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特效咳嗽基層經驗方,一學就會!

來源:賽柏藍-基層醫師公社 特約撰稿人:閆金才咳嗽的中醫特色療法!

中醫認為咳喘一般與肺、脾、腎三髒有關, 引起咳嗽的主要原因是外感, 也可能是內傷。 當機體抵抗力下降不能適應外界天氣變化時, 就會發生發熱、外感咳嗽、咯痰、喘息等症狀。

驗方一:咳嗽的中醫中藥調理療法

咳嗽是呼吸系統疾病常見的臨床表現, 常因外感或內傷影響肺臟, 引起肺失宣肅、肺氣上逆而咳嗽, 臨床常見久咳不止, 或反復發作的患者, 雖然屢用抗菌素及潤肺, 清肺、宣肺等法, 往往效果不顯。

若出現咳嗽時長, 胸脅脹悶,

口苦咽幹, 面紅升火, 頭昏汗多, 有時伴有寒熱往來, 舌苔白膩或帶黃, 舌質紅, 脈象弦細等, 此乃表邪內郁, 少陽樞機不利, 肝失條達, 氣機不暢, 肝鬱氣滯, 日久化火, 金不制木, 木反侮金, 氣火上逆犯肺, 以致肺失宣肅。

另外, 久咳患者由於氣道感染, 大量運用抗菌藥物和清熱解毒之劑, 容易苦寒敗胃, 脾胃受損, 失於健運, 痰濕內生, 出現痰多、腹脹、納差、苔膩等表現。

當然, 持久而反復的久咳患者、往往有虛中夾實、實中兼虛以及表裡夾雜的情況, 需要根據不同的兼症, 辨證加減用藥。

推薦一咳嗽的中醫中藥調理療法——柴胡清肺散。

組成:柴胡9g, 前胡9g, 赤芍18g, 白芍18g, 平地木 30g, 黃芩18g, 青皮9g, 陳皮9g, 薑竹茹9g, 姜半夏9g, 佛耳草18g, 蚤休9g, 半邊蓮30g, 江剪刀草30g。

功能:平肝解鬱,

清肺化痰。

主治:外感後遷延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 不明原因的久咳怪咳等有肝鬱肺熱見證者。

方解:方中柴胡為疏肝解鬱之藥, 但其性燥主升, 容易劫陰, 而前胡性潤主降, 兩藥相配, 潤燥相得, 共奏“制木安金”之功;方中用平地木、白芍加強疏肝理氣作用, 使氣機通順, 全身津液輸布暢行, 有利於行滯解鬱;另外, 白芍柔肝斂氣, 赤芍解痙活血, 氣血同用, 對“久病入絡”的久咳患者, 更為恰當;方中黃芩為清上焦 肺熱的要藥, 佛耳草, 蚤休、半邊蓮、江剪刀草清 熱解毒, 化痰止咳;青皮、陳皮、薑竹茹、姜半夏健脾化痰, 扶胃和中。

驗方二:咳嗽的中醫特色外治療法

風寒咳嗽主要表現為頭痛鼻塞, 流清涕, 初起咳嗽咽癢, 吐白色稀薄痰, 舌質淡紅,

舌苔薄白。 風熱咳嗽主要表現為發熱, 口乾咽燥, 胸悶, 咳嗽痰多, 咯黃痰(或濃痰)且咯痰不爽, 舌質紅, 舌苔黃。

應針對症狀辨證施治。

組成:炙白芥子30g, 元胡15g, 甘遂15g, 細辛15g, 生薑15g, 肉桂15g, 麻黃15g, 麝香0.5g。 以上藥物混合打碎加入基質, 然後配氮酮1g, 冰片1g, 薄荷腦1g。

適應證:過敏性哮喘、支氣管哮喘、肺氣腫等導致的咳嗽者。

用法:取適量藥貼大椎穴、天突穴、膻中穴、肺俞穴。 兒童1小時, 成人3小時, 每年的一、二、三伏外貼。

注意事項:本法于正午時分, 擇晴天貼治效佳。 貼藥後不要過分活動, 以免藥物移動、脫落。 個別患者有時局部會起小水皰, 一般不做處理, 保持乾燥可自然吸收。

貼藥當天禁食生冷、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1歲以下小兒不宜貼治。

驗方三:咳嗽的中醫針灸療法

治療咳嗽不止,

可以用針灸針刺以下穴位, 很快痊癒。

天突(直刺)0.5寸

魚際透勞宮(雙側)

行間透湧泉(雙側)

治療咳嗽紮這五口針沒一例無效!有很多一次性搞定。

最多三針痊癒!以上方子一學就會, 一用就靈, 很值得基層推廣。

注:以上內容為學術交流, 患者不可私自應用。

訂閱我們掌握更多行業動態!“賽柏藍”是醫藥行業最大的新媒體平臺, 擁有百萬微信關注人群。 如果您對行業相關題材也有心得/見解, 歡迎撰稿, 稿費=200元+閱讀量*0.01元。 商務合作、投稿workscall@163.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