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淺談玉的新與老,失水關係,原來你迷戀的玉有這麼多講究

一提起玉, 尤其是翡翠, 就會常常聽到懂行的人提到老坑料和新坑料這個名詞。 不僅很多外行人搞不懂, 就是很多內行人也說不清老坑、新坑的區別在哪?除了老坑、新坑外, 近幾年又經常聽人提老料、新料的說法, 並且漸漸開始多了起來, 反而老坑新坑慢慢說的少了。 別說外行的普通消費者了, 就連從業許久的許多行內人士, 也搞不清它們之間的區別, 常常將老料、新料和老坑料、新坑料相混淆。

老坑和新坑其實是緣於翡翠的一種說法, 現在已將該一名詞擴展到所有的玉中。 是不是以前挖出來的料子就叫老坑或老料,

新挖出來的料子就叫新坑或新料呢?非也非也, 不是這麼回事。 從品質上講, 總的來說老坑料比新坑料硬度高、質地細膩、溫潤, 油性和水頭也好。 主流的說法是山上的翡翠原生礦(也就是山料)經地震、風化、水沖等自然力搬運至河中, 被河水長期沖刷, 以及搬運過程中碰撞、摩擦, 結構不好的部分(比如質地疏鬆部分)被沖刷碰磨掉, 只剩下結構緻密的部分。 加之千年、萬年在河水中浸潤, 水頭較好, 這類的叫老坑料。 說白了, 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水料, 也就是籽料。 新坑料, 就簡單的多了, 從山中或坑口中開採出來的原生礦, 也就是山料。 山料一般來說, 質地相對疏鬆、料嫩、密度及水頭欠缺, 發幹發澀。

因人們最先是在河中采料所以叫老礦坑。

河中可供采的料越來越少後, 人們就主要以山上采料為主, 山上的礦坑相對老礦坑就叫新礦坑。 因新坑料沒有經風吹日曬、河水搬運碰摩及浸潤, 礦物顆粒一般較大, 結構緻密度也差, 故品質相對較差 以上是一種主流的老坑、新坑區別的說法, 但該種說法值得商榷。 實際上, 河水中產的料中也有密度差、水頭及油性都差的, 山上產的料中也有不少硬度大、水頭及油性好, 非常溫潤的。 所以說, 老料、新料要比老坑料、新坑料的範圍寬泛, 老新坑主要是針對礦坑的新舊而言, 之後又擴展到料子的質地(老、新)。 而實際上, 所有的礦坑中都有老料(硬度高、質地細膩、溫潤, 油性和水頭也好)的產出, 也有新料的產出,
區別只能是老坑中老料相對新坑要多一些而已。 所以, 提到玉的品質時以老料、新料相區分比較合理點, 當著重產地礦坑時, 而以老坑料、新坑料相區分比較合理些。 其實老料、新料的形成有先天和後天兩個因素。 先天是指玉形成(出生)之時溫度、壓力等自然因素條件, 是決定玉的品質的主要因素。 後天則是由風化、河水搬運、碰摩、浸潤及周圍鐵、硫等元素發生化學反應改造而成的, 是決定玉的品質的次要因素。 先天形成條件好, 不受後天河水搬運等因素的改造其品質仍舊只好不差, 而若先天很差, 後天再怎麼經改造也提升不了多少品質。 這樣就能解釋, 為什麼籽料也有品質差的, 山料中也比品質好的。

還有一種稱新老種或著山流水,

介於老種和新種之間, 它的原料是半山半水石, 質地和種份也是介於新種和老種之間。

先天生成條件對任何一種玉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而後天改造因素對不同的玉種的影響也是有差異的。 其中對田黃的影響最大, 其次是和田玉(和田玉的籽料的品質總體來說比山料要高很多)和黃龍玉(造成黃龍玉的籽料黃味足、油潤性好, 但雜質和裂也多), 之後才是翡翠。 料子的老否對玉的品質影響很大, 尤其是翡翠和黃龍玉。 以黃龍玉為例, 黃龍玉料子不夠老的, 很容易出現起綿失水及退色的情況。 玉的失水也叫跑水, 在新料中比較常見, 玉本身結構中或多或少含些水份的, 因為很多新料因結構緻密性不足,

後因水份從縫隙中跑出, 揮發, 而使光通過玉內空隙時代, 發生的折射就發散, 而使玉看起來發幹發澀, 通透度也變差了。 不同玉種跑水上很是有差異的。 但在黃龍玉中最為突出及常見。 因為黃龍玉不能象翡翠那樣在出成品前先蒸一次川蠟(目的是除去綿並讓翡翠看起來水頭更好更潤, 因為黃龍玉的密度小, 顆粒間空隙相對較大, 蒸了川蠟後, 蠟會聚集於一處處, 十分難看, 並且時間一久仍會起綿), 所以黃龍玉特別易起綿, 並且暫無好辦法來補救。 所以, 對於黃龍玉來說, 老新料的區別就主要是會不會起綿的問題。

和田玉失水的處理方法倒也簡單, 常用的方法就是盤玉, 呵呵, 其實就是經常貼身佩戴或拿出來把玩, 人體分泌的油脂對玉起一種浸潤作用。

人體分泌的油脂對玉起一種浸潤作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