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充滿佛性的90後拯救了充滿油膩的中年男人

充滿佛性的90後拯救了充滿油膩的中年男人。

起因是一篇叫做《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的文章成了熱點, 文中講了90後一個嶄新的標籤——佛系。 還引發又一波的自媒體跟風潮...

文章角度和發佈時機都十分討巧, 前有許多以“第一批90後已經XXX”句式為標題的文章, 幫公眾打開閱讀認知, 後有精緻禿頭90後們對自己“佛系性格”的驚奇發現, 幫文章在社交網路上來了一波先遣預熱討論。 再加上新世相一向擅長的概念抓取和故事包裝, 第一批90後, 又再一次回到口水的中心。 任何一次刷屏既是偶然, 也有其中的必然。

而縱觀90後的成長, 似乎一路都是被貼標籤貼大的:從90後能聽懂好賴話開始, 就被貼上了非主流的標籤, 每一位90後都出身葬愛家族, 以“忘了愛”為slogan, 以75度仰角自拍為座右銘, 今生非主流一起走, 來世殺馬特還要有。

後來 , “喪”的標籤又啪嘰一下被貼在了90後的腦門上, 很多人默認:年輕, 就是要喪!不喪不是年輕人!甚至, 搞“喪標籤”的品牌太多, 還專門衍生了許多非常成功的喪行銷和喪文化。 仿佛全世界的90後一定時刻頭頂烏雲, 出門在外, 一定有BGM配著:“zombies are coming”, 此標籤一出, 陽光燦爛就是豬八戒, 積極向上就是鹿小葵, 90後不喪一點都不好意思。 甚至有觀點認為, 佛系也是喪文化的衍生(新世相文:把佛祖無欲無求的概念偷換到自己身上, 其實就是喪文化的一種表現),

而並非是奔三路上, 90後們生出的新的生活感悟和更加平和的心理狀態。

90後身上的標籤還有許多, 比如腦殘、不靠譜、不負責任、早禿、不怕冷、喝酒愛泡枸杞、還塗風油精蹦迪等。 被標籤的苦, 90後說不出。 怪不得好萊塢那些被定了型的女明星都要裝瘋扮醜演神經病, 都是為了擺脫“被標籤”的宿命啊。

除了這些通過社交平臺自發傳播的標籤, 還有許多品牌為了行銷與傳播, 主動為年輕人貼上的標籤, 這種案例去廣告門案例庫上看, 一抓一大把。

比如SK2給出的“剩女”標籤;所有京東金融、螞蟻花唄們, 用標籤界定出了那些“我掙不多, 我月光但我還想過得好的男孩女孩”;招商銀行用雞蛋炒柿子給留學生畫出了一個標籤,

雖然這個標籤頗具爭議。 金立更是在薛之謙的個人標籤崩了之後, 勇敢的為薛之謙以及用金立手機的一大批面臨中年危機的男客戶貼上了“油膩卻不焦慮”的標籤。 江小白的標籤最神奇也最成功, 那就是“能不能喝不重要, 但是一定要愛發朋友圈”。 更不要說那些直接嚷嚷要90後, 要年輕人, 個性、獨立、我就是我的品牌們。

品牌如今面對的是每天接受各種資訊轟炸的受眾, 給人貼標籤, 歡迎自覺對號入座, 或許是品牌能找到的, 最划算又直接的行銷方法。

那麼, 以“佛系”這個標籤為例, 90後對於貼標籤這件事, 究竟是什麼態度呢?

第一種態度:冷漠.jpg

第二種態度:這個標籤給的鍋, 我願意背

第三種態度:拒絕標籤, 拒絕以偏概全

第四種態度:欺騙自己

第五種態度:都是套路, 我懂~

第六種態度:看透一切

第七種態度:我是80後, 快來黑我!快來!快!

第八種態度:憤怒, 已拔刀

第九種態度:回頭是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