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裁員、造假、倒閉,拖欠工資?盤點那些曾經牛哄哄的90後創業者

這是一個創業的黃金時代, “互聯網+”的浪潮洶湧來襲, 風投公司遍地開花, 校創大賽如火如荼, 社會、政府、學校三方積極鼓勵90後競相創業。

90後創業者們剛開始也是不負眾望, 被這股狂流裹挾之時, 憑藉年輕人特有的滿腔熱血, 在互聯網圈掀起了一陣陣波瀾, 雖然並沒有完全顛覆傳統, 但每一步都能稱得上驚豔四方!

而現在潮流勇退, 從前兩年的90後創業潮中的一路鮮花掌聲, 到如今的不溫不火, 噓聲不斷, 引發了創投圈的爭議。 年輕人創業浮躁、不靠譜, 或許真的就是一個事實?這篇文章也是寫給那些有意在互聯網行業打拼出一片天下的90後、95後看的。

創業不易, 先備足彈藥。

曾經時勢造就的創業英雄們

NO.1

曇花一現的‘臉萌’——郭列

臉萌是一款拼臉軟件, 用戶可以通過它輕鬆製作專屬逗趣形象。

創始人郭列想做成“太陽”的臉萌, 最終還是像流星一樣, 被吞沒在互聯網創業的浪潮中。

模式簡單, 容易複製, 這是臉萌的硬傷, 尤其在國內市場, 被Copy太常見。 另外它的爆紅也只能是瞬間綻放的煙花, 過了最美的時刻就會使人失去興趣。

但並不是說往後的“臉萌”全然失去了發展空間, 其風格和寓意是生存的關鍵, 由此衍生出來的其他產品或許能夠使”臉萌“再次被聚焦。

如今, 郭列正帶領他的團隊在開發新產品Faceu。

NO.2

成功來的太早——王凱歆

著名的95後創業者王凱歆從天上跌落的速度並不比她飛上天時慢。

王凱歆, 98年妹子, 16歲輟學創業, 主打95後概念, 所有這些鮮明的標籤讓她迅速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 在BTV的創業真人秀《我是獨角獸》現場, 被五個資本大佬爭搶。 2016年年初, 她拿到了2000萬A輪融資。

實際上,

王凱歆做的事情是一個類似代購的生意。 她定位於95後, 供應商主要是淘寶店家。 用戶下單後, 他們再通過淘寶將商品拍下, 繼而由淘寶賣家發貨給用戶。 這與王凱歆過去在QQ空間做的代購生意幾乎沒有差別。

這個模式的估值聲稱達到了6000萬, 並且投資人對王凱歆本人讚譽不斷。

2016年7月6日, 有投資人說:“神奇百貨的問題或許部分是因為一個心智未全的少女CEO過早地接觸了太多誘惑。 在某種意義上, 資本還來不及讓她成熟, 她卻被資本越帶越遠。 ”

這不, 僅僅過了幾個月, 這個身價過億的18歲CEO就摔下了神壇。

NO.3

從‘狂橫拽’到‘認慫’——余佳文

人稱“狂拽橫”的余佳文, 2015年在央視放言要拿出一個億的利潤分給員工, 頓時人心振奮喜大普奔。 沒想到, 去年過了大半, 余佳文卻在節目上表示自己拿不出那麼多錢, 準備開個“認慫會”, 這才有了他和周鴻禕的一場罵戰。 事實上, 超

曾幾何時, 余佳文的故事被傳得神乎其神:高中二年級賺得100萬, 此後又被誤診為淋巴癌人生曾跌入穀底, 沒想到最後在瀕臨破產的時候卻又絕處逢生,

連續兩輪的千萬級融資, 這些聽起來簡直就是偶像劇的套路。 一個全民偶像的路線, 90後創業的標杆。

據內部人士透露, 幾乎長期沒有投資人敢接盤超級課程表項目, 幾個創始人也只剩兩三個了, 頹敗非常明顯。

NO.4

一“泡”而紅——馬佳佳

馬佳佳靠著“泡否”一炮而紅, 而“泡否”卻沒能陪著馬佳佳走到最後。

作為中國傳媒大學的學生, 馬佳佳一畢業就在大學門口開了首家成人用品實體店。 不到一年, 她成立了北京泡否科技有限公司, 情趣用品商城上線, 實現線上線下O2O無縫對接。

90後CEO、情趣用品、自我行銷、爆炸性的言論, 這些標籤一度構成了我們對馬佳佳的基本印象。 在2012年, “有顏又有料”的馬佳佳可以說是當年最引人注目的創業者。 馬佳佳一度成為了媒體的寵兒,有媒體盛讚馬佳佳是第一個將情趣用品這個“晦澀隱秘”的行業帶到陽光下的創業者。

然而,馬佳佳在萬科的一場演講卻成了為其情趣用品事業崩潰的起點。這次演講引起許多業內人士的反感。演講過後不久,馬佳佳便慘遭網友扒皮,被爆出情趣用品店不到一年就關門大吉,線上商城的生意也一直慘澹經營的消息。馬佳佳本人也被網友譏諷為“創業全靠嘴”的PPT女神經。

同為情趣O2O電商的春水堂創始人藺德剛曾這樣評價馬佳佳,他認為創業者的精力和資源都是有限的,做正確的事很重要,應該把時間花在產品上和客戶上,而不是泡各種論壇上圈子上。

NO.5

從估值千萬到一無所有——夏軍

夏軍,湖北武漢人,出生於1994年,2015年6月份剛從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資訊與計算科學專業畢業。夏軍表示,自己是愛狗人士,對互聯網創業也很熱衷,所以從2014年4月就開始打造一款名為“愛狗團”APP。

APP上線10天內,就收穫了10萬粉絲,同時也有不下10家投資方拋來“橄欖枝”。直到2015年1月,夏軍才敲定了天使輪投資,原定的投資金額是1000萬,需要讓出20%的股份,估值5000萬,“當時實際到賬的是200萬”。

2015年7月底,他遠赴北京準備談A輪融資,但意想不到的是對方竟以現金鏈出問題,以及質疑推廣效力為由拒絕了繼續投資,並把之前投入的金額全部撤回。

就這樣,在2016年8月1日晚上之前,夏軍是一家估值過五千萬的公司創始人兼CEO,而8月2日之後,他又得從零開始……

NO.6

禮物說——溫城輝

2017年3月27日,禮物說創始人溫城輝的一封公開信在創業圈和媒體圈炸開了鍋:今天禮物說開始裁員。

3個月拿下100萬用戶、8個月完成兩輪融資、估值突破2億美元,創始人被捧為“90後馬雲”……這樣一家曾經上線僅一年就交了一份亮眼成績單的創業公司,如今卻因大力裁員再次進入公眾的視野。

但裁員消息一經公佈,90後創業者是否靠譜的話題依然是議論的焦點。

溫城輝在接受有關媒體採訪時表示,裁員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流量變貴,獲取一個App新用戶很難;二是淘寶的電商業務太強大,獨立的電商平臺很難活下去,“淘寶太強大了,我們躲一躲”;,對於禮物說的電商業務而言,經營壓力很大。

NO.7

一起唱——伊桑

一起唱成立於2012年,上線時主打一起唱APP,專注於線下KTV的顛覆。在一起唱的系統中,提供了基於地理位置的KTV搜索、比價、預定、智慧推薦歌曲等功能。而其團隊主要通過地推的方式把他們的點歌系統推給線下傳統KTV,截至2014年底已經有100多家線下KTV使用了一起唱的點歌系統。

當年20歲的創始人尹桑,想把美國的Patry文化帶到中國,想把遍佈全國的、只能唱歌的KTV包房改造成遊戲間、私密酒吧。

這一切野心和成績卻在2016年2月戛然而止。2016年2月3日,尹桑突然發了一封內部信,文中宣告融資失敗,資金鏈斷裂,公司無以為繼,並承諾為員工找出路。

一起唱公司員工由600多名急遽減少到170多名,尹桑的朋友圈被扒皮,知乎上有人開始爆料……這又是一個過於聰明的90後創業者給資本市場開的大玩笑?

據透露,尹桑依舊選擇把“一起唱”做下去,而現在正是公司發展的關鍵時刻。尹桑的故事到底如何?“一起唱”會翻船、還是自救後揚帆起航?我們拭目以待。

NO.8

只過1%生活——陳安妮

但爭議也隨之而來,快看漫畫被指責在微博及APP上屢次佚名或未經原作者同意刊登他人原創漫畫。在道歉中,陳安妮不斷提到“疏忽、缺乏經驗”等詞,用創業經驗不足來解釋一系列盜圖事件,結果可想而知。

當然,她並沒有被擊垮,甚至受資本追捧,但確實,版權是個問題。

NO.9

從美女CEO到被資本踢出局——餘小丹

2016年12月7日,一封空空狐創始人余小丹所寫的公開信在朋友圈刷屏,在這篇公開信中,餘小丹聲稱,因為一個月前的一次突發重病,她被迫接受第二輪投資方昆侖萬維周亞輝提出的苛刻條件,將50%的公司股權無償轉讓給昆侖萬維,換取公司的繼續生存。同時其在公開信中提及空空狐的第二輪融資,雖然早就與投資方簽署了SPA(投資協定),但實際上投資方的資金一直沒有到賬,導致公司出現經營困難。這封公開信將這位出生於1990年的創業者推上了輿論的高峰。

餘小丹2014年4月創立空空狐,空空狐是一家主打女性這一細分市場的二手物品交易平臺。空空狐曾於2015年6月獲得由紅杉資本領投的2000萬人民幣A輪風險投資,2015年8月獲得由昆侖萬維領投的1500萬美金B輪風險投資。

事情已然發生,唯有面對才能走的更好。資本逐利,雖血淋淋但卻踐行了“以實力說話”的哲學。空空狐事件即證明了這一點。作為創始人,保持對公司的控制權尤為重要。否則,以後公司發展得再好,也只能說:“這花花世界,與你何干?”

NO.10

90後創業者中最大贏家——ofo戴威

在2016年最火的共用單車領域裡,ofo已然成為一家公認的准獨角獸企業,而ofo的創始人戴威是一位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90後創業者。在大學期間,戴威先後丟了四五輛自行車,而在大學沒有自行車又很不便利,出於這樣簡單的出發點,戴威與合夥人在2014年創立了ofo共用單車。

ofo在2015年3月獲得了天使輪融資;2015年12月獲得了來自唯獵資本和東方弘道的900萬元Pre-A輪融資;2016年2月獲得了來自東方弘道和金沙江創投的1500萬元A輪融資;2016年8月獲得了來自真格基金和天使投資人王剛的一千萬元A+輪融資;2016年9月2日獲得來自經緯創投、金沙江創投、唯獵資本的千萬美元B輪融資;2016年9月26日獲得來自滴滴出行的千萬美元B+輪融資;2016年10月獲得來自Coatue Management、小米科技、順為基金、中信產業基金、經緯創投、元璟資本、Yuri Milner以及滴滴、金沙江創投的1.3億美元C輪融資。

就目前來看,這位創立了拿到近10億融資且呈現快速發展趨勢公司的戴威是90後創業者中最大的贏家。戴威曾表示並不畏懼共用單車領域的競爭對手,不知其能否在參戰者和攪局人混戰的共用單車大戰中笑到最後,敬請期待!

90後創業公司為何多以失敗告終?

長期以來,90後創業者背負著“不靠譜”、“無知”、“傲慢”的標籤,每當有90後跌落神壇,這些詞就要又一次鞭撻90後創業者。

但,商海兇險,勝敗乃兵家常事。且不說年輕氣盛的90後,即便是浸潤商界多年的老江湖,也會不可避免翻到陰溝裡。

那麼,為何90後創業者多以失敗告終呢,因為他們容易掉進五個大坑裡——

1、潮流坑

雷軍有句名言:“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豬能不能飛起來,我們不知道。

但如果90後創業者只是一味追趕潮流、風口,那麼創業公司也會變得鼠目寸光,飛得愈高,跌得愈快。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確定更好的目標,才能在競爭激烈且趨向飽和的市場中拼殺出一條生路。但是90後作為新晉商業人士,往往難以一次性押注正確市場方向。

想要避免掉進潮流坑,有兩點秘訣:一是要無比熱愛創業本身,並在其中不斷地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從而得到滿足;二是推出的產品恰好能滿足某一專業領域的特定需求,讓人欲罷不能。

2、心理坑

90後創業有著一個極具威脅性的缺陷,就是抗風險能力較弱,尤其是相比現在基本已經佔據創業市場的80後而言。90後畢竟是商業的新生力量,工作經驗少,對市場的需求也沒有特別深度的理解。

意氣風發的90後不知道哪來的自信,認為誰都可以憑藉想法成為企業家。然而,真正的企業家需要有兩個矛盾的特性。一是賭博心理:有冒險的勇氣、奪金的欲望與破壞式的創新;二是精算師性格:謹慎的態度、分析的頭腦與對資料的敏感。

一個缺少賭徒心理與精算師性格的人,冒冒失失地創業,註定要輸得丟盔棄甲。

3、掌聲坑

就這方面來說,90後創業者的自身因素確實是始作俑者。他們容易在鮮花和掌聲中自我膨脹,這些就像糖衣炮彈,極具誘惑的外表,卻也能毫不留情地給人打擊。太快到來的勝利,往往滋長盲目自大的情緒,而被忽視的問題就像是埋下的一顆顆定時炸彈,將會讓人猝不及防。

4、資本坑

目前,中國有2.6萬家風投公司願意投入雄厚資金支持中國的年輕人創業。資本提供了放大能力和獲得市場的機會;而另一方面,資本的鞭子,又容易驅趕著創業者一味快跑,失去理智。

當風險投資人把錢給創業者的時候,他們可不是什麼傻乎乎的“散財童子”。他們最希望看到項目迅速成長,立刻套現去進行下一輪投資。因此風險投資的迫切心理,往往會濃縮一個項目從嬰兒期、幼兒期、少年期發展到青年期的歷時,而揠苗助長的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再者,創業潮火熱的時候,輿論導向幾乎是統一的讚美歌,這就無法逃離背後推手的作用,尤其是投資人和媒體,前者忠於會講故事的團體,通過包裝才能找到合適的接盤俠,而後者本身就偏向於找90後的熱點,而且這也極其符合大眾創業的正確方向。正是這種盲目一方面縱容了90後的膨脹心理,另一方面導致了初創企業過度依賴融資的內在缺陷,一旦資本退潮,多數都被燒錢燒死了。

從這方面來看,很多導致企業失敗的因素,其實並非都是90後天然攜帶的,反而是投資人刻意忽略甚至是背後助推,才導致了他們陷於光環,死於安樂。

5、意志坑

彼得·德魯克(現代管理學之父)曾經研究過上千家企業,發現成功的企業往往不是大起大落的企業,而是那些平平穩穩的企業。創業是一件特別長期而寂寞的事情。創業不僅是一個對自我能力和素質不斷提升的過程,更是一個鍛煉意志的過程。

年輕的90後一代善於發現與把握機會,喜歡新鮮事物。他們出於興趣創業,當一個專案進入瓶頸期,他們可能就轉身至下一個興趣點。馬上著手,馬上放棄,如此循環往復,讓人看不到他們的執著。另外,90後多數生活在一個物質相對豐富的家庭,抵抗挫折的心理與能力還不夠成熟。

創業中會不可避免地遇到“攔路虎”。種種關卡,需要一次次咬牙堅持,一次一次自我拆除與重建才能度過。90後的創業歷程,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場意志力的比拼與修煉。

總而言之,創業潮多以90後的犧牲和失敗告終,他們或許該為當初的年少輕狂而遭受譴責,但並不是唯一的罪魁禍首。

90後創業失敗應該被貼標籤嗎?

隨著一個個90後創業明星神話的破滅,他們被貼上了一大把標籤:90後不靠譜、90後曇花一現、90後創業率不足5%、90後創業全靠行銷等說法不絕於耳。

然而,除了出生的時代背景和經濟條件與前輩們不同,90後的創業動機、創業方向等因素並非天馬行空,任意為之。

從選擇創業的原因看,大部分90後選擇創業一般是為了“實現個人理想與社會價值”、“提升個人能力與素質”、“討厭規規矩矩的工作”,即便純粹是為了“賺錢”也無可厚非。

除了失敗的90後創業明星們,成功的人也不在少數。比如說渡鴉科技呂馳、Bilibili創始人徐逸、Teambition齊俊元等。

據國家統計局公報顯示,大學畢業生創業存活的比例正在上升,2010屆畢業時創業的大學畢業生,三年後還在創業的比例為42.2%,2012屆畢業生的創業存活率達到47.8%,而2016年上半年創業公司的死亡名單:蜜淘網、美味七七、博湃養車、大可樂手機、孔雀機構、平安好車、大咖門、金聯所、地庫、最鮮到、淘在路上、大師之味、神盾快運、迪通,這其中又有多大比例的創始人是90後呢?

恐怕上述失敗的創業公司與90後創業者相比,其失敗原因並沒有明顯的差異和界限吧,給90後盲目貼標籤更是一種充滿偏見的愚蠢行為!“90後創業者”不應該成為一種怪像被議論、被圍觀,而是應該尊重、包容,甚至鼓勵他們,因為他們才是最具有顛覆性思維的人。微軟、蘋果、Facebook、穀歌,每一個成為時代標誌的公司都是創始人在20~25歲之間創立的。

正如投資人朱波所說:“如果一個民族不鼓勵20歲左右的年輕人用顛覆性思維創業,更無法指望50歲~60歲的人去做顛覆性創業。”

90後正在獲取更多的世界話語權,在互聯網創業圈,90後也正在成為中流砥柱,雖然我們深知:這個殘酷的世界更在意的是結果,但即便目標實現不了,人生也會因這一路風雨跋涉變得豐富而充實。

著名作家毛姆說過這麼一句話:“當你聽到年輕人自信滿滿、目中無人地滿口胡言時,當你看到他武斷教條、偏執狹隘時,你生氣做什麼?指出他的愚昧無知做什麼?你難道忘了,你跟他一般的年紀的時候,也是這般愚蠢、武斷、傲慢、狂妄,我說的你,也說的是我。”

90後創業群體,除了需要他們常常所呼籲的被尊重和理解,也許還將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的重重艱險,而這一切,就要交給時間和市場,旁人說了都不算。

馬佳佳一度成為了媒體的寵兒,有媒體盛讚馬佳佳是第一個將情趣用品這個“晦澀隱秘”的行業帶到陽光下的創業者。

然而,馬佳佳在萬科的一場演講卻成了為其情趣用品事業崩潰的起點。這次演講引起許多業內人士的反感。演講過後不久,馬佳佳便慘遭網友扒皮,被爆出情趣用品店不到一年就關門大吉,線上商城的生意也一直慘澹經營的消息。馬佳佳本人也被網友譏諷為“創業全靠嘴”的PPT女神經。

同為情趣O2O電商的春水堂創始人藺德剛曾這樣評價馬佳佳,他認為創業者的精力和資源都是有限的,做正確的事很重要,應該把時間花在產品上和客戶上,而不是泡各種論壇上圈子上。

NO.5

從估值千萬到一無所有——夏軍

夏軍,湖北武漢人,出生於1994年,2015年6月份剛從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資訊與計算科學專業畢業。夏軍表示,自己是愛狗人士,對互聯網創業也很熱衷,所以從2014年4月就開始打造一款名為“愛狗團”APP。

APP上線10天內,就收穫了10萬粉絲,同時也有不下10家投資方拋來“橄欖枝”。直到2015年1月,夏軍才敲定了天使輪投資,原定的投資金額是1000萬,需要讓出20%的股份,估值5000萬,“當時實際到賬的是200萬”。

2015年7月底,他遠赴北京準備談A輪融資,但意想不到的是對方竟以現金鏈出問題,以及質疑推廣效力為由拒絕了繼續投資,並把之前投入的金額全部撤回。

就這樣,在2016年8月1日晚上之前,夏軍是一家估值過五千萬的公司創始人兼CEO,而8月2日之後,他又得從零開始……

NO.6

禮物說——溫城輝

2017年3月27日,禮物說創始人溫城輝的一封公開信在創業圈和媒體圈炸開了鍋:今天禮物說開始裁員。

3個月拿下100萬用戶、8個月完成兩輪融資、估值突破2億美元,創始人被捧為“90後馬雲”……這樣一家曾經上線僅一年就交了一份亮眼成績單的創業公司,如今卻因大力裁員再次進入公眾的視野。

但裁員消息一經公佈,90後創業者是否靠譜的話題依然是議論的焦點。

溫城輝在接受有關媒體採訪時表示,裁員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流量變貴,獲取一個App新用戶很難;二是淘寶的電商業務太強大,獨立的電商平臺很難活下去,“淘寶太強大了,我們躲一躲”;,對於禮物說的電商業務而言,經營壓力很大。

NO.7

一起唱——伊桑

一起唱成立於2012年,上線時主打一起唱APP,專注於線下KTV的顛覆。在一起唱的系統中,提供了基於地理位置的KTV搜索、比價、預定、智慧推薦歌曲等功能。而其團隊主要通過地推的方式把他們的點歌系統推給線下傳統KTV,截至2014年底已經有100多家線下KTV使用了一起唱的點歌系統。

當年20歲的創始人尹桑,想把美國的Patry文化帶到中國,想把遍佈全國的、只能唱歌的KTV包房改造成遊戲間、私密酒吧。

這一切野心和成績卻在2016年2月戛然而止。2016年2月3日,尹桑突然發了一封內部信,文中宣告融資失敗,資金鏈斷裂,公司無以為繼,並承諾為員工找出路。

一起唱公司員工由600多名急遽減少到170多名,尹桑的朋友圈被扒皮,知乎上有人開始爆料……這又是一個過於聰明的90後創業者給資本市場開的大玩笑?

據透露,尹桑依舊選擇把“一起唱”做下去,而現在正是公司發展的關鍵時刻。尹桑的故事到底如何?“一起唱”會翻船、還是自救後揚帆起航?我們拭目以待。

NO.8

只過1%生活——陳安妮

但爭議也隨之而來,快看漫畫被指責在微博及APP上屢次佚名或未經原作者同意刊登他人原創漫畫。在道歉中,陳安妮不斷提到“疏忽、缺乏經驗”等詞,用創業經驗不足來解釋一系列盜圖事件,結果可想而知。

當然,她並沒有被擊垮,甚至受資本追捧,但確實,版權是個問題。

NO.9

從美女CEO到被資本踢出局——餘小丹

2016年12月7日,一封空空狐創始人余小丹所寫的公開信在朋友圈刷屏,在這篇公開信中,餘小丹聲稱,因為一個月前的一次突發重病,她被迫接受第二輪投資方昆侖萬維周亞輝提出的苛刻條件,將50%的公司股權無償轉讓給昆侖萬維,換取公司的繼續生存。同時其在公開信中提及空空狐的第二輪融資,雖然早就與投資方簽署了SPA(投資協定),但實際上投資方的資金一直沒有到賬,導致公司出現經營困難。這封公開信將這位出生於1990年的創業者推上了輿論的高峰。

餘小丹2014年4月創立空空狐,空空狐是一家主打女性這一細分市場的二手物品交易平臺。空空狐曾於2015年6月獲得由紅杉資本領投的2000萬人民幣A輪風險投資,2015年8月獲得由昆侖萬維領投的1500萬美金B輪風險投資。

事情已然發生,唯有面對才能走的更好。資本逐利,雖血淋淋但卻踐行了“以實力說話”的哲學。空空狐事件即證明了這一點。作為創始人,保持對公司的控制權尤為重要。否則,以後公司發展得再好,也只能說:“這花花世界,與你何干?”

NO.10

90後創業者中最大贏家——ofo戴威

在2016年最火的共用單車領域裡,ofo已然成為一家公認的准獨角獸企業,而ofo的創始人戴威是一位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90後創業者。在大學期間,戴威先後丟了四五輛自行車,而在大學沒有自行車又很不便利,出於這樣簡單的出發點,戴威與合夥人在2014年創立了ofo共用單車。

ofo在2015年3月獲得了天使輪融資;2015年12月獲得了來自唯獵資本和東方弘道的900萬元Pre-A輪融資;2016年2月獲得了來自東方弘道和金沙江創投的1500萬元A輪融資;2016年8月獲得了來自真格基金和天使投資人王剛的一千萬元A+輪融資;2016年9月2日獲得來自經緯創投、金沙江創投、唯獵資本的千萬美元B輪融資;2016年9月26日獲得來自滴滴出行的千萬美元B+輪融資;2016年10月獲得來自Coatue Management、小米科技、順為基金、中信產業基金、經緯創投、元璟資本、Yuri Milner以及滴滴、金沙江創投的1.3億美元C輪融資。

就目前來看,這位創立了拿到近10億融資且呈現快速發展趨勢公司的戴威是90後創業者中最大的贏家。戴威曾表示並不畏懼共用單車領域的競爭對手,不知其能否在參戰者和攪局人混戰的共用單車大戰中笑到最後,敬請期待!

90後創業公司為何多以失敗告終?

長期以來,90後創業者背負著“不靠譜”、“無知”、“傲慢”的標籤,每當有90後跌落神壇,這些詞就要又一次鞭撻90後創業者。

但,商海兇險,勝敗乃兵家常事。且不說年輕氣盛的90後,即便是浸潤商界多年的老江湖,也會不可避免翻到陰溝裡。

那麼,為何90後創業者多以失敗告終呢,因為他們容易掉進五個大坑裡——

1、潮流坑

雷軍有句名言:“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豬能不能飛起來,我們不知道。

但如果90後創業者只是一味追趕潮流、風口,那麼創業公司也會變得鼠目寸光,飛得愈高,跌得愈快。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確定更好的目標,才能在競爭激烈且趨向飽和的市場中拼殺出一條生路。但是90後作為新晉商業人士,往往難以一次性押注正確市場方向。

想要避免掉進潮流坑,有兩點秘訣:一是要無比熱愛創業本身,並在其中不斷地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從而得到滿足;二是推出的產品恰好能滿足某一專業領域的特定需求,讓人欲罷不能。

2、心理坑

90後創業有著一個極具威脅性的缺陷,就是抗風險能力較弱,尤其是相比現在基本已經佔據創業市場的80後而言。90後畢竟是商業的新生力量,工作經驗少,對市場的需求也沒有特別深度的理解。

意氣風發的90後不知道哪來的自信,認為誰都可以憑藉想法成為企業家。然而,真正的企業家需要有兩個矛盾的特性。一是賭博心理:有冒險的勇氣、奪金的欲望與破壞式的創新;二是精算師性格:謹慎的態度、分析的頭腦與對資料的敏感。

一個缺少賭徒心理與精算師性格的人,冒冒失失地創業,註定要輸得丟盔棄甲。

3、掌聲坑

就這方面來說,90後創業者的自身因素確實是始作俑者。他們容易在鮮花和掌聲中自我膨脹,這些就像糖衣炮彈,極具誘惑的外表,卻也能毫不留情地給人打擊。太快到來的勝利,往往滋長盲目自大的情緒,而被忽視的問題就像是埋下的一顆顆定時炸彈,將會讓人猝不及防。

4、資本坑

目前,中國有2.6萬家風投公司願意投入雄厚資金支持中國的年輕人創業。資本提供了放大能力和獲得市場的機會;而另一方面,資本的鞭子,又容易驅趕著創業者一味快跑,失去理智。

當風險投資人把錢給創業者的時候,他們可不是什麼傻乎乎的“散財童子”。他們最希望看到項目迅速成長,立刻套現去進行下一輪投資。因此風險投資的迫切心理,往往會濃縮一個項目從嬰兒期、幼兒期、少年期發展到青年期的歷時,而揠苗助長的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再者,創業潮火熱的時候,輿論導向幾乎是統一的讚美歌,這就無法逃離背後推手的作用,尤其是投資人和媒體,前者忠於會講故事的團體,通過包裝才能找到合適的接盤俠,而後者本身就偏向於找90後的熱點,而且這也極其符合大眾創業的正確方向。正是這種盲目一方面縱容了90後的膨脹心理,另一方面導致了初創企業過度依賴融資的內在缺陷,一旦資本退潮,多數都被燒錢燒死了。

從這方面來看,很多導致企業失敗的因素,其實並非都是90後天然攜帶的,反而是投資人刻意忽略甚至是背後助推,才導致了他們陷於光環,死於安樂。

5、意志坑

彼得·德魯克(現代管理學之父)曾經研究過上千家企業,發現成功的企業往往不是大起大落的企業,而是那些平平穩穩的企業。創業是一件特別長期而寂寞的事情。創業不僅是一個對自我能力和素質不斷提升的過程,更是一個鍛煉意志的過程。

年輕的90後一代善於發現與把握機會,喜歡新鮮事物。他們出於興趣創業,當一個專案進入瓶頸期,他們可能就轉身至下一個興趣點。馬上著手,馬上放棄,如此循環往復,讓人看不到他們的執著。另外,90後多數生活在一個物質相對豐富的家庭,抵抗挫折的心理與能力還不夠成熟。

創業中會不可避免地遇到“攔路虎”。種種關卡,需要一次次咬牙堅持,一次一次自我拆除與重建才能度過。90後的創業歷程,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場意志力的比拼與修煉。

總而言之,創業潮多以90後的犧牲和失敗告終,他們或許該為當初的年少輕狂而遭受譴責,但並不是唯一的罪魁禍首。

90後創業失敗應該被貼標籤嗎?

隨著一個個90後創業明星神話的破滅,他們被貼上了一大把標籤:90後不靠譜、90後曇花一現、90後創業率不足5%、90後創業全靠行銷等說法不絕於耳。

然而,除了出生的時代背景和經濟條件與前輩們不同,90後的創業動機、創業方向等因素並非天馬行空,任意為之。

從選擇創業的原因看,大部分90後選擇創業一般是為了“實現個人理想與社會價值”、“提升個人能力與素質”、“討厭規規矩矩的工作”,即便純粹是為了“賺錢”也無可厚非。

除了失敗的90後創業明星們,成功的人也不在少數。比如說渡鴉科技呂馳、Bilibili創始人徐逸、Teambition齊俊元等。

據國家統計局公報顯示,大學畢業生創業存活的比例正在上升,2010屆畢業時創業的大學畢業生,三年後還在創業的比例為42.2%,2012屆畢業生的創業存活率達到47.8%,而2016年上半年創業公司的死亡名單:蜜淘網、美味七七、博湃養車、大可樂手機、孔雀機構、平安好車、大咖門、金聯所、地庫、最鮮到、淘在路上、大師之味、神盾快運、迪通,這其中又有多大比例的創始人是90後呢?

恐怕上述失敗的創業公司與90後創業者相比,其失敗原因並沒有明顯的差異和界限吧,給90後盲目貼標籤更是一種充滿偏見的愚蠢行為!“90後創業者”不應該成為一種怪像被議論、被圍觀,而是應該尊重、包容,甚至鼓勵他們,因為他們才是最具有顛覆性思維的人。微軟、蘋果、Facebook、穀歌,每一個成為時代標誌的公司都是創始人在20~25歲之間創立的。

正如投資人朱波所說:“如果一個民族不鼓勵20歲左右的年輕人用顛覆性思維創業,更無法指望50歲~60歲的人去做顛覆性創業。”

90後正在獲取更多的世界話語權,在互聯網創業圈,90後也正在成為中流砥柱,雖然我們深知:這個殘酷的世界更在意的是結果,但即便目標實現不了,人生也會因這一路風雨跋涉變得豐富而充實。

著名作家毛姆說過這麼一句話:“當你聽到年輕人自信滿滿、目中無人地滿口胡言時,當你看到他武斷教條、偏執狹隘時,你生氣做什麼?指出他的愚昧無知做什麼?你難道忘了,你跟他一般的年紀的時候,也是這般愚蠢、武斷、傲慢、狂妄,我說的你,也說的是我。”

90後創業群體,除了需要他們常常所呼籲的被尊重和理解,也許還將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的重重艱險,而這一切,就要交給時間和市場,旁人說了都不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