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淘票票總裁李捷:中國電影變革方向的思考

2017年12月8日, 由《三聲》(ID:tosansheng)主辦的“文藝復興-2017第二屆中國文娛產業峰會”在北京舉行。 阿裡影業高級副總裁、淘票票總裁李捷做了“增量和體驗·中國電影的下半場”的主題演講。

在演講中, 李捷分享了他認為當前中國電影產業面臨的幾個主要問題, 以及未來繼續發展需要變革的方向。

阿裡影業高級副總裁、淘票票總裁李捷

以下為整理後的演講內容:

11月份中國電影總票房突破500億, 雖然比預想的時間晚了一些, 但是我們現在擁有4萬多塊的螢幕和9千多家的電影院, 無論是基礎設施還是票房的增量上, 未來都可以很快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

但中國電影在票房再創新高的背後也遇到了極大的挑戰, 比如說核心的問題就在於上座率和場均人次不足, 包括我們的電影院現在需要從網路視頻、音樂、遊戲來搶奪客戶時間, 這都是電影行業面臨的問題。

人的娛樂時間相對來講是有限的,

過去每個中國人的娛樂時間都被三大應用所佔領了。 第一個是社交, 第二個是互聯網視頻的平臺, 剩下的時間被音樂跟遊戲重新分配了。 其實在有效時長中, 我認為看電影的時間在一個人的娛樂時間占比是下降的。

雖然中國電影票房仍然有很高的增長, 去電影院看電影的人數在上升, 但是中國用戶的年均電影觀影頻次是下降的, 從平均的7.36%頻次下降到5.8%。 所以這是一個矛盾的數字, 看電影的人增加了, 但是每個人的頻次下降了, 觀眾的觀影意願在下降, 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

這個問題背後有三個問題, 一個是內容的問題, 一個是觀影效率問題, 還有一個是電影院體驗差的問題。 中國電影內容的問題就不過多提了,

前段時間電影局的領導在杭州的講話就指出了, 未來必須是內容為王。 這不是一個很快就能完成的事情, 我覺得我們現在可以很快提升的是效率和體驗方面的問題。

中國電影行業很大的一個問題在於一些電影院由於經營的壓力選擇成本優化而降低用戶體驗。 最明顯的一個現象就是, 電影院的燈泡很貴, 是電影院在耗材裡消耗最多的產品, 所以有的電影院為了縮減成本, 就調低了燈光的亮度, 然後觀眾發現戴3D眼鏡, 還不如用裸眼看, 用裸眼看還不如用手機看, 更不如在家裡一台66寸的彩電效果好。

現在很多原生的85後互聯網人群, 宅, 不願意出門, 因為互聯網可以滿足他生活中所有的需要,

衣食住行都可以在網上完成。 在這種情況下, 電影院這種場景不是他的首選內容消費場景, 因為在家更方便, 更舒適, 還不用停車。

影院數在過去幾年從2895家, 到現在接近9000家, 銀幕數從1000塊, 上升到超過4萬塊, 整個上座率在2015年達到高峰的17%, 然後開始往下掉, 一直到今年13%。 所以中國觀影市場的500億非常不容易, 實際上是通過大量的影院的擴建和內容的供應驅動的。 我們的市場增量在哪裡?我們認為未來中國電影市場增量應該來源於內容、宣發和體驗這三個維度的升級。

內容升級最核心的是要從以前電影的搭夥組局這種傳統的模式, 進入到工業化製作的模式。 美國電影跟中國電影最大的差別, 並不在於美國電影的觀眾比中國好到哪去, 而是生產美國電影的人可以把品質控制到一個底線, 不至於差到什麼程度。

宣發的升級是觀影效率提升。 整合行銷要實現線上與線下, 產品與內容, 傳播與互動的整合。 首先是媒體、新媒體與地面推廣的線上線下整合, 第二是衍生產品與內容的整合,第三是中心化傳播向用戶互動轉變,實現從Media到PGC到UGC。

最重要的,是影院的升級。我在很多百貨公司調研,最後得出一個結論,現在的百貨商場只剩下四個業態活得很好,電影院、餐飲、奢侈品以及兒童體驗中心和樂園。

這四種業態基本上都是體驗式的經濟,一定要花時間親自嘗試親自體驗。但是在所有線下的業務中,影院消費的升級和場景的升級做得非常不足。我認為中國電影行業,很多電影或者電影院經營得不好,絕對不要怪觀眾不好,更多的問題是自己在整個消費升級的浪潮中並沒有把電影院的體驗做到更好。

所以我們必須在影院的用戶體驗做上尋找增量。淘票票歷年以來在增量市場做了大量的產品和商業的測試,比如今年推出的“脫單電影院”,影院內男生跟女生是錯開的號碼,如果你是單身,上傳你的頭像和真實的名字就可以買票去,通過一部電影代表的興趣愛好,來聚集有相似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單身男女,給用戶觀影之外的新價值。

中國電影平均上座率14%,我們在雙十一的雙十一脫單場開了96場,平均上座率36.71%,是大盤平均上座率的兩倍,哈爾濱脫單場上座率高達73.5%;而且我們選的電影都是新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烽火芳菲》、《雷神》、《精靈寶可夢》,上座率都達到了大盤的一倍以上。

我們還有一個上座率更高的試驗,C2B的觀影新模式“小聚場”,開了147場,平均上座率44.5%。如果你想去看經典影片,比如說《霸王別姬》,發起一個C2B的眾籌模式,湊夠50人就能開場。我們在今年雙十一做了《甲方乙方》、《鋼的琴》、《湄公河行動》和《乘風破浪》四部眾籌影片,都非常火爆。

我舉這兩個例子,是想說不是電影院經營不下去了,而是在電影院中的儀式感、情感和溫度,這個產品的體驗沒有被大家做到。我們通互聯網,其實可以使線下的產品體驗更好。

所以對於淘票票來說,我們希望互聯網平臺的加入,不是去搶奪現在500億市場中僅有的宣發費用,而應該去為中國電影創造出新500億的增量的市場。我們希望今天所有的從業者,無論是內容方、宣發方、影院方,我們能夠一起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通過互聯網的改變,改變100多年的傳統行業,並且讓這個行業變得更有意思。

第二是衍生產品與內容的整合,第三是中心化傳播向用戶互動轉變,實現從Media到PGC到UGC。

最重要的,是影院的升級。我在很多百貨公司調研,最後得出一個結論,現在的百貨商場只剩下四個業態活得很好,電影院、餐飲、奢侈品以及兒童體驗中心和樂園。

這四種業態基本上都是體驗式的經濟,一定要花時間親自嘗試親自體驗。但是在所有線下的業務中,影院消費的升級和場景的升級做得非常不足。我認為中國電影行業,很多電影或者電影院經營得不好,絕對不要怪觀眾不好,更多的問題是自己在整個消費升級的浪潮中並沒有把電影院的體驗做到更好。

所以我們必須在影院的用戶體驗做上尋找增量。淘票票歷年以來在增量市場做了大量的產品和商業的測試,比如今年推出的“脫單電影院”,影院內男生跟女生是錯開的號碼,如果你是單身,上傳你的頭像和真實的名字就可以買票去,通過一部電影代表的興趣愛好,來聚集有相似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單身男女,給用戶觀影之外的新價值。

中國電影平均上座率14%,我們在雙十一的雙十一脫單場開了96場,平均上座率36.71%,是大盤平均上座率的兩倍,哈爾濱脫單場上座率高達73.5%;而且我們選的電影都是新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烽火芳菲》、《雷神》、《精靈寶可夢》,上座率都達到了大盤的一倍以上。

我們還有一個上座率更高的試驗,C2B的觀影新模式“小聚場”,開了147場,平均上座率44.5%。如果你想去看經典影片,比如說《霸王別姬》,發起一個C2B的眾籌模式,湊夠50人就能開場。我們在今年雙十一做了《甲方乙方》、《鋼的琴》、《湄公河行動》和《乘風破浪》四部眾籌影片,都非常火爆。

我舉這兩個例子,是想說不是電影院經營不下去了,而是在電影院中的儀式感、情感和溫度,這個產品的體驗沒有被大家做到。我們通互聯網,其實可以使線下的產品體驗更好。

所以對於淘票票來說,我們希望互聯網平臺的加入,不是去搶奪現在500億市場中僅有的宣發費用,而應該去為中國電影創造出新500億的增量的市場。我們希望今天所有的從業者,無論是內容方、宣發方、影院方,我們能夠一起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通過互聯網的改變,改變100多年的傳統行業,並且讓這個行業變得更有意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