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厲害了!福州這個社區工作法被民政部列為“1號方案”!成全國“典範”“標杆”!

福州軍門社區厲害了!

民政部都點贊了!

日前, 國家民政部在鼓樓區召開研討會, 啟動2018年全國優秀社區工作法徵集展示活動, 並將軍門社區工作法列為“1號方案”。 軍門社區探索實踐的新時代社區治理模式, 首次被全面、系統地“把脈”“問診”, 成為專家學者口中可複製、可推廣的全國社區治理的“典範”“標杆”。

回答好“三個如何”這個重大命題

軍門社區位于繁華的東街口區域。 2014年11月1日, 習近平總書記第三次蒞臨軍門社區視察時, 對新形勢下的社區工作提出了“如何讓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一些, 如何讓群眾表達訴求的管道更暢通一些,

如何讓群眾感覺更平安、更幸福一些, 真正使千家萬戶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的指示要求。

這是總書記給出的一個重大命題。 回答好“三個如何”, 就是軍門社區持續探索社區治理和創新社區服務的一條主線。

生活方便、辦事簡單, 是居民最基礎的需求。 為了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辦成事、好辦事, 2013年, 軍門社區成立了社區工作服務站, 隨後推出“一站式服務”, 可受理水、電、氣繳費, 醫社保辦理, 辦企業送審批等共33大類、140多項業務。

軍門社區工作服務站。

基礎需求得到了滿足, 社區生活中的煩心事也得有人聽、有法子辦。 24小時“敞開”的社區書記、主任信箱, 每月一次居民樓長會議、“居民懇談會”, 每半年向社區居民發放一次意見建議徵求信……通過不斷探索和健全徵詢評議制度,

居民生活中的難題和熱點問題皆可無障礙直達社區。

社區協商不是社區的“一言堂”, 而是大家集思廣益的“群言堂”。 在社區, 景觀綠化、修小路、搭戲臺等社區的“大小事”, 都是群眾的“切己事”。 通過居民提議、居民協商, 軍門社區進一步暢通居民訴求表達管道, 問題解決得更迅速、更民主。

幸福是什麼?在軍門社區, 幸福是老年人上午10時在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的其樂融融, 是下午4時孩子們在“四點鐘”託管中心的爽朗笑聲, 是晚上8時年輕人在健身室的盡情揮拍……今天, 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身份的居民, 都能在軍門社區收穫到屬於自己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把民生實事做實、做透,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美好”二字便能漸漸從目標走進現實。

把党的領導

根植於基層群眾之中

“黨政軍民學, 東西南北中, 党領導一切。 ”

軍門社區工作法, 就是通過加強和改善党的領導, 進一步提高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組織群眾、服務群眾、團結群眾的能力水準, 同心協力把基層社會治理好。

本月初, 軍門社區的宣傳欄裡貼出了海報, 宣傳即將舉行的國家憲法日公益活動。 “這是個好活動, 社區有什麼需要我們幫忙的?”海報剛貼出來, 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林丹就收到了福建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黨委辦、紀檢辦副主任張榮彪打來的電話。 省疾控中心就在軍門社區轄區內, 雙方已共建10年,

張榮彪是現任的軍門社區黨委“兼職委員”。

社區黨組織具有統攬全域、協調各方的領導作用。 2010年, 軍門社區首創“135”社區黨建工作模式, 推出“大黨委兼職委員制”, 形成了“共聯共建、共駐共用”的區域化黨建工作格局。 目前, 社區共有15家共建單位和6名兼職委員, 對愛心幫扶、場所開放、幹部培訓、交叉培養等展開共建。

加強城市基層黨建, 要求黨組織通過深入細緻地做群眾工作, 聯繫服務好群眾。 早在1995年, 軍門社區便首創了社區黨員登記卡制度, 提出黨員亮身份為群眾服務。 2001年, 軍門社區開展了黨員新進社區必訪、黨員遇困難必訪、黨員年終必訪的“三必訪”活動, 實現黨員服務長效化。 近年來, 社區還實行錯時工作制、“無假日社區”等工作制度,

並對黨員建立一線考察制度, 讓每個黨員成為社區的一面旗幟, 感召大家共建家園。

城市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必須加強党的領導, 把党的領導根植于基層, 根植於人民群眾之中, 根植于城市基層治理之中。 通過“紅色引領”, 軍門社區黨委建設成為領導社區治理的堅強戰鬥堡壘, 打開了社區共建、共治的新局面。

走出“小家”是“大家”

群眾利益, 是檢驗社區治理水準的工作標準。 在服務群眾路上, 軍門社區把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 得到了社區居民的廣泛認可。

盧烔明年過九旬, 甘夏聲是八旬老人, 他們的日常生活由軍門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專人照料。 盧烔明告訴記者:“我們兩個孩子雖然都不在身邊, 但社區工作人員一直惦記著我們,社區就是個大家庭。”

軍門社區養老照料服務中心。

軍門社區還有20多位老人的日常生活由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照料,服務內容涵蓋了老人生活照料、膳食供應、保健康復、助餐、助行、助醫、助急等,每項服務都配備了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護理人員。

社區是個小社會,民生需求差異不同,軍門社區在“一老一少一普”下足了功夫。“一老”便是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一少”則是設立福州市第一家公辦小學生託管中心——陽光朵朵少兒託管中心,採取午托、中晚托等形式,並開辦了“四點鐘學校”。此外,社區還成立了青少年科普工作室,並與省內多所高校協商合作,實現大學人才資源與社區創新發展的互補與雙贏。

元旦、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每逢傳統節日,軍門社區都會組織舉辦“愛在社區”“美在社區”“樂在社區”“安在社區”“和在社區”等系列服務活動。軍門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林丹告訴記者:“利用傳統節日,將社區鄰里街坊聚在一起,不僅增進了社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時也增加了社區凝聚力。”

【專家點評】

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院教授

陳偉東

總結提煉 讓軍門特色更加彰顯

社區工作法是以社區為物件,需要專業知識和一線社工實踐的有機結合。軍門社區通過長期的實踐,形成了中國特色社區工作理論和實務。

軍門社區工作包括了社區黨建、社區服務、社區參與、社會意識、社區資源五個方面內容,推動了多元力量參與社區治理,社區居民實現了權利和義務的統一。

軍門社區工作法較好地解釋了中國特色社區工作的基本規則,明確了工作目標,建立了工作機制,積累了個性化的技巧。建議進一步總結提煉,讓軍門特色更加彰顯,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區治理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工作模式。

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教授

劉建軍

社區工作法是撬動社區治理的杠杆

社區工作法是撬動社區治理的杠杆,是一種方法、一種工具。總結、提煉好社區工作法就有了撬動社區治理的方法。

軍門社區工作法以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始終將党建作為貫穿社區工作的核心,強化政治力,構建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在此基礎上,如果提煉構建起一套價值引領、頂層引領、行動引領、專案引領、隊伍引領、體系引領的社區工作完整體系,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社區工作方法,就啃下了社區治理這塊“硬骨頭”。

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王佃利

軍門社區工作法完整系統可行

軍門社區的治理是我國社區治理的一個典範,也體現了軍門社區堅持改革和不斷創新的勇氣。

中國社區治理工作模式中的核心、機制、基礎、平臺、目標五個要素,都能在軍門社區工作法中找到答案:社區工作的核心是黨建引領;居民自治機制、多方共治機制良性互動;社區治理基礎不斷深化創新;社區治理平臺既滿足需要,又順應發展趨勢;通過專項服務,“五在”目標切實增強了居民獲得感。

軍門社區工作法完整、系統、可行,從社區老百姓的笑臉中便能看出。作為有代表性的社區基層治理成果,應該得到進一步提煉和推廣。

鼓樓新聞多看點

“互聯網+”助力“廁所革命”

今年以來,鼓樓在15個公廁試點“第三衛生間”,安裝不銹鋼扶手、嬰兒護理台等方便老人、兒童如廁,建立APP導航系統,實現精准定位、精確導航。同時,還採用智慧化顯示器時時、處處查看公廁日常管養情況,安裝全感應、全自動沖水系統,部分公廁更配置人臉識別系統,通過機器刷臉使用廁紙。

具有古民居特色的烏山路公廁。

全域查處非機動車交通違法行為

鼓樓扎實做好非機動車交通違法專項整治工作,制定《鼓樓交警大隊非機動車交通違法整治方案》,在烏山路、華林路等50個主要路口、路段設置交警執法點、懸掛宣傳橫幅,對非機動車交通違法行為一律實行頂格處罰。截至12月1日,累計查處非機動車交通違法27166起。

警方在五四華林路口查糾違規電動車。

走訪117名人大代表匯民意

鼓樓深入推動人大代表工作。今年以來,區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走訪人大代表117人,為企業界人大代表送政策上門,收集關乎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代表意見建議140餘條,建成區“人大代表之家”,並籌建東、西片街(鎮)“人大代表活動中心”和社區“人大代表社情民意聯繫點”,建立健全代表反映人民群眾意見和要求的處理回饋機制。

“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改革顯成效

鼓樓積極推進“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改革工作。辦事大廳設社會事務管理類、投資建設類、經營許可類等三類綜合受理視窗,並按功能分設“業務諮詢視窗、即辦業務視窗、綜合受理視窗、綜合出件視窗”4類視窗,初步建立“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統一視窗出件”的服務模式。同時,實行“一套標準”,全面梳理713項公開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對入駐中心的382項事項逐項編制格式統一的標準化辦事指南,嚴格規範審批自由裁量權。

為鼓樓點贊!

福州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轉載需獲授權

福州日報記者 吳雋 朱毓松 吳暉

葉義斌 鄭帥 黃立新 通訊員 彭輝

鼓樓區委宣傳部供圖

新媒體編輯 小pan

監製 黎倫俊範雄

想瞭解更多關於福州的那些事?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福州日報

微信公眾號

福州人都關注

掌上福州

蘋果手機版

看新聞都用它

掌上福州

安卓手機版

看新聞都用它

但社區工作人員一直惦記著我們,社區就是個大家庭。”

軍門社區養老照料服務中心。

軍門社區還有20多位老人的日常生活由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照料,服務內容涵蓋了老人生活照料、膳食供應、保健康復、助餐、助行、助醫、助急等,每項服務都配備了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護理人員。

社區是個小社會,民生需求差異不同,軍門社區在“一老一少一普”下足了功夫。“一老”便是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一少”則是設立福州市第一家公辦小學生託管中心——陽光朵朵少兒託管中心,採取午托、中晚托等形式,並開辦了“四點鐘學校”。此外,社區還成立了青少年科普工作室,並與省內多所高校協商合作,實現大學人才資源與社區創新發展的互補與雙贏。

元旦、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每逢傳統節日,軍門社區都會組織舉辦“愛在社區”“美在社區”“樂在社區”“安在社區”“和在社區”等系列服務活動。軍門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林丹告訴記者:“利用傳統節日,將社區鄰里街坊聚在一起,不僅增進了社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時也增加了社區凝聚力。”

【專家點評】

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院教授

陳偉東

總結提煉 讓軍門特色更加彰顯

社區工作法是以社區為物件,需要專業知識和一線社工實踐的有機結合。軍門社區通過長期的實踐,形成了中國特色社區工作理論和實務。

軍門社區工作包括了社區黨建、社區服務、社區參與、社會意識、社區資源五個方面內容,推動了多元力量參與社區治理,社區居民實現了權利和義務的統一。

軍門社區工作法較好地解釋了中國特色社區工作的基本規則,明確了工作目標,建立了工作機制,積累了個性化的技巧。建議進一步總結提煉,讓軍門特色更加彰顯,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區治理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工作模式。

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教授

劉建軍

社區工作法是撬動社區治理的杠杆

社區工作法是撬動社區治理的杠杆,是一種方法、一種工具。總結、提煉好社區工作法就有了撬動社區治理的方法。

軍門社區工作法以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始終將党建作為貫穿社區工作的核心,強化政治力,構建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在此基礎上,如果提煉構建起一套價值引領、頂層引領、行動引領、專案引領、隊伍引領、體系引領的社區工作完整體系,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社區工作方法,就啃下了社區治理這塊“硬骨頭”。

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王佃利

軍門社區工作法完整系統可行

軍門社區的治理是我國社區治理的一個典範,也體現了軍門社區堅持改革和不斷創新的勇氣。

中國社區治理工作模式中的核心、機制、基礎、平臺、目標五個要素,都能在軍門社區工作法中找到答案:社區工作的核心是黨建引領;居民自治機制、多方共治機制良性互動;社區治理基礎不斷深化創新;社區治理平臺既滿足需要,又順應發展趨勢;通過專項服務,“五在”目標切實增強了居民獲得感。

軍門社區工作法完整、系統、可行,從社區老百姓的笑臉中便能看出。作為有代表性的社區基層治理成果,應該得到進一步提煉和推廣。

鼓樓新聞多看點

“互聯網+”助力“廁所革命”

今年以來,鼓樓在15個公廁試點“第三衛生間”,安裝不銹鋼扶手、嬰兒護理台等方便老人、兒童如廁,建立APP導航系統,實現精准定位、精確導航。同時,還採用智慧化顯示器時時、處處查看公廁日常管養情況,安裝全感應、全自動沖水系統,部分公廁更配置人臉識別系統,通過機器刷臉使用廁紙。

具有古民居特色的烏山路公廁。

全域查處非機動車交通違法行為

鼓樓扎實做好非機動車交通違法專項整治工作,制定《鼓樓交警大隊非機動車交通違法整治方案》,在烏山路、華林路等50個主要路口、路段設置交警執法點、懸掛宣傳橫幅,對非機動車交通違法行為一律實行頂格處罰。截至12月1日,累計查處非機動車交通違法27166起。

警方在五四華林路口查糾違規電動車。

走訪117名人大代表匯民意

鼓樓深入推動人大代表工作。今年以來,區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走訪人大代表117人,為企業界人大代表送政策上門,收集關乎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代表意見建議140餘條,建成區“人大代表之家”,並籌建東、西片街(鎮)“人大代表活動中心”和社區“人大代表社情民意聯繫點”,建立健全代表反映人民群眾意見和要求的處理回饋機制。

“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改革顯成效

鼓樓積極推進“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改革工作。辦事大廳設社會事務管理類、投資建設類、經營許可類等三類綜合受理視窗,並按功能分設“業務諮詢視窗、即辦業務視窗、綜合受理視窗、綜合出件視窗”4類視窗,初步建立“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統一視窗出件”的服務模式。同時,實行“一套標準”,全面梳理713項公開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對入駐中心的382項事項逐項編制格式統一的標準化辦事指南,嚴格規範審批自由裁量權。

為鼓樓點贊!

福州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轉載需獲授權

福州日報記者 吳雋 朱毓松 吳暉

葉義斌 鄭帥 黃立新 通訊員 彭輝

鼓樓區委宣傳部供圖

新媒體編輯 小pan

監製 黎倫俊範雄

想瞭解更多關於福州的那些事?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福州日報

微信公眾號

福州人都關注

掌上福州

蘋果手機版

看新聞都用它

掌上福州

安卓手機版

看新聞都用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