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銀行人的苦水都“倒”在這了!

在銀行工作都有哪些苦水?歡迎在銀行工作的前來吐槽。

@張武堂:

其實這個話題, 我相信會引起所有銀行人的共鳴, 每一個銀行人都生活在一個壓力大並且不被理解的環境中, 每位銀行人來回答肯定都能洋洋灑灑寫個萬言書什麼的, 我先來抛磚引玉吧。

我覺得銀行人最大的苦水, 是不被理解。 這裡的不理解, 既有來自客戶方面的, 包括個人客戶和法人客戶, 也更多的來自於銀行內部部門與部門之間, 支行與支行之間。 先說客戶, 很多客戶受輿論的影響和自身體驗的影響, 對銀行業有很多誤解:

第一是銀行工資收入高

我覺得一切脫離實際的猜測都是不真實的, 相比於我們銀行人沒日沒夜付出的勞動和加班, 還有帶來的精神壓力, 這個收入只能說一般甚至偏低。

以 2015 年為例, 受經濟大環境和銀行自身經營的影響, 我們的工資收入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我去年一年基本過著只能維持基本生活的狀態, 除去每個月要交的房貸, 基本沒什麼盈餘, 沒有多餘的錢拿來做消費, 都得存著面對各種意外支出, 日子別提有多痛苦了。 有一段時間甚至有活不下去的感覺……得虧我還賴在家裡吃父母的, 要不然真的無法生存。

這真的是一個事實, 你們不相信我也沒有辦法。

第二是銀行工作輕鬆

其實我想說做哪一行都不容易,

在外表光鮮的背後不知道要付出多少的努力。

舉個例子, 客戶來銀行辦理業務, 覺得為什麼辦那麼慢, 排隊為什麼那麼長。 任何事物, 存在即合理, 銀行的每一個操作步驟都是深思熟慮經過無數次驗證的結果, 不是想當然的應該怎樣怎樣, 有很多制度上、風險控制上的要求。 其實我在做櫃員的時候恨不得長四隻手來幫客戶辦理業務, 可是受到了很多條件的制約, 我也只能按部就班的來。 櫃員們都特別能理解客戶, 也想辦快一點, 可是沒辦法啊, 很多時候身不由己, 但其實也是為了客戶著想。

不要以為為客戶著想只是說說。 舉個例子, 很多客戶被詐騙都是被櫃員們在櫃檯上發現的, 因為我們有一整套完整、有效但不一定那麼迅速的流程,

説明客戶或者說是代替客戶判斷業務的風險。 例如轉帳業務, 我們都要核對再核對, 審核再審核, 生怕出了問題, 在審核過程中判斷這筆業務是否合理, 是否包含危險。 這說的是櫃員, 再說我們的客戶經理, 風裡來雨裡去, 上班時間跑客戶, 下班時間加班整理材料, 與各級部門溝通, 與領導溝通, 各種會議, 想想起來真是可怕。 客戶經理還承擔著很大的精神壓力, 一旦你的客戶出了問題, 你也很難善始善終, 所謂的“盡職免責”在我看來, 就是一句笑話, 黑鍋總要有人背, 你不背, 誰來背。

所以銀行與客戶之間需要多一些相互理解, 銀行職員會在盡可能的情況下儘快幫您解決問題, 不會誰裝作沒事人一樣,

我們既是銀行員工, 也是客戶, 能理解您的那份心。 希望客戶能夠放緩心態, 不是特別急的事要相信我們會處理, 有的時候您就是催死我們, 我們也只能這樣。 雖然這樣說並沒有什麼卵用, 但銀行與客戶之間增加相互之間的信任仍然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 (在這裡請求媒體們就別添亂了……)。

其實我真正想寫的內容是銀行內部之間的相互理解, 這才是制約銀行發展的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 所謂機構越臃腫, 效率越底下。 我上班時間並不久, 不滿五年, 但我在某大行機關已經幹了四年了, 毫不誇張的說, 我一個人幹三個人的活, 但其實幹活累我不怕, 我怕的是與各部門、各支行之間的溝通, 真的是, 要多難有多難。

銀行內部有一條非常清晰的鄙視鏈。 簡單的說, 就是幹法人的看不起搞零售的, 搞零售的看不起搞運管的, 搞運管的看不起搞內控的……其實大家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問題, 對別的專業要麼羡慕要死, 要麼嗤之以鼻。 所以在別的部門找你辦事的時候各種卡你, 各種讓你不順, 但一般也是照著規矩來, 就是利用規則讓你不爽。

比如支行行銷一個信貸客戶搞的要死, 材料寫了五六斤, 各種部門來來回回七八十趟, 結果審批部門一句害怕風險, 或者該企業不符合 XXXX 條件就給槍斃了, 真是把人給玩死了, 我這經常有客戶經理來我這吐槽, 說“TMD 授信審批那幫孫子都是吃 shit 的, 老子跑一筆業務幹了三個月, 他一句話就給我們槍斃了, 要槍斃你早說啊,整天讓我們幹這幹那,結果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這個時候一般就拍拍他的肩膀。

再比如,搞零售的看不起運管的,零售是行銷部門,各種業務都得幹,結果到了運管那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個不敢搞那個不敢碰,出了問題他們不想擔,有時候真是想吐血。然後其實銀行內部對內控都是很反感的,覺得他們沒事找事,這也是風險那也是風險,這個不讓你搞那個讓你寫彙報材料。我想說,大家都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都不容易。

我認真的想了一下,完成一項工作我可能需要三個小時,各部門溝通讓該項工作運轉起來,可能需要三天,這真的不是危言聳聽,事實就是如此。上班才幾年,我已經不堪其擾並對銀行的未來表示憂心忡忡,有心殺敵,無力回天。當年的激情真的是流失的透透的了……唉。我曾經認真思考過原因,無非是管理的問題和人的問題,但其實問題大家都知道,就是沒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去進行改革,我看著也很急,但也並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只能隨波逐流,最後被磨平了棱角。

對不起,歪樓了……變成倒苦水了。上述內容只是一家之言,不一定正確,寫的也很亂,寫的不好不要罵我,我歡迎各位同仁來這裡吐槽。這也是發洩情緒的一種方式。

以上,謝謝!

@遊俠馬努:

銀行工作,再忙再累也沒什麼好說的,畢竟拿錢做事,現在哪個行業不累,誰也不是在家躺著就把錢賺了的。然而我要說的是在銀行工作最難受的是壓抑和苦悶。

先說壓抑,這個壓抑是工作環境的壓抑,不提對外,直說對內。

眾所周知,銀行內是個高壓的環境,不僅僅是各種制度和風控等“明規則”縛手縛腳,還有不計其數說不清道不明的“潛規則”,做一件事要經歷層層關卡,年輕人剛進行用不了幾個月就被消磨了激情,變得只會循規蹈矩,按部就班。這感覺就像在泥潭裡游泳,手腳放不開不說,還噁心得慌。

再說苦悶,這個苦悶是在個人前途上的困惑。

前面有答主說過,一般人在銀行做個網點主任就是職業生涯頂點了,然而更多的人完成的是櫃員→客戶經理→離職三步走,大多數銀行的櫃員做到三十歲就不能適應緊湊的櫃檯業務了,就會被強制轉崗做客戶經理,然而客戶經理崗位上動輒幾千萬的存款任務無異於天文數字,過不了幾個月就被迫自己辭職。國有銀行好一點,不會強迫你轉崗,但是做了三十年櫃的老櫃員收入還不如剛入行的小年輕,你受得了嗎?

而且近幾年銀行智慧化是趨勢,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裡必然要大幅削減櫃員,到時候搞不好又要出現一波國有銀行大裁員。(那些說櫃員壓力不大的,我女朋友所在的某股份制銀行,櫃員妹子懷孕如果想仗著自己身體好,撐到八九個月時再去休產假,無一例外都流產了,你們自己體會一下)在這樣的職業生涯裡,大部分人無時無刻不生活在對未來的恐懼中,明知道銀行不會給你養老,又苦於沒有一技之長,更加沒有時間充電。

所以我想給那些想要進銀行,然而又沒有什麼背景的畢業生提個醒,在銀行裡你要時刻保持清醒,提早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如果發現不能實現,趁早從頭打算。不要被剛入行比同學高出許多的收入和每天加班營造的充實感迷惑了,造成一種人生已經走上正軌的幻覺。你現在的收入你同城其他行業的同學用3年時間就可以追上並超過你,而加班不過是無數無聊而無用的重複勞動,等你過了三四年終於醒悟到了這一點,但你最年輕最能拼最了無牽掛的一段時光已經過去了,二十六七歲,你面對著和你戀愛幾年已經準備結婚的女友,認為你已經找了個好單位而老懷寬慰的父母,你說的出口那句“你們再等我三年,我想辭職”嗎?女生也許好一點,但是二十六七歲未婚未育的女生,又真的好找工作麼?

我知道我這篇答案在知乎精英眼裡全是槽點,“你不辭職因為你不願走出舒適區”、“你不努力換個行業也是個臭屌絲”、“直男癌,誰說二十六七歲未婚未育的女生就找不到工作了?”,詞我都替你們想好了,我只想說一句:你們現實點行麼?

要槍斃你早說啊,整天讓我們幹這幹那,結果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這個時候一般就拍拍他的肩膀。

再比如,搞零售的看不起運管的,零售是行銷部門,各種業務都得幹,結果到了運管那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個不敢搞那個不敢碰,出了問題他們不想擔,有時候真是想吐血。然後其實銀行內部對內控都是很反感的,覺得他們沒事找事,這也是風險那也是風險,這個不讓你搞那個讓你寫彙報材料。我想說,大家都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都不容易。

我認真的想了一下,完成一項工作我可能需要三個小時,各部門溝通讓該項工作運轉起來,可能需要三天,這真的不是危言聳聽,事實就是如此。上班才幾年,我已經不堪其擾並對銀行的未來表示憂心忡忡,有心殺敵,無力回天。當年的激情真的是流失的透透的了……唉。我曾經認真思考過原因,無非是管理的問題和人的問題,但其實問題大家都知道,就是沒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去進行改革,我看著也很急,但也並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只能隨波逐流,最後被磨平了棱角。

對不起,歪樓了……變成倒苦水了。上述內容只是一家之言,不一定正確,寫的也很亂,寫的不好不要罵我,我歡迎各位同仁來這裡吐槽。這也是發洩情緒的一種方式。

以上,謝謝!

@遊俠馬努:

銀行工作,再忙再累也沒什麼好說的,畢竟拿錢做事,現在哪個行業不累,誰也不是在家躺著就把錢賺了的。然而我要說的是在銀行工作最難受的是壓抑和苦悶。

先說壓抑,這個壓抑是工作環境的壓抑,不提對外,直說對內。

眾所周知,銀行內是個高壓的環境,不僅僅是各種制度和風控等“明規則”縛手縛腳,還有不計其數說不清道不明的“潛規則”,做一件事要經歷層層關卡,年輕人剛進行用不了幾個月就被消磨了激情,變得只會循規蹈矩,按部就班。這感覺就像在泥潭裡游泳,手腳放不開不說,還噁心得慌。

再說苦悶,這個苦悶是在個人前途上的困惑。

前面有答主說過,一般人在銀行做個網點主任就是職業生涯頂點了,然而更多的人完成的是櫃員→客戶經理→離職三步走,大多數銀行的櫃員做到三十歲就不能適應緊湊的櫃檯業務了,就會被強制轉崗做客戶經理,然而客戶經理崗位上動輒幾千萬的存款任務無異於天文數字,過不了幾個月就被迫自己辭職。國有銀行好一點,不會強迫你轉崗,但是做了三十年櫃的老櫃員收入還不如剛入行的小年輕,你受得了嗎?

而且近幾年銀行智慧化是趨勢,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裡必然要大幅削減櫃員,到時候搞不好又要出現一波國有銀行大裁員。(那些說櫃員壓力不大的,我女朋友所在的某股份制銀行,櫃員妹子懷孕如果想仗著自己身體好,撐到八九個月時再去休產假,無一例外都流產了,你們自己體會一下)在這樣的職業生涯裡,大部分人無時無刻不生活在對未來的恐懼中,明知道銀行不會給你養老,又苦於沒有一技之長,更加沒有時間充電。

所以我想給那些想要進銀行,然而又沒有什麼背景的畢業生提個醒,在銀行裡你要時刻保持清醒,提早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如果發現不能實現,趁早從頭打算。不要被剛入行比同學高出許多的收入和每天加班營造的充實感迷惑了,造成一種人生已經走上正軌的幻覺。你現在的收入你同城其他行業的同學用3年時間就可以追上並超過你,而加班不過是無數無聊而無用的重複勞動,等你過了三四年終於醒悟到了這一點,但你最年輕最能拼最了無牽掛的一段時光已經過去了,二十六七歲,你面對著和你戀愛幾年已經準備結婚的女友,認為你已經找了個好單位而老懷寬慰的父母,你說的出口那句“你們再等我三年,我想辭職”嗎?女生也許好一點,但是二十六七歲未婚未育的女生,又真的好找工作麼?

我知道我這篇答案在知乎精英眼裡全是槽點,“你不辭職因為你不願走出舒適區”、“你不努力換個行業也是個臭屌絲”、“直男癌,誰說二十六七歲未婚未育的女生就找不到工作了?”,詞我都替你們想好了,我只想說一句:你們現實點行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