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他所尋求的答案 我們仍在尋求

作者:張熾恒

他是一名英國詩人, 全名威廉·布萊克, 屬於18世紀末葉和19世紀初葉。 從文學史上來說, 屬於前浪漫主義時代, 雖然他與這個“主義”並不相干。 曾有很長的時間他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他在世時, 只有華茲華斯等少數人注意到他, 並受了他的影響。 直到19世紀中葉以後, 他才聲譽日增。 其間的原因只有一個:他遠遠地超越了他的時代。 這位生前備受冷落的詩人, 從此成了評論界的寵兒、大師所效法的大師。

一些批評家在論述詩歌發展進程時說, 布萊克和華茲華斯是英語詩歌革命的開路先鋒;另一些評論家在褒揚艾略特時,

將艾略特和布萊克、華茲華斯並稱為英語詩歌革命的三大開路先鋒。

布萊克是一個什麼樣的詩人?我們難以很快地做出回答, 因為我們也許已經開始意識到評論界的一個公斷:他是英國文學史上最獨特、最複雜的詩人。

從本質上說, 詩歌是生命的一個部分。 詩歌使所有的人, 無論他們在時間和空間上相隔多遠, 只要願意, 都能在心靈上獲得溝通。 而布萊克, 因為他的執著與“瘋狂”, 因為他的奇特的想像和預見, 在許多詩人中脫穎而出, 更能跨越時間和空間與現代人相會——如果你願意稍稍深入他的詩歌和他的精神。

現代人所體驗的正是在“經驗”世界中感到的壓抑、惶惑和失落。 我們所體驗到的現代文明的痛苦和失落,

他體驗得太早。 他所尋求的答案, 我們仍然在尋求。 他的永恆的理想世界, 太精神世界化了。 也許, 今天的物質世界太具有壓倒精神的力量。 所以, 我們沒有他那麼執著和敏感。

但在他的精神世界裡, 並沒有否定物質和肉體。 相反, 他所預言和讚美的, 也許正是現代文明的特徵之一。

蕭伯納對我們說:“羅伯特·歐文、撒母耳·巴特勒、奧斯卡·王爾德、尼采和其他人都是不自覺的布萊克主義者, 據我所知, 他們從來沒有讀過《天國與地獄的婚姻》。 但是, 大首領是布萊克, 他是正在到來的時代的靈魂, 道德革命的先驅, 他寫下了這個革命的聖經。 ”

布萊克, 詩人, 象徵者, 神秘主義者, 叛逆者, 預言者。 對待這樣一個詩人,

是不敢也決不能輕率的。 這個集子的翻譯, 是自1981年始, 1983年年初完成初稿。 其後15年中, 又斷斷續續經多次修改。 把它奉獻出來, 為的是不應被忽視的詩人, 也為了詩歌的讀者和詩歌本身。 (張熾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