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不禮讓行人將扣3分罰200 小編為你解讀斑馬線

在文章開始之前, 我先說個發生在我身邊的事兒。 小編上次去攀枝花出差, 走到一處沒有紅綠燈的路口, 我準備從北向南橫穿馬路到對面路口時, 我選擇了走斑馬線(小編惜命), 恰好由西向東駛來一輛皮卡車, 當司機看到我過馬路時, 早已在斑馬線外踩下了制動, 我當時就對這位皮卡駕駛員豎起了大拇指。 事後我想, 在這個三線城市裡, 駕駛員如此注重禮讓行人, 而在我生活的一線城市, 很多駕駛員為什麼卻不把斑馬線和行人當回事, 讓原本應該是安全地帶的區域存在危險隱患, 還需宣傳引導才會停車禮讓?在我看來,

可能是生活的快節奏麻痹了某些駕駛員, 使其安全意識下降, 實屬不該(看到這裡的駕駛員你們捫心自問吧)。

斑馬線, 城市街道上的一條條白線, 它能引導行人安全地過馬路,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斑馬線和你禮讓行人了嗎?在看過下面的內容後, 估計有很多人都是一頭霧水, 駕駛員駕駛車輛在路口遇見行人走斑馬線過路口時, 如果沒有停車讓行, 駕駛員駕駛的車輛將被抓拍, 面臨扣3分、罰款200元的處罰。 到底如何才能算是禮讓行人?咱們跟著小編一起來惡補一下, 希望這篇文章會對你有所幫助。

● 無信號燈控制的路段“斑馬線”

行人:人行橫道或人行過街設施是行人過街的通行通道, 也是受法律保護的安全通行空間。

因此, 行人橫過道路時, 應走人行橫道, 並在確認安全的情況下通過。

機動車:在任何時候經過路口或路段的人行橫道時, 都應該減速行駛, 即使人行橫道上沒有行人在通行。

當人行橫道上有行人通行時, 機動車需要根據行人的通行狀態來判定是否可以通行, 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一: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

當機動車遇到行人正在人行橫道上通行, 車道上的機動車與行人通行權發生衝突, 機動車應停車讓行。

二:行人已經離開“衝突區”

如果行人已經通過與機動車通行權的衝突區域, 從交通安全的角度來說, 車道上機動車的通行對行人沒有妨礙, 在確認安全的情況下, 機動車可以通過人行橫道;而另一側車道的機動車應停車讓行。

● 有信號燈控制的路段“斑馬線”

行人:橫過道路時, 應走人行橫道, 並按照人行橫道信號燈的指示通行。 當人行橫道信號燈綠燈亮時, 行人可通行;當人行橫道信號燈紅燈亮時, 已進入人行橫道的行人應加速通過, 未進入人行橫道的行人不應再進入。

機動車:應按照機動車信號燈的指示通行, 並且機動車行經人行橫道時, 應減速行駛。 當機動車信號燈綠燈亮, 如果遇人行橫道上有行人未通過道路時, 機動車應停車讓行。

當人行橫道上有行人通行時, 機動車需要根據行人的通行狀態來判定是否可以通行, 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一:機動車右轉時

當路口未設置右轉方向指示信號燈,

車道上的右轉機動車在不妨礙被放行的行人通行的情況下, 可以通行;如果路口設置有右轉方向指示信號燈, 還應按照信號燈的指示通行。

二:機動車左轉時

當左轉方向指示信號燈綠燈亮, 車道上左轉機動車遇相交方向的人行橫道上有行人通行時, 應停車讓行。

三:行人未完全通過“斑馬線”時

當人行橫道信號燈紅燈亮時, 已進入人行橫道的行人應加速通過, 未進入人行橫道的行人不應再進入。

● 已下內容摘自互聯網

“斑馬線”起源

“斑馬線源于古羅馬時代的跳石。 早在古羅馬時期的龐培城的一些街道上, 車馬與行人交叉行駛, 經常使市內交通堵塞, 還不斷發生事故。 為此, 人們便將人行道與馬車道分開、並把人行道加高,

還在靠近馬路口的地方砌起一塊塊凸出路面的石頭——跳石, 作為指示行人過街的標誌。 行人可以踩著這些跳石, 慢慢穿過馬路。 馬車運行時, 跳石剛好在馬車的兩個輪子中間。 後來, 許多城市都使用這種方法。 ”

“斑馬線”主要作用

“世界各國都將斑馬線作為行人過馬路的秘密頻道, 就是要絕對保障行人過馬路的安全。 不但以法律形式加以明確, 而且還輔之以紅綠燈等設施加以保障。 不幸的是, 在一些城市道路的斑馬線上卻屢有悲劇發生。 每每看到媒體上報導的發生在斑馬線上的交通事故, 就讓人心驚膽戰。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 中國機動車數量快速增長的情況下, 交通事故及傷亡人數呈不斷上升趨勢, 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居世界首位。 絕大多數交通事故都是由於交通違法而引起的,在斑馬線上肇事,交通違法之嚴重可見一斑。”

“斑馬線”相關事件

“蘭州一位老人站在一個社區門前的斑馬線上,只要看到有車輛闖紅燈,便會用磚塊砸向違章車輛。老人用這種方式捍衛斑馬線的尊嚴,在社會上引起不小的震動,在媒體上也引發了爭論。問題的關鍵不僅僅在於對老人這種行為方式的是非裁判,而是透過這種行為方式反映出的問題:斑馬線作為行人過馬路的秘密頻道正在受到嚴重威脅。正是因為斑馬線不再讓人有安全感,才使得蘭州的這位元老人用如此方式捍衛斑馬線的尊嚴,不能不讓人心痛。”

“斑馬線”新興類型

2008年12月10日,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交警部門在市區椒江解放路推出立體感的彩色斑馬線。藍白黃三色相間彩條,使平面的斑馬線呈現立體感,帶給過往司機一個強烈的視覺刺激作用,增強了對車輛行人的交通警示性。據瞭解,這種立體感彩色斑馬線在國內尚屬首次推出。“立體斑馬線,可以說是利用了人們對立體障礙物的感知。”這種影響對司機和對行人都有效,“對行人來講,與其說是對障礙物的恐懼,不如說是對高低感的恐懼,不管是從低到高還是從高到低,都會給人心理上增加負擔,帶來的效果,就是行人橫穿馬路會更加謹慎了。”

總結:

斑馬線要真正成為安全的行人之道,需要每一位元交通參與者的自律,無論是機動車駕駛人還是行人,都需要自覺遵守交規,樹立安全交通意識,養成文明出行習慣。

絕大多數交通事故都是由於交通違法而引起的,在斑馬線上肇事,交通違法之嚴重可見一斑。”

“斑馬線”相關事件

“蘭州一位老人站在一個社區門前的斑馬線上,只要看到有車輛闖紅燈,便會用磚塊砸向違章車輛。老人用這種方式捍衛斑馬線的尊嚴,在社會上引起不小的震動,在媒體上也引發了爭論。問題的關鍵不僅僅在於對老人這種行為方式的是非裁判,而是透過這種行為方式反映出的問題:斑馬線作為行人過馬路的秘密頻道正在受到嚴重威脅。正是因為斑馬線不再讓人有安全感,才使得蘭州的這位元老人用如此方式捍衛斑馬線的尊嚴,不能不讓人心痛。”

“斑馬線”新興類型

2008年12月10日,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交警部門在市區椒江解放路推出立體感的彩色斑馬線。藍白黃三色相間彩條,使平面的斑馬線呈現立體感,帶給過往司機一個強烈的視覺刺激作用,增強了對車輛行人的交通警示性。據瞭解,這種立體感彩色斑馬線在國內尚屬首次推出。“立體斑馬線,可以說是利用了人們對立體障礙物的感知。”這種影響對司機和對行人都有效,“對行人來講,與其說是對障礙物的恐懼,不如說是對高低感的恐懼,不管是從低到高還是從高到低,都會給人心理上增加負擔,帶來的效果,就是行人橫穿馬路會更加謹慎了。”

總結:

斑馬線要真正成為安全的行人之道,需要每一位元交通參與者的自律,無論是機動車駕駛人還是行人,都需要自覺遵守交規,樹立安全交通意識,養成文明出行習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