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互聯網金融環境下傳統銀行業務發展探討

供稿:甘肅榆中農村合作銀行 薑玉姣

飛速發展的互聯網對現今社會的影響非常大, 時時刻刻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 互聯網金融也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飛速崛起, 互聯網金融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 包括P2P、數位貨幣、協力廠商支付等相關內容, 其中銀行傳統業務與互聯網相結合產生的部分業務也屬於互聯網金融。

(圖片來自網路)

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業務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從全球第一家互聯網銀行美國安全第一銀行(SFNB), 到中國前海微眾銀行, 到現在的浙江網商銀行都是互聯網發展下產生的互聯網銀行。

目前, 我國傳統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企業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競爭日益白熱化, 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基本都推出了各自的互聯網金融戰略。 從工行的“三大平臺”到浦發銀行正式推出的“SPDB+”浦銀線上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 傳統商業銀行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也是快速發展。 但是, 在飛速發展的互聯網金融環境下, 傳統商業銀行如何增強其競爭力, 如何在互聯網金融環境下發展業務成為傳統商業銀行現在必須面對和考慮的問題。

傳統商業銀行目前推出的各項互聯網金融業務最常見的有網上交易、手機銀行、微信銀行等吸引客戶群體的互聯網金融服務, 其中手機銀行成為多家傳統商業銀行的互聯網金融發展戰略核心。

為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搶佔至高點, 各商業銀行爭相加大投入, 開展手機銀行平臺建設、產品服務開發和業務拓展。 然而, 從實際情況來看, 手機銀行作為銀行和客戶交互最直接的移動應用場景終端, 本該成為銀行增加客戶使用頻率和黏性的重要手段, 但是目前大多數傳統商業銀行只是單純將傳統櫃檯業務直接從線下搬到線上, 並沒有太多的創新之處, 對於銀行增加客戶、開拓業務起不到任何作用。 在未來給客戶提供不同模式的銀行服務體驗, 尋求產品的差異化, 給客戶提供更好、更快、更方便、更便宜的業務模式是銀行互聯網金融下一步的重點。

(圖片來自網路)

據瞭解, 工商銀行也推出手機銀行互聯網金融模式,

招商銀行手機銀行涵蓋了“三大平臺+三大產品線”, 常用的移動金融功能非常全面, 有著較為完備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和運營體系, 其手機銀行 “非主流”的介面設計和優化後的無卡取現、票務功能旨在不斷提升零售客戶體驗。 而民生銀行旨在發展直銷銀行、微信銀行的同時, 始終以“打造客戶首選的移動金融和移動生活服務平臺”為目標, 不斷在創新手機銀行的客戶體驗模式, 推出了指紋支付、IC卡轉帳、外匯買賣、代發工資等特色功能以及醫療掛號、易到用車、流量充值等便民惠民服務。

由此可見, 各大傳統商業銀行在互聯金融環境下, 對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發展一直在不斷創新,

旨在給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 傳統商業銀行應當改變單純的將櫃檯業務從線下搬到線上的服務模式, 更需要做的是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不斷創新, 推出不同于其他傳統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企業的互聯網金融模式, 形成差異化的互聯網金融服務, 這才是未來互聯網金融環境下傳統銀行業務發展的出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