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感謝暖氣冰冷,拯救破裂愛情

“生活, 冷暖自知”

1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

天寶十四載 (755)十一月赴奉先縣看望寄居在那裡的妻子, 寫出這篇劃時代的傑作:《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千百年以來, 沒有哪個時代因為冬季因取暖問題能如此引起討論。

古時, 富者, 可穿貂買襖, 圍坐火爐飲一杯;窮者, 燒炕砍柴, 抱團取暖沒事“寒”聊。 冬天, 也就這麼祖祖輩輩的過, 井水不犯河水。

如今, 取暖措施花樣繁多, 卻躲不過能量守恆。 從炭到電, 是一個質的飛躍。 空調、電暖風、電暖扇、油汀等等, 電費的高度與幸福成為正相關。

霧霾成因很複雜, 但據說燒炭後煙塵占很大比例,

在談霾色變的時代, 防霾是人們主要需求, 但當局責任便是治霾。

“先污染, 後治理”曾經是教科書上一句名言, 以經濟為中心, 污染環境有何不可?大不了誰污染誰治理唄?就像讓一部分先富起來, 先富帶後富。 最後卻發現, 先富起來的人沒空帶大家一起後富, 先污染的人或裝防霾空氣淨化器, 甚者移民呼吸國外自由清新空氣。

等著後富的人, 卻不得不吸這濃厚的霾, 戴著口罩望眼欲穿等待一起富, 並一直想不通:“老祖先燒柴燒煤也挺厲害麼?咋沒霧霾呢”

總之, 很難。 一部分人的小目標是一部分人需要幾千年儲蓄才能實現。

“啥?你冷?管我屁事, 你凍死也不能燒煤”

2

看到很有意思的一封表揚信, 與你共賞。

我一直覺得,

國人從來不缺幽默, 更不缺段子手。 就算音樂欄目我是歌手因為歌手和歌曲的匱乏而停止更新, 吐槽大會也定會長盛不衰或者變一種方式繼續生存。

大家太喜歡段子了, 尤其是苦中作樂那種, 自嘲, 自憐, 自我娛樂。

交了錢, 房不暖。 咋辦?找物業, 物業含糊其辭搪塞度日, 更有大盤物業甚者動武。 不少因供暖引起糾紛導致拉橫幅搞行為藝術屢見不鮮。

過一個暖冬在猴年馬月不易, 雞年想暖和的過, 部分人看樣子也挺難。

3

“最喜歡高中時代冬天去網吧上完夜機, 早晨刺骨的寒風無孔不入, 揭開網吧又髒又厚的大門簾, 那種刺骨的冷與身體的困倦, 讓我覺得很爽”

大學同學李波說。

以前自己覺得有病吧?這有啥爽的。 不過最近因為某些原因無法開車上下班,

加完班到深更半夜, 坐同事小電摩50碼往回衝刺。 電摩穿過寂靜到可怕的街道, 寒風從發梢到發根, 帶走面部、耳部、脖頸、乃至全身熱量, 凍到尖叫唱起歌來。

那一刻腦子空白, 只聽見電摩電機低沉的抖動, 破風前行, 世界與你無關, 刺骨的冷是告訴你要珍惜來之不易的暖氣。

沒有從28度空調房出來坐電摩的人, 不足以談人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