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與時俱進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作者:程 凱

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提出了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三個體現”:一是要體現繼承性、民族性;二是要體現原創性、時代性;三是要體現系統性、專業性。 以這“三個體現”來突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對於加快構建和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具有重要和長遠的指導意義。

一、體現繼承性民族性, 彰顯中國特色

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需要放在一個國家歷史發展進程的視野中去看待, 需要放在本民族文化發展傳承的視野中去看待,

需要放在與國外同類科學的比較視野中去看待。 新形勢下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需要體現繼承性民族性, 以此彰顯哲學社會科學的中國特色。 悠久的中華文明和深厚的中華文化, 孕育了富有特色的中華民族思想體系, 為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奠定了深厚基礎。 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結合中國國情實際形成並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發展, 使馬克思主義成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活水源頭。 世界其他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發展中取得的積極成果, 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有益滋養。 世界各國國情各異, 社情千差萬別, 哲學社會科學面臨解決的課題均有不同。
我們可以借鑒其中豐富的科學資源, 吸收有益的理論觀點和學術成果, 在取長補短的交流過程中充實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內容, 從而豐富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理論體系。

體現繼承性民族性, 離不開自身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血脈, 離不開主流意識形態的指導方向, 也離不開國外優秀文化有益的理論滋養。 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就是要在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推陳出新, 與時俱進;在體現繼承性的同時, 發展民族性成果, 在比較、對照、批判、吸收、昇華的基礎上, 使民族性更加符合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的發展要求。 解決好民族性問題, 把中國實踐總結好, 就有更強能力為解決世界性問題提供值得借鑒的思路和辦法。

如此構建我國的哲學社會科學, 方能彰顯中國特色。

二、體現原創性時代性, 突出中國風格

哲學社會科學隨著時代的進步而發展, 直面時代發展所遇到的各種問題, 提出分析和解決各種問題的方案, 這就使得哲學社會科學的構建會打上時代發展的烙印。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要用中國人自己的聲音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 分析和解決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 體現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原創性時代性, 突出中國風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創新是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永恆主題, 也是社會發展、實踐深化、歷史前進對哲學社會科學的必然要求。 面對時代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

需要社科工作者以我國國情實際為研究起點, 提出具有原創性的理論觀點, 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要體現出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原創性時代性, 要從我國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 再以新理論指導新實踐, 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向前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治國理政新思想新觀點新戰略, 就是體現原創性時代性的理論, 因其符合中國實際而凸顯中國風格。

三、體現系統性專業性,

呈現中國氣派

哲學社會科學的構建和發展是一項系統性工程, 在做好頂層設計的前提下, 各方面的工作需要統籌安排, 協調推進;同時, 這又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科學體系, 需要教材體系與學科體系的支撐, 需要學術體系的研究和引領, 需要話語體系的傳播和闡述, 需要創新平臺體系的交流和影響, 也需要成果評價體系的規範和推介。 方方面面形成合力, 才能體現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系統性專業性, 才能使哲學社會科學呈現出中國氣派, 煥發出中國影響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應該涵蓋歷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黨建等各領域, 囊括傳統學科、新興學科、前沿學科、交叉學科、冷門學科等諸多學科, 不斷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努力構建一個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注重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系統性專業性,增強包括哲學社會科學在內的文化軟實力,使中國聲音唱響世界舞臺,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呈現的是中國氣派。(程 凱)

不斷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努力構建一個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注重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系統性專業性,增強包括哲學社會科學在內的文化軟實力,使中國聲音唱響世界舞臺,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呈現的是中國氣派。(程 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