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7大省時法寶在此!別讓時間背黑鍋,時間不夠用就是你的鍋!

編者按:現代生活、工作節奏加快, 每個人似乎都很忙, 但又很有可能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麼。 相比忙碌的狀態來說, 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麼或者說為那些沒有意義或者沒有多大價值的事情而忙是更糟糕的一種狀態。 本文作者 Benjamin P. Hardy 也是一位帶些傳奇色彩的人物, 他領養的三個孩子均取得了博士學位, 他在本文中就如何真正利用好自己的時間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討, 並給出了幾個可行建議。

不要總抱怨時間不夠用, 先問自己:已有的時間用對了嗎?

你是否曾感覺自己非常忙碌, 忙碌到難以察覺周圍人需求的程度?甚至忽略了那些與你關係最親密的人的感覺?相比於忙碌的狀態來講,

更糟糕的一種情況是被那些沒有意義或沒有價值的事情分散注意力, 例如在你的孩子想要你陪他玩遊戲的時候你卻在漫不經心的刷著網頁。

毫無疑問, 在每一個時刻我們都有無數的事情可以去做, 重要的一點在於在當下, 我們究竟選擇去做什麼?這對我們來說是否有意義?我們如何才能真正學會利用我們所擁有的時間, 將來回首之時, 才不至於為自己錯失的美好時光和事物而懊悔?

本文就這一問題展開探討, 並提出了幾個簡短的處理原則, 採用這些原則, 養成一定的習慣, 有助於讓你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每個時刻。

在當下這個擁有眾多讓人分心的技術設備和外部驅動的世界中, 要養成這些習慣絕非易事, 但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你的時間, 掌控自己的生活, 隨之需要你付出的代價也會非常慘痛。 因為, 我們利用自己時間的方式決定了:

我們是什麼樣的人

我們將成為怎樣的人

我們可以取得的成就

我們生活中的關係有多深

我們最看重的是什麼

身心合一, 專注當下

“無論你身處何地, 確保你的心也在那裡。 ” — Dan Sullivan

意識是第一步。 你現在在做什麼?讓自己做到身心一致, 不要身在曹營心在漢。 如果你正和朋友在一起, 那就專心享受和朋友一起的時光。 如果你在做飯, 那就一心只想做飯。 現在環顧四周, 你會發現在專注當下這一問題方面,

我們的表現真的很差, 我們無法心無旁騖、全情投入這個我們生活的世界, 去專心感受與我們所愛之人共處的時光。

但是, 只有意識還遠遠不夠, 要做到不被別的事物分心, 前提首先要確保我們全新投入的不是錯誤的事情。

好東西多得很, 要學會分辨

“我們應該謹慎, 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那些還好的事情上, 這樣一來, 對於那些更好或者最好的事情, 我們可用的時間就所剩無幾了。 ” — Dallin Oaks

在任何情況下, 你都必須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這是對當下時間最好的一種利用嗎?這是最好的利用方式嗎?”Derek Sivers 對此有一個準則:如果一件事情不是讓你感覺“oh yeah, 太棒了”, 那就不要去做。 如果對於你當前所做的事情你並不是 100% 投入, 那就停下來, 不要去做,

肯定有更好的事情值得你去做。 對我來說, 被動的陪孩子一起看個電影是一件不錯的事情, 但是相比而言, 積極地與他們互動, 無論是一起玩遊戲、嬉戲打鬧、或者在院子裡玩都是更好的體驗。 看一些雞湯文, 令人振奮的內容是好事, 但是你也可以選擇去做更好的事情, 比如切切實實的在生活中去實踐, 去幫助別人。

做好事的問題在於你很容易會為自己找到辯護的理由, 因為畢竟本質上是好事。 但正如《從良好到卓越》(Good To Great)一書的作者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所說的那樣, “良好是卓越的敵人, 很少有人能達到卓越的程度, 因為要過上還算良好的生活狀態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

當下, 有一百萬件好事你可以去做。 你可以去健身房,

可以讀一本書, 可以享受和朋友相聚的時光, 可以和家人一起共度這個夜晚, 也可以看一場電影。 但是你需要去想, 你在當下可以做的最好的事情是什麼?這要根據前後情境背景來看什麼是好的, 什麼是更好的或者最好的, 每種情境都不一樣, 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在某些情況下, 看到路邊站著因為車輛爆胎而尋求救援的人, 最好是停下來幫助他們, 而在有些情況下, 則最好徑直走開。 有些情況下最好是去上課, 而在有些情況下, 最好是能翹課。 有些情況下, 你可以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放鬆, 讓自己平靜下來, 而有些情況下, 則最好是讓自己興奮起來, 進入瘋狂的狀態。

究竟選擇哪一種才是最有意義的事情需要根據前後背景來決定, 而每一種背景又都不盡相同。也是因為如此,你必須全身專注當下的事情,只有這樣,你才能確定什麼才是好的,什麼才是更好的或者最好的。

總是選擇上坡路

“願我們都能正確的選擇更難的事情,而不是錯誤的選擇容易的事情。” — Thomas Monson

有一對我非常尊重的老夫妻,他們的生活非常美好,我曾經問過他們秘訣是什麼。他們告訴我說:“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是堅決去走上坡路。”在任何情況下,你的面前至少都有兩個選項,哪一種是你會預設選擇的選項?當鬧鐘響起時,你會選擇繼續睡個回籠覺還是會起床?當你和配偶在一起時,你是會說讚美的話還是批評和抱怨?你善於傾聽嗎?還是你總是喋喋不休的說個沒完?

最好的事情往往並不是最方便的事情,事實上,下坡路總是更好走。正如羅伯特·弗羅斯特(Robert Frost)所說的那樣,“樹林裡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了人跡罕至的一條, 這便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從字面意義上來理解,你所處的每種情境其實都相當於是一個岔路口,你可以選擇那條更難走但是更好的道路。你可以在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這一過程中享受到樂趣,你可以以一種更有意義的方式去利用你的時間,提升自信心,並積極地影響周圍的人。

從今天開始,成為你最想成為的人

“如果你是以未來你想成為的人的標準來要求今天的自己,去做出一些決定,那你的生活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 Richie Norton

你明天想成為怎樣的人?五年之後呢?十年、二十年之後呢?在你八十歲生日的時候呢?管理專家 Stephen Covey 曾經說過,高效率的人以終為始,他們“心中懷揣未來清晰的願景去規劃現在的行動”。也就是說你目前的行為其實能夠反映你對自己未來的期望。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未來的願景與他們現在的狀態似乎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但是,一旦你確定了自己將來想成為怎樣的人,那你必須現在就像那個人一樣要求自己,像那個人一樣採取行動,否則,你永遠也不會成為那樣的人。Bill Walsh 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贏家在成為贏家之前就表現得像個贏家一樣。”其實,這也是他們成為“贏家”的原因所在。

Pejman Ghadimi 在他的《Third Circle Thoery》一書中指出,大多數人對於未來願景的想像也就局限在未來 1-3 年內,大部分人只是一周又一周的去規劃而已。Ghadimi 認為大約有 20% 的人對於未來 5-10年的生活有自己的期望,並且採取了相應的行動,取得了不小的成功。有 2% 的人對於自己的生活有一個從一而終的願景——以終為始,並且一直延續到他們在世的最後一天。想想埃隆·馬斯克的這句話你就能明白,“我希望自己能夠死在火星上,當然不是在進入火星大氣層時就摔死”。很明顯,馬斯克的這個願望決定了他的日常行為和實際行動。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為馬斯克,但這一願望對於指導他的日常行為來說十分有益。正是在這樣的願景支撐下,他才能夠堅持年復一年每週工作 100 個小時的節奏,他的行為反映了他的價值觀。馬斯克的價值觀可能並不適合你,但你的行為是否與你自己的價值觀一致呢?

讓自己投入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中,忘記其餘的一切

“當你沒有時間再去做那些以前一直在做的事情,那你就會開始只去做最重要的事情。” — Robert Hales

領養孩子是我做過的最難的一件事。最開始半年的時間一直感覺糟透了,我感覺自己還沒做好準備,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並不想這樣。值得慶倖的一點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心態發生了轉變。現在,將我的時間投入在這些孩子身上是讓我感到最開心的事情,他們在很大程度上也成為了我的動力。

除此之外,成為收養孩子的家長這件事也讓我有了更多的收穫,這讓我更清楚地瞭解對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如果我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收養家長,那我就沒有時間再去做我以前做的一些事情。這沒什麼大不了,事實上,這其實是很好的一件事。因為這就迫使我放棄了之前許多“好”的選擇,從而將我的時間用在更好的事情身上。所以,無論你真正珍視的是什麼,只要把你的時間投入在你所珍視的事情上即可,那些你認為是“最好”的事情,清除其他非必要的任何干擾。

掌控自己的大腦

“你告訴我你的大腦空閒時候想的是什麼,我就能知道你是怎樣的人。”—— Llewelyn McKay

當你無法掌控自己的頭腦時,那你就不可能利用好自己的時間。大多數人的大腦就像一個雜草叢生的花園,他們沒有做好管理工作,沒有去修葺、鬆土或是施肥。但其實,你可以掌控好你頭腦的這片花園,只有這樣,你才能夠掌控自己。當你有明確、具體,同時與你的價值觀共鳴的目標時,你的頭腦就會一直思考這些事情。

每一個想法都會影響你成為怎樣的人,決定你怎樣生活在這個世界。正如詹姆斯·艾倫(James Allen)在《人如其所思》書中所說的那樣,“人如其所思,一個人的性格就是他所有思想的總和”。

可行方法

所有這些都需要不斷的練習。以下是幾個可行的方法,您可以用來改善對於自己時間的利用。

讓自己更加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當下所做的事情。如果你和別人共處,那就把你的手機留在車裡,或者放到抽屜裡,或者任何無法分散你注意力的地方。努力做到身心合一,擁抱當下。

花時間寫下你的核心價值和目標。認真考慮一下 Stephen Covey 的建議,想像一下你 80 歲生日派對的情景。在你生命的最後階段,你想成為怎樣的一個人?那時的你會想讓自己有什麼樣的成就?你對未來的願望會決定你生活中什麼是好的事情,什麼是更好甚至最好的事情。一旦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那些你不想要的東西也會隨之浮出水面。這樣,你就不會被生活中許多看似還好的事物所誘惑,就不會分散對於更好和最好的事物的關注。

在面臨選擇時,正確選擇更難的一個。標準不是用來折中的,始終選擇走上坡路,你的內在和外在都將發生顯著的轉變。

剔除在你生活中妨礙你選擇“最好”事物的事物。或者是,用心思考如何將最好的事物留在自己的生活中,畢竟人活一生,時間匆匆。

成為你自己想法的主人。當你發現自己的思緒在無意識地漫遊,或者你產生了與你的價值觀和目標相悖的想法,那你一定要打斷思緒,停下來。用一首詩、一句名言警句或者一首歌曲來讓自己回到正軌,讓自己撥開迷霧,找到指引自己前行的燈塔。無論何時,只要你出現負面或者無益的想法,就馬上讓自己跳出。長此以往,你會只去想那些你應該要想的事情。

原文連結:https://journal.thriveglobal.com/theres-more-than-enough-time-when-you-use-the-time-you-have-3ffa7adaa5d3

(36氪編譯組出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編輯:郝鵬程)

而每一種背景又都不盡相同。也是因為如此,你必須全身專注當下的事情,只有這樣,你才能確定什麼才是好的,什麼才是更好的或者最好的。

總是選擇上坡路

“願我們都能正確的選擇更難的事情,而不是錯誤的選擇容易的事情。” — Thomas Monson

有一對我非常尊重的老夫妻,他們的生活非常美好,我曾經問過他們秘訣是什麼。他們告訴我說:“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是堅決去走上坡路。”在任何情況下,你的面前至少都有兩個選項,哪一種是你會預設選擇的選項?當鬧鐘響起時,你會選擇繼續睡個回籠覺還是會起床?當你和配偶在一起時,你是會說讚美的話還是批評和抱怨?你善於傾聽嗎?還是你總是喋喋不休的說個沒完?

最好的事情往往並不是最方便的事情,事實上,下坡路總是更好走。正如羅伯特·弗羅斯特(Robert Frost)所說的那樣,“樹林裡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了人跡罕至的一條, 這便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從字面意義上來理解,你所處的每種情境其實都相當於是一個岔路口,你可以選擇那條更難走但是更好的道路。你可以在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這一過程中享受到樂趣,你可以以一種更有意義的方式去利用你的時間,提升自信心,並積極地影響周圍的人。

從今天開始,成為你最想成為的人

“如果你是以未來你想成為的人的標準來要求今天的自己,去做出一些決定,那你的生活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 Richie Norton

你明天想成為怎樣的人?五年之後呢?十年、二十年之後呢?在你八十歲生日的時候呢?管理專家 Stephen Covey 曾經說過,高效率的人以終為始,他們“心中懷揣未來清晰的願景去規劃現在的行動”。也就是說你目前的行為其實能夠反映你對自己未來的期望。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未來的願景與他們現在的狀態似乎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但是,一旦你確定了自己將來想成為怎樣的人,那你必須現在就像那個人一樣要求自己,像那個人一樣採取行動,否則,你永遠也不會成為那樣的人。Bill Walsh 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贏家在成為贏家之前就表現得像個贏家一樣。”其實,這也是他們成為“贏家”的原因所在。

Pejman Ghadimi 在他的《Third Circle Thoery》一書中指出,大多數人對於未來願景的想像也就局限在未來 1-3 年內,大部分人只是一周又一周的去規劃而已。Ghadimi 認為大約有 20% 的人對於未來 5-10年的生活有自己的期望,並且採取了相應的行動,取得了不小的成功。有 2% 的人對於自己的生活有一個從一而終的願景——以終為始,並且一直延續到他們在世的最後一天。想想埃隆·馬斯克的這句話你就能明白,“我希望自己能夠死在火星上,當然不是在進入火星大氣層時就摔死”。很明顯,馬斯克的這個願望決定了他的日常行為和實際行動。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為馬斯克,但這一願望對於指導他的日常行為來說十分有益。正是在這樣的願景支撐下,他才能夠堅持年復一年每週工作 100 個小時的節奏,他的行為反映了他的價值觀。馬斯克的價值觀可能並不適合你,但你的行為是否與你自己的價值觀一致呢?

讓自己投入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中,忘記其餘的一切

“當你沒有時間再去做那些以前一直在做的事情,那你就會開始只去做最重要的事情。” — Robert Hales

領養孩子是我做過的最難的一件事。最開始半年的時間一直感覺糟透了,我感覺自己還沒做好準備,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並不想這樣。值得慶倖的一點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心態發生了轉變。現在,將我的時間投入在這些孩子身上是讓我感到最開心的事情,他們在很大程度上也成為了我的動力。

除此之外,成為收養孩子的家長這件事也讓我有了更多的收穫,這讓我更清楚地瞭解對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如果我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收養家長,那我就沒有時間再去做我以前做的一些事情。這沒什麼大不了,事實上,這其實是很好的一件事。因為這就迫使我放棄了之前許多“好”的選擇,從而將我的時間用在更好的事情身上。所以,無論你真正珍視的是什麼,只要把你的時間投入在你所珍視的事情上即可,那些你認為是“最好”的事情,清除其他非必要的任何干擾。

掌控自己的大腦

“你告訴我你的大腦空閒時候想的是什麼,我就能知道你是怎樣的人。”—— Llewelyn McKay

當你無法掌控自己的頭腦時,那你就不可能利用好自己的時間。大多數人的大腦就像一個雜草叢生的花園,他們沒有做好管理工作,沒有去修葺、鬆土或是施肥。但其實,你可以掌控好你頭腦的這片花園,只有這樣,你才能夠掌控自己。當你有明確、具體,同時與你的價值觀共鳴的目標時,你的頭腦就會一直思考這些事情。

每一個想法都會影響你成為怎樣的人,決定你怎樣生活在這個世界。正如詹姆斯·艾倫(James Allen)在《人如其所思》書中所說的那樣,“人如其所思,一個人的性格就是他所有思想的總和”。

可行方法

所有這些都需要不斷的練習。以下是幾個可行的方法,您可以用來改善對於自己時間的利用。

讓自己更加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當下所做的事情。如果你和別人共處,那就把你的手機留在車裡,或者放到抽屜裡,或者任何無法分散你注意力的地方。努力做到身心合一,擁抱當下。

花時間寫下你的核心價值和目標。認真考慮一下 Stephen Covey 的建議,想像一下你 80 歲生日派對的情景。在你生命的最後階段,你想成為怎樣的一個人?那時的你會想讓自己有什麼樣的成就?你對未來的願望會決定你生活中什麼是好的事情,什麼是更好甚至最好的事情。一旦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那些你不想要的東西也會隨之浮出水面。這樣,你就不會被生活中許多看似還好的事物所誘惑,就不會分散對於更好和最好的事物的關注。

在面臨選擇時,正確選擇更難的一個。標準不是用來折中的,始終選擇走上坡路,你的內在和外在都將發生顯著的轉變。

剔除在你生活中妨礙你選擇“最好”事物的事物。或者是,用心思考如何將最好的事物留在自己的生活中,畢竟人活一生,時間匆匆。

成為你自己想法的主人。當你發現自己的思緒在無意識地漫遊,或者你產生了與你的價值觀和目標相悖的想法,那你一定要打斷思緒,停下來。用一首詩、一句名言警句或者一首歌曲來讓自己回到正軌,讓自己撥開迷霧,找到指引自己前行的燈塔。無論何時,只要你出現負面或者無益的想法,就馬上讓自己跳出。長此以往,你會只去想那些你應該要想的事情。

原文連結:https://journal.thriveglobal.com/theres-more-than-enough-time-when-you-use-the-time-you-have-3ffa7adaa5d3

(36氪編譯組出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編輯:郝鵬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