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時代的捕風捉影者

“記者筆下有財產萬千, 記者筆下有毀譽忠奸 , 記者筆下有是非曲直, 記者筆下有人命關天。 ” 這是新華社原社長郭超人的名言。 然而, 在自媒體時代, 這話顯然out了——這年頭, 很多寫字的已經不再敬畏手中的筆桿子;這年頭的“新聞”, 越來越像寫小說。

看過《鹿鼎記》的人, 都知道韋小寶的撒謊技巧——說得跟真的似的。 韋小寶道:“跟我叔叔說笑話啊。 有時他們還摟住了親嘴, 以為我看不到, 我可偷偷都瞧見了。 ”他知道越說得活靈活現, 諸般細微曲折的地方都說到了, 旁人越是相信。 這一技巧的要點在於“諸般細微曲折的地方都說到”,

細節說得越詳細越像真的, 越能讓人信以為真。 這有點像寫小說, 敘述故事如果籠而統之, 讀者的代入感就不強。 如果細節清楚明白, 讀者就如入其境, 如見其人, 也便容易信服。

近日筆者讀到一篇“新聞”, 名為《王健林的滑鐵盧》, 不知道王健林有沒有看到, 他看完是嗤之以鼻還是嗤之以鼻呢?

讀完, 我反正是很服氣的, 這篇文章作者一定是得了韋小寶的真傳, 大量的細節寫得活靈活現, 仿佛他就是無所不知無處不在的老王身邊人。 在捕風捉影、道聼塗説、落井下石裡, 用“富豪落難”消費著自媒體10萬+的快感。 對, 萬達和王健林現在就等於流量熱詞, 就等於10萬+, 寫好了就是自媒體的成功商業模式, 你懂的!而那些大量經不住推敲的情節,

就在似真還假中模糊了真相。

對於文中所稱最重要的轉折性事件“大馬項目”, 文中說“報價幾乎是中鐵兩倍”, 從何而來?跟誰求證過?從常理上講, 這是核心機密, 一般人怎麼知道?文中如此言之鑿鑿, 我不敢說作者妄自猜測, 估計是他當時潛伏在現場吧!

如果說胡謅一個報價是不負責, 那文章稱 “前首富終於實現多年前口口聲聲的輕資產目標, 落了個茫茫大地真乾淨”, 就真的是他自己看不懂老王的生意經了。

萬達的輕資產轉型, 全程快進, 充滿爭議, 但一騎絕塵。 王健林本來早有出售重資產之心, 這已不是秘密。 它朝向輕資產運營的方向是正確的, 本身也通過有法律效率的管理合約, 鎖定了自己與萬達城、酒店的委託運營關係。

之後, 萬達又通過在香港資本市場的第二個上市平臺、萬達酒店發展(0169.HK)公佈了出乎很多人預料的資產重組動作, 放進去兩個輕資產的平臺公司:萬達酒店管理與萬達文旅管理公司。

更重要的資料是, 萬達從2014年開始轉型輕資產, 雖然出售了投資回報率小的重資產, 仍然手握200多個已經開業的萬達廣場。 這是王健林目前手中最值錢的地產物業, 絕大部分是以前重資產模式操作的物業。 這200多個萬達廣場, 位置從早年開發的新區核心, 變成了城市核心, 物業升值很大, 而且很多萬達廣場已是淨資產, 沒有任何負債。 這200多個萬達廣場加上輕資產操作的萬達廣場, 去年貢獻了250億元的租金收入。 按照王健林公開的年度20%增速看,

5年之後的2022年, 所有開業的萬達商業的租金收入保守可以達到820億元。 在萬達一系列的賣賣賣裡, 很多人會覺得費解, 於是, 本能地選擇用最無法反駁、其實也最無法印證的陰謀論來看待這件事情。 時間會讓很多東西扭曲。 但是, 時間從不欺騙人。 5年之後再看, 也許我們對前首富的賣賣賣會完全改觀。

至於文章把和老王一起打下萬達江山的兩位重臣, 萬達集團董事尹海和萬達商業地產副總裁陳平的離開, 形容為 “食盡鳥投林。 那些被王健林苛刻制度逼瘋的重臣們, 也在用腳投票”就是不厚道了。

不明真相者還以為王健林眾叛親離, 儼然變成了孤家寡人。 “人事有代謝, 往來成古今”, 企業人來人往、人進人出,

不是太正常的事麼, 所謂的尹、陳離開, 萬達的內部人士說得很清楚:內退, 就是簡單的內退, 僅此而已。 不過被如此一番描述後, 完全變了味。 架秧子起哄, 真是看熱鬧不怕事大。

而最不懷好意的一個細節也許是這種表述:“建議過去幾年久經考驗的中國地產商再好好加強下思想教育。 尤其要把中紀委去年11月放映的《永遠在路上》溫習溫習。 最經典的是第一集, 雲南省委原書記白恩培說的那段話:‘60歲思想拋錨了, 追求物質和金錢。 看他們就住豪華的房子, 坐豪華的車, 個人還買私人飛機, 我也追求像他們一樣的生活, 這思想就變了。 ’白恩培說這段話的時候, 鏡頭徐徐掃向昆明市區, 昆明的標誌——雙塔在遠處若隱若現。 ”

這是幾個意思?儘管沒有明說,但刻意把白恩培與王健林聯繫一起,有深文周納之嫌。這種文風不只是惡劣,更讓人感受到了可怕。王健林若看到這個細節,一定有苦說不出,除了罵娘恐怕沒什麼好辦法。

再比如,文章稱“領導說,全面推進從嚴治黨,高舉反腐的利劍,紮牢制度的籠子,腐敗分子發現一個就要查處一個。從今往後,丁義珍和高小琴再也跑不掉了。”

誰是丁義珍?誰是高小琴?這種文字玩法,不只是惡俗,更隱含著缺德。用心叵測,何其毒也。

整篇文章讀下來,有曲筆,更有明誣;有暗疾,更有硬傷;有揮棒子,也有抓辮子;滿紙謊言,又寫得洋洋灑灑。只可惜文采用錯了地方。 事實重要麼?重要;事實真的重要麼?呵呵

這是幾個意思?儘管沒有明說,但刻意把白恩培與王健林聯繫一起,有深文周納之嫌。這種文風不只是惡劣,更讓人感受到了可怕。王健林若看到這個細節,一定有苦說不出,除了罵娘恐怕沒什麼好辦法。

再比如,文章稱“領導說,全面推進從嚴治黨,高舉反腐的利劍,紮牢制度的籠子,腐敗分子發現一個就要查處一個。從今往後,丁義珍和高小琴再也跑不掉了。”

誰是丁義珍?誰是高小琴?這種文字玩法,不只是惡俗,更隱含著缺德。用心叵測,何其毒也。

整篇文章讀下來,有曲筆,更有明誣;有暗疾,更有硬傷;有揮棒子,也有抓辮子;滿紙謊言,又寫得洋洋灑灑。只可惜文采用錯了地方。 事實重要麼?重要;事實真的重要麼?呵呵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