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文化|五彩的燈光,配上精巧的色櫃!這就是曾中斷了80多年的“大石夜色”!

普通飄色、水色大家都知道了吧?小番今天可是要介紹另外一個“色”, 那就是“大石夜色”!

什麼是“大石夜色”

“大石夜色”是大石民間一種夜間表演的飄色, 具有“升降開合”動態及燈光音響效果。

今年大石展出兩版“夜色”

今年在大石小學門口, 設置了兩板“大石夜色” 展示區, 分別為《仙姑渡蚌》和《大拱月》, 其中《大拱月》剛製作完成, 是其首次在公眾面前亮相。

大石燈草文化協會副會長介紹, 今年設計研製的“大石夜色”《大拱月》, 根據“嫦娥奔月”傳說進行設計, 嫦娥(色芯)飄然奔向月球, 吳剛(色腳)相陪伴, 月亮平緩有序地轉動,

給黑夜帶來光明。

而《仙姑渡蚌》是2014年設計研製的首板“大石夜色”, 根據觀音菩薩降伏蚌精的神話故事設計, 教育人們要棄惡從善、多做好事。

此次展出的兩板“大石夜色”, 五彩斑斕的燈光, 製作精巧的色櫃, 靈動活潑的“色心”、“色腳”, 內涵豐富的寓意, 吸引了鄉親們駐足觀看, 紛紛掏出手機將映入眼簾的兩板“大石夜色”記錄下來。

據瞭解, “大石夜色”是大石先民創造的一種夜間表演的飄色, 是具有“升降開合”動態及燈光音響效果的飄色。 大石歷史上, 出色的時候, 還會請粵劇團來鄉演出, 盛況空前。

後來, “大石夜色”中斷了80多年, 近些年來, 經過後人的努力, 正在逐步恢復。 目前展出的這兩板夜色在以前就有了, 都是通過老藝人口述回憶,

重新製作恢復而成。

大石民俗館展示燈草文化

大石小學是燈草文化教育實踐基地, 每年的大石燈草節都在此處舉行。 活動上必不可少的環節——由燈草燈芯草製作工藝第二代傳承人何杏珍帶領大石小學的學生, 進行燈芯草傳承工藝製作展示。

今年甚至還吸引了外國友人, 一起學習燈芯草製作, 瞭解大石傳統文化。

▵鄉親們跟著學生一起製作燈芯草

▵鄉親們跟著學生一起製作燈芯草

▵外國友人學習製作燈芯草

今年, 學生們製作燈芯草的地點跟往年不一樣了:大石民俗館不久前在這裡落成。 大石民俗館保留了當年大石燈草交易市場的門樓石碑“燈草市”, 通過雕像再現當年趁墟的場景, 邊上還有一個“聚舍”館,

陳列展示“大石夜色”、“隔基祠堂”等大石相關歷史文化......

▵雕塑表現一家三代撟燈草花的場景

▵“燈草市”是大石曾經長期存在的一個大規模的燈草交易市場

“雙榕古道”也是當年留下來的石碑, 根據大石墟鎮發展史、發展規律和歷代建築用材, 該石刻年代為明末至清初

記者:樊芸 通訊員:梁海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