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冬季我們該如何養生

都說 “來年身體好不好, 就看去年冬天怎麼補”。 大雪過後, 氣溫越來越低, 晝短夜長, 人體的陽氣也隨之轉化而潛藏於內。 此月土當王, 水氣不行, 因此養生法則宜藏、宜靜、宜補。

『冬令養生 』藏斂、靜息、神補

“冬三月, 此謂閉藏。 水冰地坼, 無擾乎陽。 早臥晚起, 必待日光。 ”——《黃帝內經》

首要為冬藏, 宜靜不宜動

自然界的萬物都遵循秋收冬藏之道。 就像瀑布, 夏天流量最大, 立秋後水量減半, 而到了立冬時就結冰滴水, 這是由於氣已經被收斂於大地之下。

人也一樣, 所以冬天養生的主旨就是 “無擾陽氣”。 作息方面應早臥晚起,

這就是所謂的 “貓冬”。

由於冬季人體毛孔的閉合, 運動也是宜靜不宜動, 諸如跑步、單騎這類揮汗如雨的西式運動應儘量避免, 以免損傷元氣

在室內, 空調溫度不宜過高, 否則會導致毛孔打開, 漏出陽氣, 情願多穿些衣物來保暖。 在冬天也不適宜天天洗頭洗澡, 以免消耗太大, 導致來年春天咳嗽倦怠。

養生貴在養心, 養心貴在養性

藥補不如食補, 食補不如神補

如何能做到神補?就是要讓心靈處於安寧祥和的狀態。 如果你到了冬天還每天都在緊張焦慮, 心神不寧, 那無論吃什麼都沒用。

《內經》中提倡的冬季好心態應該是:使志若伏若匿, 若有私意, 若已有得。 就是感覺自己偶然得到了一個寶貝, 沒向外大聲宣揚, 自己藏著偷著樂。

雪夜閉門, 合適讀書、站、打坐、瑜伽、太極等 “靜功”。 而常見的養生方法有泡腳、艾灸和進補(喝湯為上)。

『泡腳學問 』足暖則暖, 足痊則治

“凡物之本, 必在足下。 病由足生, 人之足猶如樹之根, 足痊則治全身。 ” ——《爾雅 ·釋器疏》

人足底通過經絡與臟腑聯繫密切, 也因此有著各個臟腑組織器官固定的對應區, 採取多種療法對足底進行刺激, 可達到治療疾病、預防疾病和保健養生之目的。

貌似近年各種明星都酷愛泡腳養生, 逢到節氣, 都要提醒

為啥冬季需要泡腳?

冬天洗腳, 丹田溫灼。 就連乾隆帝, 也信奉 “晨起三百步, 晚間一盆湯”的養生之道。

▲足部的穴位和區域對應了人體的各個器官

過去人們會把腳看作第二心臟, 從養生理論看, 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

卻負擔最重。 因此, 這個地方最容易導致血液迴圈不好。

冬天睡前泡腳, 尤其合適以熱水將寒氣驅走, 並能促進血液迴圈、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區和經絡、增強抵抗力, 添加一些中藥也能夠調理一些疾病。

常見的泡腳調理中藥材有:

生薑(祛寒):刺激毛細血管, 改善局部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 合適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

桂皮(消腫):有溫腎陽的作用, 對因腎病引起的浮腫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艾草(溫肺):能夠改善肺功能, 對於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處。

紅花(活血):活血通經, 祛淤止痛。 容易有凍瘡和皮膚皴裂的人, 應該在冬季來臨前就用紅花泡腳, 可起很好的預防作用。

冬季足部穴位與按摩

人體足部有六條主要經絡的起始點, 包括三條陽經:膀胱經、胃經、膽經;三條陰經:脾經、肝經、腎經。 熱水泡腳後, 用穴位器做足底穴位按摩, 效果最佳。

按摩主要穴位時感覺疼痛和刺痛, 基本上就反映了反射區對應的臟腑問題。 常刺激這些穴位, 能促進氣血運行、調節內臟功能、舒通全身經絡, 從而達到祛病驅邪、益氣化瘀和滋補元氣的目的。

三陰交——安神助眠之穴

三陰交定位方法:首先先正坐屈膝成直角, 除大拇指外, 其他四個手指併攏, 橫著放在足內踝尖上方, 小腿中線與手指的交叉點就是三陰交穴。

按摩三陰交的功效:所謂 “婦科三陰交”, 此穴對於婦症非常有療效, 又為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交會之處, 可健脾益血外,

也可調肝補腎, 亦有安神之效, 可幫助睡眠。

湧泉穴——滋陰降火之穴

湧泉穴定位方法:取穴時, 可採用正坐或仰臥、蹺足的姿勢, 湧泉穴位於足底部, 在足前部凹陷處, 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

按摩湧泉穴的功效:湧泉穴是腎經上面非常重要的穴位, 刺激它, 可補腎溫陽, 滋陰降火。 方法是將拇指放在湧泉穴上, 用較強的力氣揉20~30次, 晨起和睡前按摩的效果最好。

▲ 太溪穴——調理氣血之穴

太溪穴定位方法:取穴時, 可採用正坐, 平放足底或仰臥的姿勢,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 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按摩太溪穴的功效:太溪穴是腎經上面的一個重要的穴位, 每天堅持按摩太溪穴能夠幫助我們調理氣血, 溫補腎陽,揉按太溪穴最佳時間是在每天晚上9點,一次按30下為宜。

太沖穴——緩解情緒

太沖穴定位方法:太沖穴位於足背第一、二趾蹠骨連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即是此穴。

按摩太沖穴的功效: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中醫學認為肝是主怒的“將軍之官”,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肝火旺、愛發脾氣。容易發怒、生氣的人多按摩太沖穴有助於緩解情緒。

冬季泡腳需要注意:

①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鐘為宜。在泡腳過程中,由於人體血液迴圈加快,心率也比平時快,時間太長的話,容易增加心臟負擔。

②飯後半小時不宜泡腳。吃完飯後,如果立即用熱水泡腳,本該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日久會影響消化吸收。因此,最好吃完飯過1小時後再洗腳。

③中藥泡腳不要用銅盆等金屬盆。因為此類盆中的化學成分不穩定,很容易與中藥中的鞣酸生成各種有害物質。中藥泡腳最好用木盆或搪瓷盆。

④部分人群需遵醫囑。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血栓患者、下肢動脈閉塞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孕婦泡腳前遵醫囑。

『灸調陰陽 』艾灸の養生之道

灸五百壯,少亦灸一二百壯。——《千金方》

冬季屬陰,人的身體受到天氣的影響也會出現陰盛陽衰狀態,各個臟器的生理功能也隨之變化,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

中醫理論中,冬季進行艾灸能溫經通絡、補陽藏陽,符合 “藏”之說。這種隸屬于中醫針灸療法的灸療,是用艾葉製成艾炷、艾條,熏烤人體穴位以達到保健治病的一種自然療法。

將艾草製成艾條,進行艾灸

中醫認為,艾性味苦、辛、溫,入肝、脾、腎經,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祛風止癢之功,用艾製成各種艾條用以燒灸等,可使熱氣內達而溫通氣血,透達經絡,治療各種寒痛症。

什麼人適合艾灸?

艾灸搭配中藥,起到治療、預防疾病與保健養身的功效

① 面色淡白、精神萎靡、畏寒肢冷

這種屬於脾腎虧虛,陽氣不足。人之陰陽與生俱來,需要通過後天的水谷精華不斷補充,才能維持長久。而艾草屬陽,燃燒後作用力更強,所以艾灸是補陽的最佳養生法。

② 痛經宮寒、腰酸頸僵、哮喘腸炎

這種屬於陰陽失調,血氣不通,邪氣勝正。艾灸具有調和陰陽、溫經驅寒、溫陽補氣等治病養生功效,諸如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病等骨關節痛症;以及婦科痛經、宮寒;還有哮喘、慢性胃腸炎等因陰陽失調,久寒侵體引起的症狀,在冬季艾灸,都可以起到較好的作用。

冬季艾灸灸哪裡?

節令的不同,會令人身體的不適症狀也不同。此時艾灸所針對的穴位也就相應不同,下面就來看看冬季養生,灸療所針對的穴位有哪些?

▲ 腎俞穴——固本還陽之穴

腎俞穴,在腰部、命門穴(和肚臍相對)旁開兩指處,左右各一個。腎俞穴是五臟六腑之精氣要穴,能調節臟腑功能、振奮人體正氣。腎俞灸具有調理腎氣、強健腰脊、健身體、壯元陽的功效。

命門穴——溫腎壯陽之穴

命門,又名督脈之穴,位於背後第二腰椎棘突之下與臍相對。命,人之根本;門,出入的門戶,其氣與腎通。命門之火就是人體陽氣,從臨床看,命門火衰的病與腎陽不足證多屬一致。命門穴處在腰背的正中部位,內連脊骨,艾灸命門穴可強腎固本,溫腎壯陽,強腰膝固腎氣。

關元穴——理氣合穴

關元穴,是補益全身元氣的要穴,灸關元穴具有溫腎固精、補氣回陽、通調沖任、理氣和血之功效。主治諸虛百損。

足三裡——延年益壽

足三裡,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是五輸穴之一。足部被稱為是人體的第二心臟,且往往寒由腳生,陽氣不足時足部常明顯地表現為腳部怕冷。足三裡穴位於足部膝眼下三寸,脛骨旁一寸。

冬季艾灸需要注意:

① 暴露在外的部位不要直接施灸,如顏面,以防形成瘢痕。

② 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不要施灸。關節部位、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

③ 極度疲勞,過饑、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或婦女經期忌灸。

④ 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冬令進補 』食大於藥,食補的學問

“今年冬令進補,明年三春打虎 ”——民間諺語

此時令可以適當多吃一些黑色食物,中醫認為黑色入腎,黑色食物有養護腎臟的功效

人體的生理功能往往隨著季節不同而有所變化,所謂 “天人相應”。

人類到了冬季,就會處於 “封藏”時期,此時服用補品補藥,可以使營養物質易於吸收蘊蓄,進而發揮更好的作用。

這個時節也建議喝一些用酒糟來發酵的酒,比如黃酒、米酒等

冬令進補是我們的傳統習俗,源自于易經,以其之十二辟卦來說明農曆的十二個月份的寒熱消長規律。農曆十一月冬至前後在辟卦中為複卦,一陽氣初生,正是補陽氣的好時機。

冬令進補怎麼吃?

冬季好食葷。

大雪過後,人體氣血從體表收回到五臟六腑之中,正值腸胃消化力最強之時,把不容易消化的東西轉化掉,這叫做 “益”。因此這時也是一年中最適合吃葷食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況多吃一些葷菜。

五穀雜糧養人。

此時的豆類開始上市,豆通腎,冬天腎的力量足,可順應時節多吃一些豆類食物。比如赤小豆粥,用赤小豆、大米,再少許小米一起熬粥喝,對記憶力、精神狀態有很大説明。

晨不多飲,飲必熱飲,三口一飲,慎用水源。

這個季節平時少喝水、多喝茶才是養生之道。因為水陰寒,而沖泡茶葉會去掉水裡的寒性,喝茶一般建議喝紅茶,在冬天尤其適合喝普洱,尤其是熟普洱,對身體非常有利。

冬季養身煲湯菜譜

食補在這個時節特別適合喝煲湯。

冬日飲湯是最簡單的積蓄能量法,在這陽氣衰微之際煲湯養胃,慢火等待幾小時,舀出那一碗盛滿紅棗、南北杏、老雞、豬肚的暖湯最是進補。因為相對於固體的肉來說,湯湯水水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

溫補腎陽,揉按太溪穴最佳時間是在每天晚上9點,一次按30下為宜。

太沖穴——緩解情緒

太沖穴定位方法:太沖穴位於足背第一、二趾蹠骨連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即是此穴。

按摩太沖穴的功效: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中醫學認為肝是主怒的“將軍之官”,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肝火旺、愛發脾氣。容易發怒、生氣的人多按摩太沖穴有助於緩解情緒。

冬季泡腳需要注意:

①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鐘為宜。在泡腳過程中,由於人體血液迴圈加快,心率也比平時快,時間太長的話,容易增加心臟負擔。

②飯後半小時不宜泡腳。吃完飯後,如果立即用熱水泡腳,本該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日久會影響消化吸收。因此,最好吃完飯過1小時後再洗腳。

③中藥泡腳不要用銅盆等金屬盆。因為此類盆中的化學成分不穩定,很容易與中藥中的鞣酸生成各種有害物質。中藥泡腳最好用木盆或搪瓷盆。

④部分人群需遵醫囑。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血栓患者、下肢動脈閉塞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孕婦泡腳前遵醫囑。

『灸調陰陽 』艾灸の養生之道

灸五百壯,少亦灸一二百壯。——《千金方》

冬季屬陰,人的身體受到天氣的影響也會出現陰盛陽衰狀態,各個臟器的生理功能也隨之變化,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

中醫理論中,冬季進行艾灸能溫經通絡、補陽藏陽,符合 “藏”之說。這種隸屬于中醫針灸療法的灸療,是用艾葉製成艾炷、艾條,熏烤人體穴位以達到保健治病的一種自然療法。

將艾草製成艾條,進行艾灸

中醫認為,艾性味苦、辛、溫,入肝、脾、腎經,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祛風止癢之功,用艾製成各種艾條用以燒灸等,可使熱氣內達而溫通氣血,透達經絡,治療各種寒痛症。

什麼人適合艾灸?

艾灸搭配中藥,起到治療、預防疾病與保健養身的功效

① 面色淡白、精神萎靡、畏寒肢冷

這種屬於脾腎虧虛,陽氣不足。人之陰陽與生俱來,需要通過後天的水谷精華不斷補充,才能維持長久。而艾草屬陽,燃燒後作用力更強,所以艾灸是補陽的最佳養生法。

② 痛經宮寒、腰酸頸僵、哮喘腸炎

這種屬於陰陽失調,血氣不通,邪氣勝正。艾灸具有調和陰陽、溫經驅寒、溫陽補氣等治病養生功效,諸如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病等骨關節痛症;以及婦科痛經、宮寒;還有哮喘、慢性胃腸炎等因陰陽失調,久寒侵體引起的症狀,在冬季艾灸,都可以起到較好的作用。

冬季艾灸灸哪裡?

節令的不同,會令人身體的不適症狀也不同。此時艾灸所針對的穴位也就相應不同,下面就來看看冬季養生,灸療所針對的穴位有哪些?

▲ 腎俞穴——固本還陽之穴

腎俞穴,在腰部、命門穴(和肚臍相對)旁開兩指處,左右各一個。腎俞穴是五臟六腑之精氣要穴,能調節臟腑功能、振奮人體正氣。腎俞灸具有調理腎氣、強健腰脊、健身體、壯元陽的功效。

命門穴——溫腎壯陽之穴

命門,又名督脈之穴,位於背後第二腰椎棘突之下與臍相對。命,人之根本;門,出入的門戶,其氣與腎通。命門之火就是人體陽氣,從臨床看,命門火衰的病與腎陽不足證多屬一致。命門穴處在腰背的正中部位,內連脊骨,艾灸命門穴可強腎固本,溫腎壯陽,強腰膝固腎氣。

關元穴——理氣合穴

關元穴,是補益全身元氣的要穴,灸關元穴具有溫腎固精、補氣回陽、通調沖任、理氣和血之功效。主治諸虛百損。

足三裡——延年益壽

足三裡,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是五輸穴之一。足部被稱為是人體的第二心臟,且往往寒由腳生,陽氣不足時足部常明顯地表現為腳部怕冷。足三裡穴位於足部膝眼下三寸,脛骨旁一寸。

冬季艾灸需要注意:

① 暴露在外的部位不要直接施灸,如顏面,以防形成瘢痕。

② 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不要施灸。關節部位、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

③ 極度疲勞,過饑、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或婦女經期忌灸。

④ 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冬令進補 』食大於藥,食補的學問

“今年冬令進補,明年三春打虎 ”——民間諺語

此時令可以適當多吃一些黑色食物,中醫認為黑色入腎,黑色食物有養護腎臟的功效

人體的生理功能往往隨著季節不同而有所變化,所謂 “天人相應”。

人類到了冬季,就會處於 “封藏”時期,此時服用補品補藥,可以使營養物質易於吸收蘊蓄,進而發揮更好的作用。

這個時節也建議喝一些用酒糟來發酵的酒,比如黃酒、米酒等

冬令進補是我們的傳統習俗,源自于易經,以其之十二辟卦來說明農曆的十二個月份的寒熱消長規律。農曆十一月冬至前後在辟卦中為複卦,一陽氣初生,正是補陽氣的好時機。

冬令進補怎麼吃?

冬季好食葷。

大雪過後,人體氣血從體表收回到五臟六腑之中,正值腸胃消化力最強之時,把不容易消化的東西轉化掉,這叫做 “益”。因此這時也是一年中最適合吃葷食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況多吃一些葷菜。

五穀雜糧養人。

此時的豆類開始上市,豆通腎,冬天腎的力量足,可順應時節多吃一些豆類食物。比如赤小豆粥,用赤小豆、大米,再少許小米一起熬粥喝,對記憶力、精神狀態有很大説明。

晨不多飲,飲必熱飲,三口一飲,慎用水源。

這個季節平時少喝水、多喝茶才是養生之道。因為水陰寒,而沖泡茶葉會去掉水裡的寒性,喝茶一般建議喝紅茶,在冬天尤其適合喝普洱,尤其是熟普洱,對身體非常有利。

冬季養身煲湯菜譜

食補在這個時節特別適合喝煲湯。

冬日飲湯是最簡單的積蓄能量法,在這陽氣衰微之際煲湯養胃,慢火等待幾小時,舀出那一碗盛滿紅棗、南北杏、老雞、豬肚的暖湯最是進補。因為相對於固體的肉來說,湯湯水水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