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回望1937|一個南京村莊的生與死

在德國檔案館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檔案中, 有兩份呈文特別引人注目。 這是南京近郊的江甯、句容縣農民代表給江南水泥廠難民營負責人德國人京特和丹麥人辛德貝格的呈文, 文中稱:由於日軍的暴虐, 江甯和句容的百姓慘遭塗炭, 農舍已被燒, 農具被毀, 土地荒蕪。

呈文還附有一份死難者及被誘拐婦女的名單, 這是最早的、由當地農民整理收集的南京大屠殺受害者名單。

德國檔案館館藏檔案

這是一份極不完整的名單, 死難者人數加起來只有47個, 僅涉及當時江甯縣的梅墓、許巷、樺墅、下發汛等8個村的一部分死難者。

在這份名單中, 許巷村的死難者人數最多, 共計25人。

德國檔案館館藏檔案中, 許巷村死難者人數共計25人

讓我們將目光回溯到1937年的冬季, 追尋許巷村的生與死……

1

跑反

許巷是南京東郊的一個歷史悠久的古村落。 相傳五代時, 許氏從山西遷此建村, 因聚居形態似巷形, 故名許巷。

世事滄桑, 星移斗轉。 到了民國年間, 艾、時、陳、朱等, 已經成為村裡的大姓。

舊時, 人們把躲避兵災和匪患稱為“跑反”。

從1937年8月開始, “跑反”成為南京百姓的日常話題。 8月13日, 淞滬抗戰爆發, 8月15日, 日軍飛機空襲南京, 人們被嚇壞了, 許多人溯江而上逃向一些小地方, 有的甚至去了農村。 為儘快逃離南京, 有的人甚至坐在火車頂上。

轟炸對鄉村的影響並不大。

許巷村遠離南京市區, 一切仍然顯得寧靜與安謐, 村民們仍然“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隨著中國軍隊在上海戰場的失利, “日本人”“東洋鬼子”也成為村民們茶餘飯後的日常話題。 日軍在江南沿線的暴行也在人們中間流傳, 村裡的一些人家也搭建了防空的簡易地洞。 艾義英當時10歲, 她回憶說:“家裡挖了個地洞, 裡面放糧食以及醃的鹹鴨、鹹雞、鹹肉, 裡面大約有十幾個平方。 我們晚上就在裡面睡覺, 聽到外面砰砰的槍炮聲。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艾義英在家中講述當年親人遇難的情形

12月初, 日軍前鋒已到達句容一線, 炮聲越來越近了, 村民們開始慌亂起來。 家裡條件稍好的人家, 有的向北, 住到四面環水的“圩”裡, 有的甚至過江到了江北六合,

有的向南躲進大山深處。 大多數人將為數不多的財物打上包, 並準備好一根扁擔, 隨時準備“跑反”, 他們捨不得離不開家園, 割捨不下生養他們的土地。

12月10日早晨, 19歲的陳光秀與12歲的妹妹陳光奇還在熟睡之中, 一個親戚跑來高喊:“二嬸, 二叔被鬼子打死了!”陳光秀的媽媽慌忙跑了出去, 陳光秀與妹妹趕忙藏到床底下。

陳光秀的父親陳智松是個閒不住的人, 這天一大早, 就去村邊的打穀場弄草喂牛, 不曾想, 遇見了日本兵, 被一槍打死。

到陳光秀家報信的那個親戚, 就住在打穀場附近。 後來, 陳光秀與妹妹去了打穀場。 父親的遺體已經入殮。 棺材中父親的遺容, 她們只看了一眼就匆匆離開了, 因為她們要去避難。

日本兵在村裡行兇的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個村莊, 引起村民的大驚慌。 年輕的婦女首當其衝, 要是被日本兵抓住了, 那可不得了!人們決定到山裡去避難。 陳光秀和嫂嫂、妹妹一起加入了婦女們避難的行列, 出嫁了的姐姐也跟她們在一起。 從村子到山裡, 走了兩個多鐘頭。

也是在12月10日清晨, 村民時金財也被日本兵打死了。 他看到日本兵轉身就跑, 被一槍打死在同村村民艾仁銀家的地洞口。

陳智松(61歲)、時金財(30多歲)是許巷村最早被日軍殺害的村民。

當天, 艾仁銀的妻子艾曹氏還起早到附近的集市賣雞, 當她回到家中, 被眼前的情景嚇死了。 艾義英後來回憶說:“家裡的雞自己哪裡捨得吃?我們家裡也準備‘跑反’。 我媽媽當時還懷孕,

挺著大肚子去集市, 準備賣點錢跑到其他地方去。 她回來時, 在地洞口看到死屍, 她以為是我爸爸, 嚇得腿都軟了, 走路都走不動了。 ”

艾義英家有個姑奶奶, 住在東流鎮的平家崗。 家裡人決定去那裡躲難, “父親用籮筐挑著弟弟和被子雜物, 去姑奶奶家, 我跟在後面走。 ”一同前往的還有叔叔、堂哥等10多個人。

因為懷孕, 媽媽艾曹氏行動不便, 留在了家裡。 臨走之前, 父親對媽媽說“日本人來的話, 你就帶著老二躲到床下麵。 ”誰也沒有想到, 這是他們的最後話別。

2

喋血平家崗

姑奶奶家也不太平, 日本兵很快也到了那裡。 艾義英記得, 那天中午, 吃過飯以後, 大家正坐在屋子裡。 一個老頭跑來喊:“哎呀, 別坐著聊啦!日本人馬上就要到村了!”來不及走了。 房子後面有個破房子,是原先的牛棚,大家趕緊躲到裡面的草堆裡。

很快,幾個日本兵進來了,躲在裡面的人被發現了。日本兵光顧著抓雞,還逼迫人們幫他們抓。過了一會,又來了一批日本兵,一下子拖去7個男人。男人們被拖走後,留下來的幾乎都是女眷,姑奶奶說:“你們這些女人,不能躲在家裡了,要躲到後頭山上去。”

天已經黑了。一行人戰戰兢兢上了路,還是給日本兵看到了。同行的一個姑娘,只比艾義英大三歲,被拖走了,“大媽跪在地上,喊洋先生救命,堂姐也大哭,但還是被拖走了。大媽在地上直打滾。”後來,那個姑娘回來了,“大媽問她有沒有被脫衣服,她說沒有,大概是怕難為情。當時,我們臉上都抹著黑灰。”艾義英回憶說。

第二天一大早,又有村民來報信,說艾家人在平家崗出事了。天塌了!女眷們大哭,一起去了現場。

艾義英在平家崗指認當年親人被殺害的地方

現場實在是太慘了!倖存的只有艾義英的堂哥艾義榮和張姓姑爹,都受了重傷,18歲的艾義榮身上被戳了好幾刀,脖子幾乎被砍斷。其他人全死了,其中,艾仁林遭遇尤其悲慘,他是被日本兵抬起來往下摜(摔),摜了好幾次才摜死的。

在平家崗,許巷村4位村民遇難:

艾仁林(40多歲)、艾仁銀(37歲)、艾義生(30多)、艾仁平(40多歲)

紀念館“哭牆”上刻有艾義英遇難親人的姓名

3

許巷村再遭劫難

對於像陳光秀那樣的年輕婦女來說,老是在山裡避難不是辦法,風餐露宿,真是苦不堪言。12月14日,陳光秀一行人回到了村裡。

村民們聚在一起,商量如果日軍再來應該怎麼應對。

陳光秀的叔叔陳智錫是甲長,他說:“你們不要跑。用紅布做一面太陽旗,去歡迎他們,他們就不會殺人了。”儘管,後來村民們都認為這是一個餿主意,但在當時沒有人提出異議。

日本兵果然又來了。村民們不知道,等待他們的將是更大的厄運!

12月13日下午,從南京城內突圍部隊主力,左沖右突,從靈山、東流向湯山開進,在方沖一線遭到日軍伏擊。方沖一戰,突圍官兵死傷慘重,但一部分人還是突出包圍圈,沖了出去。第二天,日軍開始“掃蕩”突圍官兵,大肆殺戮周邊的村民,當地老百姓把這次“掃蕩”稱為“回殺”,意思是日軍打進南京城之後又回過頭來殺人。湯山地方史專家費仲興指出,這次“回殺”波及了南京城東將近二分之一的農村,範圍很廣,持續時間也很長。許巷村在此次“回殺”中,遭受的屠殺最為殘酷。

12月16日下午,日本兵來了。按預先的計畫,村裡的男人們舉著“歡迎大日本”的旗幟,排列在村口道路兩旁。

陳光秀與鄰居家的童養媳等幾個年輕婦女躲藏在床下,床前放著木制的糞桶。農村人夜裡把糞桶當廁所使用。糞桶裡面有糞便,村民們想用這種方法讓日本兵遠遠地躲開。

不一會兒,坐在陳光秀家門口石頭上的一位鄰居大媽,被一個日本兵捉住並帶進家裡。那個日本兵把她推倒在陳光秀藏身的床上……日本兵走了,可是,床下的兩個人仍然一動不動地藏在那裡。

鄉下的老百姓抬著傷患去傳教士在村子裡開設的診所

再說“歡迎”日本兵的村民們。

日軍把歡迎隊伍攔住,把歡迎的旗幟奪過去,插在旁邊的草垛上,然後把男人們排成隊,進行各種檢查,查看戴帽子的痕跡,看看是不是當兵的,把10多個年輕人趕到村西的莊稼地裡,令其脫衣跪下,然後就用刺刀刺殺,一次刺不死的,連刺幾次,有的人連喊“救命!

對於當時被屠殺的村民,有的村民回憶說有18人、有人說是15、6人,有的是14人。 目前查明的死難者共計11位:

時松筠(37、8歲)、時有恆(19歲)、陳光才(21歲)、陳光東(16歲)、沈九海(41、2歲)、沈九芳(30多歲,沈九海弟弟)、葛老四(27、8歲)、王大林(20多歲)、俞啟寶(37、8歲)、俞啟財(27、8歲,俞啟寶之弟,小名小柱子)、李寶華

這批死難者中,陳光秀的弟弟陳光東是年齡最小的。幾天之間,陳光秀連失兩位親人!

這場集體大屠殺是在下午4點鐘左右進行的。婦女們則在家中的床鋪下面等地方尋找藏身之處。

下午5點鐘左右,一位村民的妻子擔心丈夫的安危,想去屠殺現場看看情況。當她得知丈夫慘遭殺害的消息後,放聲大哭,邊哭邊走,被一個日本兵帶到屠殺現場附近的池塘邊,強姦後殺死。

在陳光秀家被強姦的那位鄰居大媽,家中有個15、6歲的童養媳,被三個日本兵捉住輪奸,造成下腹部腫脹,流血不止,站都站不起來。

除了12月10日與14日的屠殺之外,許巷村被屠殺的村民還有:

朱寶金(30多歲)、艾仁炳(30多歲)、劉老五(30多歲)、李二聾子(40多歲)、湯興發、方廣明(大約70歲)、胡東喜、劉長煥、朱寶金、胡長英的二奶奶(5、60歲)、趙禮生的父親

村民高世清有60歲了,在許巷被日本兵抓走,從此下落不明。

還有一些外鄉人在許巷村遇難。12月16日,湖山村的王恒斌(30多歲)、戴興釗(30多歲)、蘇昌祿(30多歲)、蘇立道(34歲),被日本兵帶到許巷殺死。蘆邵氏與丈夫蘆國林帶著家人到許巷避難,結果她的婆婆與小叔子蘆學松被日軍用槍打死,丈夫被日軍戳傷。有村民回憶說:“還有許多外地難民在村後被鬼子打死了。村東的田裡也打死了不少人,有的是國民黨軍隊的,究竟有多少,沒有人統計。”

美國牧師約翰·馬吉曾用攝影機拍攝了許巷村受害者的畫面,在5號影片第10幅畫面的解說詞中說:“這位姓朱的農民56歲,家住南京近郊的東流鎮許巷。日本兵先闖入他家,命令他全家人離開房子。老人26歲的長子頭中兩彈而死,次子被刺刀刺死。老人背後也中了一槍,子彈從他下腹部穿出。他妻子及幾個年幼的孫子未受傷害。”

約翰·馬吉牧師拍攝的照片

4

倖存者們

在平家崗受到重傷的艾義榮被女人們用門板抬到山上,也沒辦法醫治,弄點水給他洗洗,隨他去疼了。為防止日本兵再來,挖了個地洞,在洞裡養傷。因為無處醫療,傷口化膿生蛆。他母親每天用鹽水給他洗。後來,家裡人請人幫忙,將他抬到江南水泥廠難民區醫治。他死於1996年。

男人被打死、房屋被焚燒的婦孺,帶著搶救出來的鋪蓋躲進難民區

在12月16日許巷村的屠殺中,倖存的有三位,分別是:劉應志(24、5歲)、崔士才(30多歲)、時松齡(40多歲)。

劉應志被戳了幾刀,沒傷到內臟,倖存下來,但沒兩年就病死了。

崔士才後來找到了家人,差不多有一個多月,他一句話也不說,被嚇癡了。飯端到他手上,他就吃,端得遠一點就不曉得吃了。後來才慢慢地恢復過來。解放後,他在湖山煤礦當工人,文化大革命期間去世,享年71歲。

時松齡被日本兵戳了三刀,前後都戳穿了,肺和腸子都露出來了,但沒有傷到心臟,沒死。他腰的兩邊都爛了,也沒治,後來慢慢地好了。三刀留下六個洞,腰兩邊一邊長一個大瘤子(傷疤)。他一直活到81歲才去世。

遇難者時有恆的弟弟、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時有升(中)

陳光秀的母親先後生了九個孩子,光男孩就死了四個,活著的五個孩子當中,陳光東是最小的一個男孩,所以特別疼愛。由於光東和丈夫都被殺害,她萬分悲痛,幾乎到了發狂的地步,深夜有時到外面大聲喊叫、呼喚,累了就睡在路旁。第二年春天,她悲慘地死去了。

村裡人一直東奔西跑,忙著躲避日本兵,地裡的莊稼無人管理,野草瘋長。艾義英回憶說:日本人晚上不敢出來,我和我媽白天就躲在山上,晚上才回家。父親去世一個月不到,我媽在山上生了小孩,是個女的,我媽養不活她,沒要。那時,我媽背著大被子,被子裡麵包著弟弟,我和妹妹就跟在後面,天天早上出來“跑山”,晚上才回家。

老在山上躲,也不是個事,天冷。我們後來去了水泥廠難民區,跟著舅舅他們去的,也不知道是哪個國家人辦的,到了那裡安生了。我們自家用棍子、稻草搭棚子,爬進去爬出來。棚子到處漏風,還漏雨。我媽他們晚上回家弄點米,早上到水泥廠。弄點米煮點稀飯,弄點黃豆煮煮,放點鹽,當菜。燒飯,就在棚子外面,弄點土塊碼一碼,架上鍋燒飯。當時,難民區邊上的小河河水都發綠了。在那裡,住了兩個多月。直到1938年3月以後,隨著局勢慢慢安定,村民們才陸續回到家裡。

住在草棚和廢棄的防空洞裡的難民 約翰·馬吉攝

許巷村幾乎每家都有人遇難,都是各家的頂樑柱啊!整個村子幾乎成了“寡婦村”。不僅如此,日本兵搶走了村裡所有的牲畜和家禽,還燒毀了好多房子。

開春之後,一些死難者的屍體因無法收斂而暴屍荒野,村裡的勞動力奇缺!男人們的屍體還是靠村中的老年人以及外村人的幫忙,才收斂入土的。主要勞動力的喪失,種田也成了問題。

艾義英回憶說:經常有三個日本人到村裡轉轉,一般中午來,三四點就走了。年輕婦女們經常躲到山上去,日本人走了,才回家種地,有時就摸黑種田,要吃飯啊。

那時,我們年紀小,我妹妹幫人家放牛,只要一口飯吃,也不要錢。我與我媽幫人家做三天,人家男的到我家做一天,耕田、插秧都要男的,家里弄點好菜都是給人家吃。我18歲就嫁到麒麟門黃家,我弟弟才13歲,就跟人家男的一塊幹活。

艾義英(右四)和家人在紀念館“哭牆”前合影

艾義英一家的遭遇,是劫後南京農民生活的縮影。

長夜漫漫,人們在水深火熱之中備受煎熬。

80年過去了,

回望當年,往事歷歷在目。

銘記歷史,不是為了記住仇恨,

而是記住過去的苦難,

更加珍惜我們今天和平的生活!

文 | 劉燕軍

內容來源 | 紫金草工作室

房子後面有個破房子,是原先的牛棚,大家趕緊躲到裡面的草堆裡。

很快,幾個日本兵進來了,躲在裡面的人被發現了。日本兵光顧著抓雞,還逼迫人們幫他們抓。過了一會,又來了一批日本兵,一下子拖去7個男人。男人們被拖走後,留下來的幾乎都是女眷,姑奶奶說:“你們這些女人,不能躲在家裡了,要躲到後頭山上去。”

天已經黑了。一行人戰戰兢兢上了路,還是給日本兵看到了。同行的一個姑娘,只比艾義英大三歲,被拖走了,“大媽跪在地上,喊洋先生救命,堂姐也大哭,但還是被拖走了。大媽在地上直打滾。”後來,那個姑娘回來了,“大媽問她有沒有被脫衣服,她說沒有,大概是怕難為情。當時,我們臉上都抹著黑灰。”艾義英回憶說。

第二天一大早,又有村民來報信,說艾家人在平家崗出事了。天塌了!女眷們大哭,一起去了現場。

艾義英在平家崗指認當年親人被殺害的地方

現場實在是太慘了!倖存的只有艾義英的堂哥艾義榮和張姓姑爹,都受了重傷,18歲的艾義榮身上被戳了好幾刀,脖子幾乎被砍斷。其他人全死了,其中,艾仁林遭遇尤其悲慘,他是被日本兵抬起來往下摜(摔),摜了好幾次才摜死的。

在平家崗,許巷村4位村民遇難:

艾仁林(40多歲)、艾仁銀(37歲)、艾義生(30多)、艾仁平(40多歲)

紀念館“哭牆”上刻有艾義英遇難親人的姓名

3

許巷村再遭劫難

對於像陳光秀那樣的年輕婦女來說,老是在山裡避難不是辦法,風餐露宿,真是苦不堪言。12月14日,陳光秀一行人回到了村裡。

村民們聚在一起,商量如果日軍再來應該怎麼應對。

陳光秀的叔叔陳智錫是甲長,他說:“你們不要跑。用紅布做一面太陽旗,去歡迎他們,他們就不會殺人了。”儘管,後來村民們都認為這是一個餿主意,但在當時沒有人提出異議。

日本兵果然又來了。村民們不知道,等待他們的將是更大的厄運!

12月13日下午,從南京城內突圍部隊主力,左沖右突,從靈山、東流向湯山開進,在方沖一線遭到日軍伏擊。方沖一戰,突圍官兵死傷慘重,但一部分人還是突出包圍圈,沖了出去。第二天,日軍開始“掃蕩”突圍官兵,大肆殺戮周邊的村民,當地老百姓把這次“掃蕩”稱為“回殺”,意思是日軍打進南京城之後又回過頭來殺人。湯山地方史專家費仲興指出,這次“回殺”波及了南京城東將近二分之一的農村,範圍很廣,持續時間也很長。許巷村在此次“回殺”中,遭受的屠殺最為殘酷。

12月16日下午,日本兵來了。按預先的計畫,村裡的男人們舉著“歡迎大日本”的旗幟,排列在村口道路兩旁。

陳光秀與鄰居家的童養媳等幾個年輕婦女躲藏在床下,床前放著木制的糞桶。農村人夜裡把糞桶當廁所使用。糞桶裡面有糞便,村民們想用這種方法讓日本兵遠遠地躲開。

不一會兒,坐在陳光秀家門口石頭上的一位鄰居大媽,被一個日本兵捉住並帶進家裡。那個日本兵把她推倒在陳光秀藏身的床上……日本兵走了,可是,床下的兩個人仍然一動不動地藏在那裡。

鄉下的老百姓抬著傷患去傳教士在村子裡開設的診所

再說“歡迎”日本兵的村民們。

日軍把歡迎隊伍攔住,把歡迎的旗幟奪過去,插在旁邊的草垛上,然後把男人們排成隊,進行各種檢查,查看戴帽子的痕跡,看看是不是當兵的,把10多個年輕人趕到村西的莊稼地裡,令其脫衣跪下,然後就用刺刀刺殺,一次刺不死的,連刺幾次,有的人連喊“救命!

對於當時被屠殺的村民,有的村民回憶說有18人、有人說是15、6人,有的是14人。 目前查明的死難者共計11位:

時松筠(37、8歲)、時有恆(19歲)、陳光才(21歲)、陳光東(16歲)、沈九海(41、2歲)、沈九芳(30多歲,沈九海弟弟)、葛老四(27、8歲)、王大林(20多歲)、俞啟寶(37、8歲)、俞啟財(27、8歲,俞啟寶之弟,小名小柱子)、李寶華

這批死難者中,陳光秀的弟弟陳光東是年齡最小的。幾天之間,陳光秀連失兩位親人!

這場集體大屠殺是在下午4點鐘左右進行的。婦女們則在家中的床鋪下面等地方尋找藏身之處。

下午5點鐘左右,一位村民的妻子擔心丈夫的安危,想去屠殺現場看看情況。當她得知丈夫慘遭殺害的消息後,放聲大哭,邊哭邊走,被一個日本兵帶到屠殺現場附近的池塘邊,強姦後殺死。

在陳光秀家被強姦的那位鄰居大媽,家中有個15、6歲的童養媳,被三個日本兵捉住輪奸,造成下腹部腫脹,流血不止,站都站不起來。

除了12月10日與14日的屠殺之外,許巷村被屠殺的村民還有:

朱寶金(30多歲)、艾仁炳(30多歲)、劉老五(30多歲)、李二聾子(40多歲)、湯興發、方廣明(大約70歲)、胡東喜、劉長煥、朱寶金、胡長英的二奶奶(5、60歲)、趙禮生的父親

村民高世清有60歲了,在許巷被日本兵抓走,從此下落不明。

還有一些外鄉人在許巷村遇難。12月16日,湖山村的王恒斌(30多歲)、戴興釗(30多歲)、蘇昌祿(30多歲)、蘇立道(34歲),被日本兵帶到許巷殺死。蘆邵氏與丈夫蘆國林帶著家人到許巷避難,結果她的婆婆與小叔子蘆學松被日軍用槍打死,丈夫被日軍戳傷。有村民回憶說:“還有許多外地難民在村後被鬼子打死了。村東的田裡也打死了不少人,有的是國民黨軍隊的,究竟有多少,沒有人統計。”

美國牧師約翰·馬吉曾用攝影機拍攝了許巷村受害者的畫面,在5號影片第10幅畫面的解說詞中說:“這位姓朱的農民56歲,家住南京近郊的東流鎮許巷。日本兵先闖入他家,命令他全家人離開房子。老人26歲的長子頭中兩彈而死,次子被刺刀刺死。老人背後也中了一槍,子彈從他下腹部穿出。他妻子及幾個年幼的孫子未受傷害。”

約翰·馬吉牧師拍攝的照片

4

倖存者們

在平家崗受到重傷的艾義榮被女人們用門板抬到山上,也沒辦法醫治,弄點水給他洗洗,隨他去疼了。為防止日本兵再來,挖了個地洞,在洞裡養傷。因為無處醫療,傷口化膿生蛆。他母親每天用鹽水給他洗。後來,家裡人請人幫忙,將他抬到江南水泥廠難民區醫治。他死於1996年。

男人被打死、房屋被焚燒的婦孺,帶著搶救出來的鋪蓋躲進難民區

在12月16日許巷村的屠殺中,倖存的有三位,分別是:劉應志(24、5歲)、崔士才(30多歲)、時松齡(40多歲)。

劉應志被戳了幾刀,沒傷到內臟,倖存下來,但沒兩年就病死了。

崔士才後來找到了家人,差不多有一個多月,他一句話也不說,被嚇癡了。飯端到他手上,他就吃,端得遠一點就不曉得吃了。後來才慢慢地恢復過來。解放後,他在湖山煤礦當工人,文化大革命期間去世,享年71歲。

時松齡被日本兵戳了三刀,前後都戳穿了,肺和腸子都露出來了,但沒有傷到心臟,沒死。他腰的兩邊都爛了,也沒治,後來慢慢地好了。三刀留下六個洞,腰兩邊一邊長一個大瘤子(傷疤)。他一直活到81歲才去世。

遇難者時有恆的弟弟、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時有升(中)

陳光秀的母親先後生了九個孩子,光男孩就死了四個,活著的五個孩子當中,陳光東是最小的一個男孩,所以特別疼愛。由於光東和丈夫都被殺害,她萬分悲痛,幾乎到了發狂的地步,深夜有時到外面大聲喊叫、呼喚,累了就睡在路旁。第二年春天,她悲慘地死去了。

村裡人一直東奔西跑,忙著躲避日本兵,地裡的莊稼無人管理,野草瘋長。艾義英回憶說:日本人晚上不敢出來,我和我媽白天就躲在山上,晚上才回家。父親去世一個月不到,我媽在山上生了小孩,是個女的,我媽養不活她,沒要。那時,我媽背著大被子,被子裡麵包著弟弟,我和妹妹就跟在後面,天天早上出來“跑山”,晚上才回家。

老在山上躲,也不是個事,天冷。我們後來去了水泥廠難民區,跟著舅舅他們去的,也不知道是哪個國家人辦的,到了那裡安生了。我們自家用棍子、稻草搭棚子,爬進去爬出來。棚子到處漏風,還漏雨。我媽他們晚上回家弄點米,早上到水泥廠。弄點米煮點稀飯,弄點黃豆煮煮,放點鹽,當菜。燒飯,就在棚子外面,弄點土塊碼一碼,架上鍋燒飯。當時,難民區邊上的小河河水都發綠了。在那裡,住了兩個多月。直到1938年3月以後,隨著局勢慢慢安定,村民們才陸續回到家裡。

住在草棚和廢棄的防空洞裡的難民 約翰·馬吉攝

許巷村幾乎每家都有人遇難,都是各家的頂樑柱啊!整個村子幾乎成了“寡婦村”。不僅如此,日本兵搶走了村裡所有的牲畜和家禽,還燒毀了好多房子。

開春之後,一些死難者的屍體因無法收斂而暴屍荒野,村裡的勞動力奇缺!男人們的屍體還是靠村中的老年人以及外村人的幫忙,才收斂入土的。主要勞動力的喪失,種田也成了問題。

艾義英回憶說:經常有三個日本人到村裡轉轉,一般中午來,三四點就走了。年輕婦女們經常躲到山上去,日本人走了,才回家種地,有時就摸黑種田,要吃飯啊。

那時,我們年紀小,我妹妹幫人家放牛,只要一口飯吃,也不要錢。我與我媽幫人家做三天,人家男的到我家做一天,耕田、插秧都要男的,家里弄點好菜都是給人家吃。我18歲就嫁到麒麟門黃家,我弟弟才13歲,就跟人家男的一塊幹活。

艾義英(右四)和家人在紀念館“哭牆”前合影

艾義英一家的遭遇,是劫後南京農民生活的縮影。

長夜漫漫,人們在水深火熱之中備受煎熬。

80年過去了,

回望當年,往事歷歷在目。

銘記歷史,不是為了記住仇恨,

而是記住過去的苦難,

更加珍惜我們今天和平的生活!

文 | 劉燕軍

內容來源 | 紫金草工作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