患者療效的基石, 葉定偉教授表示。

轉自《海上名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