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品經理如何做「產品功能反覆運算」思考?

文/清水Calvin發佈於23小時前閱讀2867評論0喜歡4

閱讀2867

標籤:

產品經理功能反覆運算

之前文章講了太多偏實操的方法論, 感覺並沒有傳遞出核心的產品思維, 這篇文章開始轉變下思路, 具體實操不講太多, 多分享我關於做產品的思考。

先列下新功能反覆運算和引入的思路:

事後效果評估:

產品中已有的功能如何反覆運算?

既然是已有功能, 重點在於事後效果評估, 綜合衡量當前功能的真實收益, 有無明顯短板和不足, 發現問題和瓶頸, 並針對性提出解決方案, 進一步優化。

如果通過資料等驗證已有功能明顯是小眾、低收益的,

那麼該不該砍掉?我的觀點是保證用戶抵觸意見在合理範圍內去砍。 雖然功能點加了容易去了難, 但為了保障產品自身的靈活、保證主體用戶的體驗, 都應該不惜一切去砍掉相對雞肋的功能點。 不能為了10%用戶的滿意, 去干擾90%的用戶, 當然功能分層也是一種解決方案。

面對老闆提出的需求, 如何處理?

產品經理不能過於放低身段, 一味接受老闆的需求就是對用戶的不負責任。 接到老闆需求, 最重要的是儘量多向老闆瞭解需求背景, 為什麼做這個需求?背後出於什麼考慮?想要達到什麼目標?需求背景比需求本身更重要, 因為有時候往往滿足需求背景的實現方式有很多種, 產品經理的價值就在於選擇最優的需求實現方案去滿足需求背景。

新需求的資料支撐從哪裡來?以及如何說服老闆和同事做這個新功能?

用戶調研與訪談, 這個是我認為比較高成本低效率的方式。 用戶訪談, 只適用於深度瞭解個例的使用場景與操作習慣, 以求改進產品體驗, 其他價值有限。

還有調查問卷, 問題設置、受訪用戶選取會嚴重影響調研結果, 而且同樣是抽樣調查的方式, 在大資料時代, 這種方式顯得過時。 大公司裡, 產品經理往往是向用研團隊提出調研需求, 最終收到的都是經用研團隊處理過的二手需求, 這也是很容易出問題的點。

對於用戶的聲音, 總結起來的建議就是用心聽, 但不要照著做。 這方面王詩沐舉過雲音樂用研的例子,

詩沐厲害的地方在於親自到一線做用研, 還鼓勵產品同事一起參與進去, 其中有個例子是一個用戶說自己是周傑倫的鐵粉, 但實際上深入瞭解後發現她沒有參加過周傑倫的任何粉絲會、演唱會、沒買過傑倫專輯, 這其實是用戶在“撒謊”, 這種現象在用研中普遍存在, 合理設置問使用者問題的方式可以有效改善。

做一個新功能並不能全靠資料支撐, 如果是自家新創造的需求(市面上沒有競品在做), 是很難找到需求支撐的, 不如通過預估市場規模, 說服老闆做個低成本嘗試, 效果實在不行就放棄, 但產品經理本身要有一定使用者洞察力和非資料支撐(比如向身邊朋友調研), 不能自己都不相信這個功能用戶會買單。

新功能與現有產品功能如何結合?

在考慮清楚新需求後, 具體實現時需要考慮是新開功能板塊還是與現有功能結合, 思考新功能與現有各功能的關係, 如果是替代則最好新設立板塊或者替換掉已有功能, 如果是互補則最好基於現有功能做流程延伸和拓展。

產品憑直覺提出的需求怎麼保證相對靠譜?

相信大家經常會有從自身角度提一些需求的情況, 這種情況下該如何保證需求是相對靠譜的?關鍵在於把自己訓練成目標核心使用者, 真正設身處地去考慮問題, 形成同理心, 這樣就可以跳過以上說的那些用研、資料支撐環節。 能做到這樣境界的產品經理極少, 需要長期的實操和訓練才能達到。

所以對於新做產品經理的同行來說, 採用直覺而不做用研和資料分析來提需求的方式還是儘量少用為好。

作者:清水Calvin 獵豹移動產品經理, 前奇虎360產品經理

本文轉自 簡書 作者:清水Calvin 若有任何來源問題, 請聯繫QQ:2977686517及時更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