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棕櫚灘的中國藝術傳播"大使"

新華社美國棕櫚灘鎮4月7日電 通訊:棕櫚灘的中國藝術傳播“大使”

新華社記者 王文

“我一直告訴大家, 21世紀是中國的時代。 大家都應該去瞭解中國文化, 中國已經走上了世界舞臺。 ”勞裡·巴恩斯說。

在少有中國人居住的美國佛羅里達州棕櫚灘, 巴恩斯已為傳播中國文化和藝術工作了11年。

巴恩斯是當地最負盛名的諾頓藝術博物館中國館館長。 每天能帶著參觀者多瞭解一點中國藝術讓她非常有成就感。

諾頓藝術博物館由芝加哥鋼鐵大亨拉爾夫·諾頓及其夫人在1941年建立。 這裡的中國常設展已有超過半個世紀的歷史,

由最初的125件瓷器、玉器、佛像等館藏發展到現在的600餘件。

巴恩斯告訴記者, 除了西方藝術, 諾頓還希望公眾能有機會欣賞到東方藝術, 特別是中國藝術。

因為鮮豔的顏色和栩栩如生的龍像, 常設展裡裝飾有龍圖騰的屋脊經常會吸引孩子們駐足。 “在中國文化裡, 龍是能給人們帶來吉祥的生靈, 並不像西方的龍那麼可怕。 ”巴恩斯總是細心地向孩子們解釋。

除展示中國的展品, 諾頓博物館還在春節、中秋節等中國傳統節日期間舉辦中國文化活動, 如邀請中國民樂團前來演奏傳統曲目, 或者組織參觀者賞月和品嘗月餅。

據博物館對外交流部門負責人斯科特·伯納德透露, 博物館的春節活動曾一天吸引2000餘人參加,

去年的中秋節活動也吸引六七百人。

為了讓展品看上去更貼近觀眾生活, 巴恩斯時常策劃特展或做常設展亮點解說。

巴恩斯曾經花費三年時間策劃了茶文化特展。 她在特展中介紹了8個國家的茶文化, 並且把重點放在中國茶文化上。 她認為, 中國茶文化和陶瓷製品的影響最為深遠。 那次特展頗受歡迎, 至今仍有人到博物館的前臺瞭解情況, 並表示那是他們見過最好的展覽, 令人難忘。

對於普通的參觀者而言, 很難注意到展品身上的“門道”。 為此, 巴恩斯會精心準備, 為參觀者講解展品身上的“亮點”。

在給參觀者介紹館藏的玉兔吊墜時, 巴恩斯會帶上列印好的圖集, 配合圖片講解這只玉兔與中國考古發掘中所出土的玉兔有何異同,

並介紹玉在中國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她說, 如果沒有特別講解, 觀眾很難注意到, 即使是小小的吊墜, 也有很多“門道”。

巴恩斯的另一項工作是研究藏品, 同時尋找並購買合適的藝術品以擴大館藏。

近年來, 中美兩國間更為深入、頻繁的交流不斷給巴恩斯帶來新啟發。 巴恩斯對記者說, 博物館的中國館藏多數是20世紀前葉從藝術經紀人處收購, 有些難辨真偽。 但是有了這些年的中國考古發現作參考, 研究館藏就變得更容易一些, 這讓人感到振奮。

“比如景德鎮禦窯廠的發掘成果改變了我們對14世紀及15世紀前葉瓷器的理解。 ”巴恩斯說。

巴恩斯的主要研究方向正是景德鎮瓷器, 目前還在籌畫一個關於景德鎮瓷器的特展。

對她來說, 這個特展的難點是美國公眾可能無法欣賞破碎的瓷片。

“但是我相信, 如果能基於展品給公眾講一個故事, 哪怕只是讓他們願意開始觀看展覽, 公眾就會喜歡上這些展品。 ”巴恩斯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