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奏響新時代發展最強音,諸暨打造縣域發展樣板區

浦陽江奔流不息, 流的是無盡的鄉愁。 陶朱山亙古不變, 守望著遊子的歸來。

諸暨發展大會將於12月20日舉行, 本次大會的主題是“新時代·新發展·新諸暨”, 安排了參觀、懇談會、觀看主題視頻、專項推介、項目簽約、重要嘉賓發言等內容。 500多位諸商代表、專家學者和各界嘉賓將彙集到西施故里, 共商新時代諸暨發展大計。

回顧即將過去的2017年, 諸暨動作很大。 這一年, 諸暨牢固樹立改革強市、創新強市、開放強市、人才強市“四個強市”工作導向, 全面打好工業強市、科技創新、專案“雙進”、平臺提升、“北承南接”、改革落地、治水拆違、城鄉統籌、“楓橋經驗”創新提升、基層基礎“十大會戰”,

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第三次奪得“大禹鼎”, 實現平安縣市12連冠, 政務環境總指數全省排名第二, 生產總值和財政總收入穩步增長。

紹興市委常委、諸暨市委書記張曉強說, 新時代呼喚新發展, 新征程要有新作為。 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因地制宜把准定位, 創新實幹再謀新篇, 全力增創改革、創新、開放、人才新優勢, 打造諸暨“特、富、美、安”縣域發展升級版。

傳統產業改造提升

藻類是珍珠蚌最需要的營養物質, 但是, 一直以來, 珍珠養殖戶盲目投肥培養藻類, 污染了水質。 而在山下湖鎮, 珍珠養殖上演了“反轉劇”。 11月, 安徽巢湖面源污染治理科研組向浙江清湖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偉鋒發來邀請函,

希望他赴安徽養殖珍珠蚌, 吃掉巢湖的藍藻。

原來, 浙江清湖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合作, 徹底顛覆了傳統珍珠養殖模式, 在240畝珍珠清水養殖休閒區, 採用自動化管網式清水養殖技術, 將事先培育好的藻類輸送給每一隻河蚌。 “這種新型養殖模式根據河蚌的生長期以及季節、氣溫等因素實現精准投喂, 從根源上切斷了污染。 ”郭偉鋒說。

諸暨是“珍珠之都”, 佔據全球70%以上珍珠交易量和全國80%以上珍珠產量。 今年年初, 諸暨市提出了“既要珠光寶氣, 也要碧水清波”的口號, 開展珍珠養殖大整治, 努力打造成為全國淡水珍珠養殖的生態示範區。 圍繞破解美麗產業背後的污染之痛,

全市完成禁養區內13000餘畝珍珠養殖田塘退養, 通過內迴圈生態養殖、降低養殖密度、建立尾水處置設施, 生態化改造珍珠養殖場4700餘畝。

根據《浙江省全面改造提升傳統製造業行動計畫(2017―2020)》, 諸暨市亟須改造提升的傳統產業是珍珠、襪業和銅加工。 大唐襪業和山下湖珍珠產業是諸暨的兩大國際化產業, 珍珠從養殖著手, 襪業則從創新破題。

作為全球最大的襪子生產基地, 大唐襪業整條產業鏈技術創新不斷, 近3年, 全自動織縫翻檢智慧一體襪機、發熱錦綸絲和冰涼錦綸絲、量子能量襪和防靜脈曲張醫療襪等新產品問世, 引領著全球襪機、原料和襪子的發展方向。

而在這背後, 有一個以襪藝小鎮襪業智庫為核心的創新服務綜合體在支撐。

創新服務綜合體下轄浙江紡織襪業研究院、世界襪業設計中心、智慧財產權快速維權保護中心、品牌提升服務中心等9個平臺。 “這個創新服務綜合體總投資5.7億元, 建築面積5.8萬平方米, 是推動大唐襪業產業轉型升級的主平臺。 ”大唐鎮黨委書記田海斌說。 目前, 襪業智庫已進駐企業68家, 直接服務各類企業5000餘家。

創新不斷, 創意無限。 在世界襪業設計中心成立, 27家高校院所每月輪派20余名設計師長期開展駐地創作, 一年四季設計、發佈新產品。 “我們從空間與時間上縮短了企業與設計師之間的距離, 在創新設計方面最大程度降低了企業成本, 這樣, 小微企業也請得起設計師了。 ”襪業智庫大資料中心負責人葉柏龍介紹,

設計師可以將作品上傳, 企業根據需求搜索意向設計, 實現零距離低成本的對接。

銅加工的重鎮是店口, 全鎮銅管產量約占全國總量的70%, 擁有全球最大的銅加工企業海亮集團, 以及盾安集團、露笑集團等一批行業骨幹。 但是, 店口銅加工產業存在產能過剩、效益低下等短板和環保壓力加大等挑戰。

為改造提升銅加工產業, 今年, 店口鎮引進浙江友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投資15.3億元, 在當地建設金屬加工生態園和高新技術產業杭州園。 目前, 金屬加工生態園一期工程已開工建設。 金屬加工生態園規劃落戶70多家企業, 已吸引店口及周邊縣市300多家企業報名。

店口鎮還按照省級標準, 完成了銅加工創新服務綜合體的總體方案設計。 該綜合體將以資料、技術、品牌、培訓為四大支撐點,打造成“銅領智創園”。店口鎮計畫建設海亮銅深(精)加工產業園,集銅加工材料研究和生產技術、裝備技術和“兩化”深度融合於一體。

今年,諸暨市積極實施振興實體經濟(傳統產業改造)行動計畫,獲得省財政專項激勵資金,銅加工業列入傳統製造業改造提升分行業省級試點,大唐襪業成為省級產業集群“兩化”深度融合試驗區,規上企業實現“機器換人”全覆蓋。諸暨在全省工業強縣(市、區)排名由第七位躍升至第三位。

北承南接擴大開放

日前,杭州蕭山的中泰實業集團專程到次塢鎮臨杭產業園考察。這家國內最大的轉椅底盤生產廠家,計畫將生產基地轉移,在次塢鎮建設占地400畝的產業園區。 

受到租金高漲、交通擁堵等因素影響,這兩年杭州一些企業紛紛外遷。次塢鎮牢牢把握機遇,依託政策優勢、地理優勢,赴濱江、蕭山等地招商,並提出“黨建+招商”,建立了一支由22個村黨支部書記組成的招商隊伍,以鄉情帶動諸商回歸。

“環境越來越好,許多在園區工作的人開始選擇在次塢置業。”次塢鎮政府負責人說,“多家房產巨頭看好次塢這個諸暨‘北承南接’的橋頭堡,有意在此投資興業,次塢將繼續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努力提升環境改善民生,接軌大灣區,融入杭州灣都市圈。”

今年以來,作為杭州“後花園”,臨杭產業園(橫跨次塢和店口兩鎮)不斷拓展“北承”的深度和廣度,建設穩步推進。園區初步規劃用地5000畝,其中次塢區塊一期先行啟動1000畝,通過新增供地、餘缺對接、飛地模式、稅源回歸等政策引導,計畫總投資40億元。

目前,次塢鎮臨杭產業園已建成高端自行車健身製造產業園、新材料五金智慧製造產業園、建築產業工業化產業園等功能園區,吸引40多家杭州企業入駐。其中,浙江耀華建設構件科技有限公司的預製裝配整體式混凝土構件開發項目總投資12億元,是園區最大的諸商回歸項目。“一期廠房已經完工,兩條生產線投入試生產。”公司總經理郭義弘說。

今年,店口鎮、諸暨現代環保裝備高新園區管委會緊緊抓住杭州都市圈亞運會、杭州大城市創建對周邊產業開展“騰籠換鳥”式清理的契機,重點加強與杭州的產業對接,喊響“打造汽車零部件採購平臺”,吸引蕭山等周邊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落戶。作為萬安集團的配套生產企業,諸暨伍凱機械有限公司把在蕭山的生產基地轉移到店口,投資1億元專案正在建設中。

據瞭解,高新園區將立足“北承南接”,積極培育和引進高新技術產業,加快傳統製造業的改造提升,面向企業和專案做好服務,著重推動重點專案的落地建設,先行先試創建改造提升省級示範區,為全省樹立樣板。

去年開始,諸暨實施“北承南接、開放創新”戰略,北承杭州的資訊、人才、產業、金融等功能,強化臨杭鎮鄉、經濟開發區、各產業平臺與杭州的對接交流機制;南接義烏的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優勢,全面深化產業分工、要素流動、商貿合作。通過南北聯動,致力打造聯接杭州都市區和金義都市區的黃金節點城市。今年1-10月,累計引進“北承南接”項目159個,實到註冊資金63.79億元。

安華鎮是南接義烏的“橋頭堡”,距離義烏國際商貿城只有20分鐘的車程。諸暨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優先接軌、優先保障、優先發展”的決策和措施,在安華鎮建設占地3200畝、總投資130億元的諸義產業自由港,全力打造成為諸暨與義烏、金華和寧波等周邊地區產業聯動、經濟互動的重要平臺。

諸義產業自由港包括現代包裝園區、文化創意園區、電子商務園區等10個園中園,以園區建設推動新生產業和傳統產業的聯動式、集群化發展。其中,現代包裝產業園區已基本建成,占地面積500畝,投資20億元,已引進義烏印刷包裝、文化禮品等企業43家,引進市外境內資金7億多元,印刷採用國外引進的小松、海德寶印刷機,包裝採用無塵包裝技術。

體制改革增強活力

“現在產品供不應求,準備在諸暨再投資建設一個更大規模的生產基地,集齊電動汽車整車製造的四大工藝。”浙江泓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邵國良說,作為諸暨市產業發展引導基金首個直投項目,在產業基金的撬動下,企業快速發展。投資2億元的泓源汽車電池和總裝項目已完成建設,將實現年產2萬台純電動汽車整車和核心零部件生產。

總部設在諸暨後,泓源汽車致力於新型電動車及其核心部件的研發、製造,經過一年多的發展,汽車產品從原先的物流車不斷延伸到電動客車、汽車和電動助行車等多元化產品。公司相繼在寧夏、蕪湖等設立了不同環節的5個生產基地。今年,公司產值將超過8億元,比去年翻一番,明年有望達到20億元。

隨著投融資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社會資本有效撬動,改革的動能不斷釋放。諸暨市產業發展引導基金(母基金)已設立10個子基金和1個直投專案,合計規模53.87億元,撬動社會資本46.27億元。投融資體制改革國有平臺公司綜合融資成本比去年初下降2.02%。

今年,諸暨市以縣域經濟綜合改革和投融資體制改革為重點,全面深化各項改革,通過推進國有資產平臺整合,創新社會投融資方式,進一步優化投融資結構,有效防範債務風險。目前,15家融資平臺已經統一整合到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資產規模已達785億元,主體信用等級為2A+;投融資服務中心投入運作,共推出PPP專案5個。產業基金母基金已參股設立10個子基金、1個直投專案,政府基金認繳出資總計7.6億元,撬動社會資本46.27億元,總規模達53.87億元。

在行政審批領域,諸暨市以群眾和企業省心、省事、省時、省錢為導向,全方位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過程加強政府服務,努力打造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政務環境最優的地區。

在原先推行的工業投資項目“零審批”基礎上,今年,諸暨市創新出臺《工業投資項目“一次受理、一併辦理,最多跑一次”改革實施方案》,實行前臺統一受理、統一交辦,後臺同步審查、同步辦理,推行多評合一、多審合一、多測合一,實現全流程跑一次。

實施企業項目投資承諾制後,原來企業投資項目審批100天縮減為48天,從立項到開工建設全流程只要跑一次。目前,共有139個專案改革試行,擬用地面積76.6萬平方米,擬建築面積135.8萬平方米,投資總額93.4億元。目前,諸暨市企業投資專案承諾制改革已列入省級試點。“企業投資全過程‘最多跑一次’,不僅是相關部門的一次總動員,更是政府政務服務的一次大提升。”市公共服務中心党工委書記徐亞萍說。

今年8月,諸暨市建成了“一碼通用”應用系統,以企業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作為唯一標識,將涉企證照資料加工成電子證照,用於商事登記綜合管理平臺。通過商事登記綜合管理平臺,實現24個商事登記“證照聯辦”行業的聯合審查、聯合踏勘、統一發證、檔案歸檔等功能。各部門通過“一碼”資訊對企業身份進行認證,使載有“一碼”資訊的數位憑證成為企業辦理線上申報事務的通道,實現資料“多跑路”,企業“少跑腿”。

至今,諸暨市全面梳理公佈了群眾和企業到政府辦事“最多跑一次”事項1549項,其中市級部門1375項,“最多跑一次”事項實現率達97.2%。

城鄉統籌改善環境

從春江花月社區到城西跨湖橋頭公司,諸暨市供電有限公司職工孫江華每天上下班都要經過6個紅綠燈和10個十字路口。不管是哪個路口,只要斑馬線上有行人經過,哪怕行人只是剛剛站到斑馬線前,孫江華都會遠遠地開始減速,然後在斑馬線前緩緩停下,讓行人優先通過。他說:“每次開車,都能看到‘文明出行’標識,慢慢養成了文明駕駛的習慣。”工作3年來,孫江華沒有闖過一次紅燈,沒吃過一次罰單。

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諸暨市連續3年開展“文明出行我先行”主題宣傳實踐活動,全市近1/5的車輛貼上了“文明出行”標識,涵蓋公務車、公車、計程車和機關事業單位、文明單位、“兩代表一委員”私家車等近5萬輛。

與文明出行一樣,志願服務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諸暨市現有各類志願服務組織735個,實名註冊志願者總人數已達6.5萬人。在暨陽街道西施殿社區,就有177名熱心群眾組成的樓道志願者服務隊,每週一上午開展清潔樓道活動。在每幢居民樓上,志願者資訊都醒目地掛在樓道處,誰是單元樓的網格長、樓長,誰是黨員都一目了然。

兩年前,退休職工蔣祝英搬到苧蘿新村26幢,自告奮勇向社區要求當樓長。其實,時任樓長還沒有“退職”的意思,她的子女擔心母親年紀大了跑來跑去出事,希望社區“免除”母親樓長職務。蔣祝英當上樓長後,每週一,她都會用拖帚將整個樓道拖一遍。她說:“用拖帚拖地,既拖得乾淨,又不會揚起灰塵。”

11月14日,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公示,諸暨市正式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測評總成績在同類城市中排名第三,浙江省同類城市排名第一。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重點是在城市,而“五星達標、3A爭創”則是在農村。今年,諸暨市出臺《關於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促進農村各項工作全域提升的實施意見》,提出在農村全面開展“五星達標、3A爭創”。“五星達標”指全面開展基層黨建星及富裕星、美麗星、和諧星、文明星等五星達標爭創,未來三年全市400個以上村要實現五星達標;“3A爭創”即40個以上村達到國家3A級景區的創建標準,實現全市域農村生態環境明顯變化,鄉土特色風貌充分彰顯。

東和鄉引進了“春風十裡小鎮”省坡地村鎮建設項目,總規劃用地面積約208公頃,總投資超7.5億元。目標是通過發展鄉村生態休閒旅遊,打造成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鄉村休閒基地。十裡坪村是“春風十裡小鎮”入口,根據四季變化種植不同花卉。“真不敢相信,茶山搖身一變成了花園,感覺比城裡的公園更美。”村民卓美球高興地說。

小城鎮,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農村,在城鄉發展中扮演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去年10月,諸暨市全面鋪開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緊扣“乾乾淨淨、整整齊齊、漂漂亮亮、長長久久”的基本要求,加強規劃設計引領,建設完善一批公共服務設施,整治環境衛生、城鎮秩序和鎮容鎮貌等。

各鎮鄉根據主導產業、風情旅遊、區域交通、山脈水系、特色建築等因素,突出重點進行規劃設計和整治。楓橋鎮借助人文資源,創建“文創小鎮”,保持老街小巷原汁原味,讓古鎮留得住鄉愁、看得見發展。草塔鎮以“水”切入,從淨水、活水、美水入手,全面提升水環境生態品質。東白湖鎮定位生態旅遊,全域爭創3A景區。

今年以來,諸暨市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為統領,以美麗縣城建設、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五星達標、3A爭創”等為載體,大力實施環境改善、專項整治、素質提升、文化傳承“四大工程”,刷新城市“顏值”,涵育文明風尚,有力地提升了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該綜合體將以資料、技術、品牌、培訓為四大支撐點,打造成“銅領智創園”。店口鎮計畫建設海亮銅深(精)加工產業園,集銅加工材料研究和生產技術、裝備技術和“兩化”深度融合於一體。

今年,諸暨市積極實施振興實體經濟(傳統產業改造)行動計畫,獲得省財政專項激勵資金,銅加工業列入傳統製造業改造提升分行業省級試點,大唐襪業成為省級產業集群“兩化”深度融合試驗區,規上企業實現“機器換人”全覆蓋。諸暨在全省工業強縣(市、區)排名由第七位躍升至第三位。

北承南接擴大開放

日前,杭州蕭山的中泰實業集團專程到次塢鎮臨杭產業園考察。這家國內最大的轉椅底盤生產廠家,計畫將生產基地轉移,在次塢鎮建設占地400畝的產業園區。 

受到租金高漲、交通擁堵等因素影響,這兩年杭州一些企業紛紛外遷。次塢鎮牢牢把握機遇,依託政策優勢、地理優勢,赴濱江、蕭山等地招商,並提出“黨建+招商”,建立了一支由22個村黨支部書記組成的招商隊伍,以鄉情帶動諸商回歸。

“環境越來越好,許多在園區工作的人開始選擇在次塢置業。”次塢鎮政府負責人說,“多家房產巨頭看好次塢這個諸暨‘北承南接’的橋頭堡,有意在此投資興業,次塢將繼續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努力提升環境改善民生,接軌大灣區,融入杭州灣都市圈。”

今年以來,作為杭州“後花園”,臨杭產業園(橫跨次塢和店口兩鎮)不斷拓展“北承”的深度和廣度,建設穩步推進。園區初步規劃用地5000畝,其中次塢區塊一期先行啟動1000畝,通過新增供地、餘缺對接、飛地模式、稅源回歸等政策引導,計畫總投資40億元。

目前,次塢鎮臨杭產業園已建成高端自行車健身製造產業園、新材料五金智慧製造產業園、建築產業工業化產業園等功能園區,吸引40多家杭州企業入駐。其中,浙江耀華建設構件科技有限公司的預製裝配整體式混凝土構件開發項目總投資12億元,是園區最大的諸商回歸項目。“一期廠房已經完工,兩條生產線投入試生產。”公司總經理郭義弘說。

今年,店口鎮、諸暨現代環保裝備高新園區管委會緊緊抓住杭州都市圈亞運會、杭州大城市創建對周邊產業開展“騰籠換鳥”式清理的契機,重點加強與杭州的產業對接,喊響“打造汽車零部件採購平臺”,吸引蕭山等周邊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落戶。作為萬安集團的配套生產企業,諸暨伍凱機械有限公司把在蕭山的生產基地轉移到店口,投資1億元專案正在建設中。

據瞭解,高新園區將立足“北承南接”,積極培育和引進高新技術產業,加快傳統製造業的改造提升,面向企業和專案做好服務,著重推動重點專案的落地建設,先行先試創建改造提升省級示範區,為全省樹立樣板。

去年開始,諸暨實施“北承南接、開放創新”戰略,北承杭州的資訊、人才、產業、金融等功能,強化臨杭鎮鄉、經濟開發區、各產業平臺與杭州的對接交流機制;南接義烏的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優勢,全面深化產業分工、要素流動、商貿合作。通過南北聯動,致力打造聯接杭州都市區和金義都市區的黃金節點城市。今年1-10月,累計引進“北承南接”項目159個,實到註冊資金63.79億元。

安華鎮是南接義烏的“橋頭堡”,距離義烏國際商貿城只有20分鐘的車程。諸暨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優先接軌、優先保障、優先發展”的決策和措施,在安華鎮建設占地3200畝、總投資130億元的諸義產業自由港,全力打造成為諸暨與義烏、金華和寧波等周邊地區產業聯動、經濟互動的重要平臺。

諸義產業自由港包括現代包裝園區、文化創意園區、電子商務園區等10個園中園,以園區建設推動新生產業和傳統產業的聯動式、集群化發展。其中,現代包裝產業園區已基本建成,占地面積500畝,投資20億元,已引進義烏印刷包裝、文化禮品等企業43家,引進市外境內資金7億多元,印刷採用國外引進的小松、海德寶印刷機,包裝採用無塵包裝技術。

體制改革增強活力

“現在產品供不應求,準備在諸暨再投資建設一個更大規模的生產基地,集齊電動汽車整車製造的四大工藝。”浙江泓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邵國良說,作為諸暨市產業發展引導基金首個直投項目,在產業基金的撬動下,企業快速發展。投資2億元的泓源汽車電池和總裝項目已完成建設,將實現年產2萬台純電動汽車整車和核心零部件生產。

總部設在諸暨後,泓源汽車致力於新型電動車及其核心部件的研發、製造,經過一年多的發展,汽車產品從原先的物流車不斷延伸到電動客車、汽車和電動助行車等多元化產品。公司相繼在寧夏、蕪湖等設立了不同環節的5個生產基地。今年,公司產值將超過8億元,比去年翻一番,明年有望達到20億元。

隨著投融資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社會資本有效撬動,改革的動能不斷釋放。諸暨市產業發展引導基金(母基金)已設立10個子基金和1個直投專案,合計規模53.87億元,撬動社會資本46.27億元。投融資體制改革國有平臺公司綜合融資成本比去年初下降2.02%。

今年,諸暨市以縣域經濟綜合改革和投融資體制改革為重點,全面深化各項改革,通過推進國有資產平臺整合,創新社會投融資方式,進一步優化投融資結構,有效防範債務風險。目前,15家融資平臺已經統一整合到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資產規模已達785億元,主體信用等級為2A+;投融資服務中心投入運作,共推出PPP專案5個。產業基金母基金已參股設立10個子基金、1個直投專案,政府基金認繳出資總計7.6億元,撬動社會資本46.27億元,總規模達53.87億元。

在行政審批領域,諸暨市以群眾和企業省心、省事、省時、省錢為導向,全方位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過程加強政府服務,努力打造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政務環境最優的地區。

在原先推行的工業投資項目“零審批”基礎上,今年,諸暨市創新出臺《工業投資項目“一次受理、一併辦理,最多跑一次”改革實施方案》,實行前臺統一受理、統一交辦,後臺同步審查、同步辦理,推行多評合一、多審合一、多測合一,實現全流程跑一次。

實施企業項目投資承諾制後,原來企業投資項目審批100天縮減為48天,從立項到開工建設全流程只要跑一次。目前,共有139個專案改革試行,擬用地面積76.6萬平方米,擬建築面積135.8萬平方米,投資總額93.4億元。目前,諸暨市企業投資專案承諾制改革已列入省級試點。“企業投資全過程‘最多跑一次’,不僅是相關部門的一次總動員,更是政府政務服務的一次大提升。”市公共服務中心党工委書記徐亞萍說。

今年8月,諸暨市建成了“一碼通用”應用系統,以企業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作為唯一標識,將涉企證照資料加工成電子證照,用於商事登記綜合管理平臺。通過商事登記綜合管理平臺,實現24個商事登記“證照聯辦”行業的聯合審查、聯合踏勘、統一發證、檔案歸檔等功能。各部門通過“一碼”資訊對企業身份進行認證,使載有“一碼”資訊的數位憑證成為企業辦理線上申報事務的通道,實現資料“多跑路”,企業“少跑腿”。

至今,諸暨市全面梳理公佈了群眾和企業到政府辦事“最多跑一次”事項1549項,其中市級部門1375項,“最多跑一次”事項實現率達97.2%。

城鄉統籌改善環境

從春江花月社區到城西跨湖橋頭公司,諸暨市供電有限公司職工孫江華每天上下班都要經過6個紅綠燈和10個十字路口。不管是哪個路口,只要斑馬線上有行人經過,哪怕行人只是剛剛站到斑馬線前,孫江華都會遠遠地開始減速,然後在斑馬線前緩緩停下,讓行人優先通過。他說:“每次開車,都能看到‘文明出行’標識,慢慢養成了文明駕駛的習慣。”工作3年來,孫江華沒有闖過一次紅燈,沒吃過一次罰單。

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諸暨市連續3年開展“文明出行我先行”主題宣傳實踐活動,全市近1/5的車輛貼上了“文明出行”標識,涵蓋公務車、公車、計程車和機關事業單位、文明單位、“兩代表一委員”私家車等近5萬輛。

與文明出行一樣,志願服務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諸暨市現有各類志願服務組織735個,實名註冊志願者總人數已達6.5萬人。在暨陽街道西施殿社區,就有177名熱心群眾組成的樓道志願者服務隊,每週一上午開展清潔樓道活動。在每幢居民樓上,志願者資訊都醒目地掛在樓道處,誰是單元樓的網格長、樓長,誰是黨員都一目了然。

兩年前,退休職工蔣祝英搬到苧蘿新村26幢,自告奮勇向社區要求當樓長。其實,時任樓長還沒有“退職”的意思,她的子女擔心母親年紀大了跑來跑去出事,希望社區“免除”母親樓長職務。蔣祝英當上樓長後,每週一,她都會用拖帚將整個樓道拖一遍。她說:“用拖帚拖地,既拖得乾淨,又不會揚起灰塵。”

11月14日,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公示,諸暨市正式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測評總成績在同類城市中排名第三,浙江省同類城市排名第一。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重點是在城市,而“五星達標、3A爭創”則是在農村。今年,諸暨市出臺《關於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促進農村各項工作全域提升的實施意見》,提出在農村全面開展“五星達標、3A爭創”。“五星達標”指全面開展基層黨建星及富裕星、美麗星、和諧星、文明星等五星達標爭創,未來三年全市400個以上村要實現五星達標;“3A爭創”即40個以上村達到國家3A級景區的創建標準,實現全市域農村生態環境明顯變化,鄉土特色風貌充分彰顯。

東和鄉引進了“春風十裡小鎮”省坡地村鎮建設項目,總規劃用地面積約208公頃,總投資超7.5億元。目標是通過發展鄉村生態休閒旅遊,打造成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鄉村休閒基地。十裡坪村是“春風十裡小鎮”入口,根據四季變化種植不同花卉。“真不敢相信,茶山搖身一變成了花園,感覺比城裡的公園更美。”村民卓美球高興地說。

小城鎮,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農村,在城鄉發展中扮演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去年10月,諸暨市全面鋪開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緊扣“乾乾淨淨、整整齊齊、漂漂亮亮、長長久久”的基本要求,加強規劃設計引領,建設完善一批公共服務設施,整治環境衛生、城鎮秩序和鎮容鎮貌等。

各鎮鄉根據主導產業、風情旅遊、區域交通、山脈水系、特色建築等因素,突出重點進行規劃設計和整治。楓橋鎮借助人文資源,創建“文創小鎮”,保持老街小巷原汁原味,讓古鎮留得住鄉愁、看得見發展。草塔鎮以“水”切入,從淨水、活水、美水入手,全面提升水環境生態品質。東白湖鎮定位生態旅遊,全域爭創3A景區。

今年以來,諸暨市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為統領,以美麗縣城建設、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五星達標、3A爭創”等為載體,大力實施環境改善、專項整治、素質提升、文化傳承“四大工程”,刷新城市“顏值”,涵育文明風尚,有力地提升了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