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煙臺味道七」灌腸,那無法輕易更改的地域屬性

煙臺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微信號:yantailvyou)——旅遊資訊、行業動態、優惠資訊、精彩活動與您分享!

大雪飄來了灌腸的味道, 愈來愈濃, 愈演愈烈。

為什麼每年都會如此想念灌腸?我常常問自己這個問題。

或許是真空包裝袋裡的食品,

簡易、同質化的同時,

也失去特定場景下出爐的那份情感。

或許本人更喜歡傳統的事物,

因為在製作的過程才能感受一個特定場景的到來。

比如帶霜的地瓜幹,

比如大鍋臺裡合著沙子炒出來的花生,

比如煙臺人一年又一年樂此不疲的灌腸……

因為, 這種現場製作的儀式感和繁瑣度,

讓人印象深刻,

它讓平庸的生命懂得莊重, 讓撩菜的生活煥發溫馨。

據說最早使用“灌腸法”烹製的香腸(煙臺人叫灌腸, 南方人叫臘腸), 起源於1500多年前, 北魏學者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專有一篇“灌腸法”詳細地記載了香腸的製作過程及配料方法:在傳統的農耕社會, 每逢臘月家家戶戶宰殺年豬, 將豬頭用於祭奉, 將豬小腸用竹片把內脂刮淨至透明, 將豬肉切片加料喂制後灌制到腸衣內用馬蓮草分段紮好, 涼掛于背陰處自然風乾。 而在膠東一帶, 灌腸是漁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與餃子、鞭炮齊名的春節必備品。

灌腸用的豬腸衣, 在上世紀30年代煙臺曾一度成為出口國外的主要源產地, 資料記載“豬腸衣直接從煙臺出口,

不必繞道天津或上海, 當時山東東部產量估計是每年超過50萬套(一頭豬一套), 其價值大約是100萬墨洋”。 據說, 當時在煙臺出口商收購腸衣的程式非常簡單。 首先是基層小販們從屠夫手中把豬腸收購來, 用小刀或者竹片將豬腸上的肥油和其他髒東西刮掉, 然後把這些腸衣用鹽醃起來。 當積累一定數量時, 這些小商販就聯繫出口商將這些腸衣送過去, 作為一種慣例, 出口商在此之前, 便已經和這些小商販訂有供貨合同。

然後在出口公司的工廠裡, 這些腸衣需要再次認真檢查, 具體方法就是將腸衣注滿水, 以確認它們是否有破洞, 然後根據長度來確定其級別。

如今, 無論曾經是飄香整個丹桂街的“粉腸”, 還是現在掛滿煙臺大街小巷的灌腸,

人們還是按照這古法, 一步一步促生著它們的誕生:肉需要新鮮, 最好是前後肘的片肉, 手工切塊;腸衣最好自己浸泡自製, 確保純天然;調料要均衡, 這個很重要, 決定了灌腸的口感;晾曬有竅門, 只能風乾, 不能曬乾……所以這個季節你來煙臺, 看見“搖曳”在大街小巷陰處的灌腸, 或許是灌腸人需要忙活一個周的結果。 假如一個南方人來到煙臺, 有幸發現了這些手工製作的食物, 興沖沖坐好幾個小時候的火車回家後, 第一件事就是不顧舟車勞頓, 與家人一起分享這一北方特色。 只是如今手工已經被工業流水線所替代, 無論包裝多麼精美, 吃起來卻都是一個味道。

但事實上, 土特產不可能標準化, 很多因素看天、看人、看季節,

而這些不確定因素也帶來更多不確定的結果。 最令人沮喪的是, 吃起來最棒的那些食物, 永遠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品嘗到, 它的製作過程決定了它就是食物中的“少數派”。 就好像牟平地瓜幹, 它需要丘陵地的土質, 天旱長不大, 天澇又不甜, 另外霜降後的地瓜稍微一曬, 煮出來的地瓜幹會更甜, 同時, 煮地瓜的火候、扒皮的速度, 切片的厚度, 還有如何捂出白又均勻的“霜”, 這些都是掌控在手工者操作的意志中。

這樣的精益求精, 註定了絕大多數的手工食物只能是小規模生產, 同時也是小範圍享用。 更有甚者, 連離開其出產的地域都會變味, 所謂的“地產地銷”, 脫離了這方水土, 自然也湮滅了這樣嬌貴的味道。

有人會說, 這不公平, 食物本不是奢侈品, 如果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吃到, 那這樣精心製作出來的食材食品, 其存在的意義又在哪裡?而我想說的是, 如果仔細想想, 正是在這樣的不公平中, 蘊含了極大的公平;同時在這樣的不易中, 體現了巨大的容易。

不公平是你不能想吃就吃到;公平卻是, 只要你生活在某個城市, 某個鎮, 某個鄉, 某個村, 那你身邊一定會有只屬於本鄉本土的最令人嘖嘖讚歎的傳統好味道, 那也是別的地方的人輕易不能享用的。 不易是, 也許你身在內陸, 想品嘗煙臺海鮮的鮮美, 費勁力氣定了一些, 卻發現運輸不易, 保存很難, 等待了好多天, 好不容易到手, 打開卻發現風味完全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但如果你肯換位思考, 不再要求食物遷就你,而是換自己去遷就食物,也換一種方式去更尊重食物職人,那你大可安排好時間,踏上去煙臺的旅途,做好功課,直接到當地去尋覓好吃的海鮮大餐。你會發現,用這樣的方式,美味忽然就變得輕鬆了,這就是容易。

不單單是食物,民俗也是如此,貴在有差異性,讓大家瞭解到最基本的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各種傳統習俗的傳承,最迷人之處也在於其局限性,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習俗也只喂哺一種文化。

(部分圖片源自網路)

點擊下方文字連結,閱讀【煙臺味道】系列文章

不再要求食物遷就你,而是換自己去遷就食物,也換一種方式去更尊重食物職人,那你大可安排好時間,踏上去煙臺的旅途,做好功課,直接到當地去尋覓好吃的海鮮大餐。你會發現,用這樣的方式,美味忽然就變得輕鬆了,這就是容易。

不單單是食物,民俗也是如此,貴在有差異性,讓大家瞭解到最基本的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各種傳統習俗的傳承,最迷人之處也在於其局限性,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習俗也只喂哺一種文化。

(部分圖片源自網路)

點擊下方文字連結,閱讀【煙臺味道】系列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