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福建社區治理回答“三個如何”時代命題 群眾更平安、更幸福

人民網福州12月13日電 (詹托榮)如何讓群眾生活辦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讓群眾表達訴求管道更暢通一些?如何讓群眾感覺更平安、更幸福一些?面對“三個如何”的時代命題, 福州市軍門社區即探索出符合新時代社區治理要求, 又有軍門特色的社區工作法, 獲民政部點贊, 經驗將向全國推廣。

軍門社區居委會主任林丹介紹說, 軍門社區主要是不斷強化社區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 深入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的有效路徑, 具體工作是注重黨建引領, 強化社區政治功能;著眼群眾需求, 提升優質服務水準;創新社區治理,共建和諧美好家園。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 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 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 發揮社會組織作用, 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13日下午, 福建全省社區治理工作相關會議將召開。 林丹表示, 在今後的工作中, 軍門社區將堅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 不斷創新社區治理模式, 把社區居民群眾服務得更好, 讓社區居民群眾感到更加平安、更加幸福。

軍門社區是福建創新社區治理的一個縮影。 截至目前, 福建有村委會14360個、社區居委會2455個。 2010年以來, 福建省級投入1.82億元, 補助建設559個社區綜合服務設施, 全省現有達標(社區工作用房面積不低於200㎡)社區綜合服務設施2243個,

占社區總數93.3%。

近年來, 福建省把社區治理擺在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位置, 凝聚各方力量, 創新體制機制, 取得顯著成效, 其中福州市“135”社區黨建工作模式在全國推廣, 廈門市、廈門市海滄區、福州市鼓樓區先後被確定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等。

福建民政廳副廳長陳麗華表示, 2002年, 福建省委、省政府就建立了社區建設聯席會議制度, 省直34個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單位。 聯席會議成立以來, 多次召開會議研究了推進社區綜合服務站項目建設、深入開展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等工作。

目前, 福建已出臺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加強居委會建設、推進農村社區建設、減輕基層組織負擔、加快發展社區服務業、安置區服務管理等涉及推進社區治理工作政策10份。

在深化城鄉社區協商上, 福建出臺了城鄉社區協商的實施意見和具體制度, 每個市、縣(區)各選擇2-3個城鄉社區開展協商示範點建設, 先後2批確定了463個城鄉社區作為示範點, 其中福州市台江區細化民主協商內容, 規範“五事”工作法受群眾好評, 即敞開大門, 聽群眾說事;集中民智, 讓群眾議事;限期結辦, 幫群眾理事;公開承諾, 向群眾曬事;民主監督, 邀群眾評事。

在社區隊伍建設上, 福建從2009年起, 每年招募300名高校畢業生到社區工作。

同時, 福建開展了社區治理的專項清理, 社區機構掛牌減少42.8%, 社區協助政府工作、台賬材料報表、檢查評比達標活動、蓋章證明等4項負擔均減少50%以上,僅廈門市就清理規範村居組織辦公場所牌匾16790塊,

清理率達60.3%, 有效實現了社區減負增效。

福建與臺灣一衣帶水。 發揮地緣近、血緣親等獨特優勢, 福建連續成功舉辦了4屆海峽兩岸社區治理論壇, 800多名兩岸高層嘉賓、社區工作者和社會組織負責人出席論壇, 閩台58個鄉鎮、村(裡)開展了交流合作或簽訂對口幫建協議, 在海峽兩岸引起積極反響。

(責編:姚璐瑩、張子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