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阿根廷失蹤潛艇的“臺灣軼事”

2017年11月15日, 阿根廷海軍最先進的潛艇“聖胡安”號(ARA San Juan)失蹤, 引起世界關注。 在世人為艇上44名官兵的命運牽腸掛肚之際, 一段圍繞該艇昔日歷史的爭論卻在遙遠的臺灣發酵。 據報導, 30多年前, 阿根廷曾急切希望把包括“聖胡安”號在內的多艘艦艇打包賣給臺灣。

阿根廷TR-1700型潛艇“聖胡安”號

阿根廷在20世紀60-70年代的富庶就名聞遐邇, 當年在歐洲, 說一個人有錢往往用“像個阿根廷人”來形容。 於是, “有錢就任性”的阿根廷在挑選裝備方面更是口味極高, 1977年, 阿根廷軍政府一口氣向聯邦德國蒂森北海造船廠訂購6艘TR-1700型潛艇,

其性能好到連西德海軍都“羡慕嫉妒恨”的程度。

按照最初計畫, 阿根廷本打算採購6艘, 前兩艘在德國完成, 後四艘進口技術在本土建造。 如果阿方資金充裕, 頭兩艘潛艇很有希望在1982年的馬島戰爭前中投入使用, 從而給英國皇家海軍造成更大損失, 進而改變戰爭局面。 但1984年, 首艇“聖克魯斯”號在當年10月18日才加入海軍序列, 1985年11月19日二號艇“聖胡安”號才下水。 阿根廷的國民經濟在馬島戰爭失敗後陷入更加嚴重的危機, 軍隊在社會中的認同感和士氣跌至穀底, 直接影響到後續艇的建造, 第三艘“聖菲”號和第四艘“聖地牙哥-德爾埃斯特羅”號在阿根廷多明戈·加西亞造船廠的進度因資金困難舉步維艱, 最後在完成52%和30%的工程量時放棄了。

1982年馬島戰爭失敗, 對阿根廷的打擊之大是後世所無法想像的。 從1983年起, 阿根廷出臺一系列財政緊縮和軍備縮減的政策, 在建潛艇等專案紛紛亮起紅燈, 布宜諾賽勒斯的態度很簡單——“能停就停, 能賣就賣”!當阿根廷滿世界找“潛艇接盤俠”之際, 臺灣獲得了這個消息, 在海軍總部成立代號“天龍”的專案小組。

上圖為阿根廷海軍共有3艘潛艇, “聖克魯斯”級2艘(右側兩艘), “薩爾塔”級1艘。 “薩爾塔”級是德國209級的1100型。

在台阿“潛艇孽緣”中, 就有一位叫理查·V·艾倫(Richard V.Allen)的美國人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此公曾是雷根總統上任後的第一位國家安全顧問, 是白宮“國安鐵三角”之一, 可是這位仁兄手腳不乾淨, 因被控收賄而在1982年1月下臺, 改任共和黨全國委員會高級顧問。

1983年7月14日, 艾倫跑到臺北, 表示自己可以先在美國成立一家“紙面公司”(Paper Company, 形同皮包公司), 讓阿根廷人把正在本國以及西德建造的艦艇的材料包和技術包(也就是材料和設計圖紙)先賣給這家公司, 名義上是出口美國, 但實際上這家公司只負責轉手, 最終是賣給臺灣。

“聖胡安”號的圍殼

似乎一切都沒有天衣無縫。 1985年2月9日, 郝柏村向蔣經國報告從阿根廷買潛艇的案子。 到了8月底, 羅錡又來彙報, 帶回阿根廷方面初步提出的價格——TR-1700潛艇新品現貨一艘(即“聖胡安”號), 價格1.85億美元;兩艘潛艇的建造材料包(即阿根廷造船廠手裡的第三艘“聖菲”號和第四艘“聖地牙哥-德爾埃斯特羅”號), 共1.5億美元;包括所有建造規範、圖紙和要求的技術包一套,

800萬美元;潛艇武器系統所需的SST-4魚雷30枚, 共3 556萬美元。 可是歷史跟所有人都開了一個玩笑:1986年1月, 阿根廷的案子卻意外告吹, 原因是從艾倫那裡傳來消息, 阿根廷軍方經辦人公開索要回扣, 惹惱了臺灣當局。 可是, 檔案留給後人的真相卻是:阿根廷以及艾倫的皮包公司最終無法說服西德商務部開具出口許可, 而該許可又涉及另一張關鍵的檔——最終使用者證明。 這份文件是用來證明一件武器或裝備的持有者, 確實是經生產廠家直接出售, 或者經合法代理商獲得。 得到這份證明, 生產商才能繼續提供零部件, 否則就被視為“非法擴散”, 將得不到原廠的後勤支援。

阿根廷TR-1700型潛艇只建造了兩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