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打卡逐漸成為年輕父母的監督手段

孩子的教育貴在堅持, 不要平時什麼都不管, 等孩子出了事, 或者成績差了, 罵一頓打一頓, 打的時候激動, 打好什麼事情都沒有了, 還是照模照樣。 這就是缺少堅持的毅力, 如今隨著網路的發達, 朋友圈的盛行, 打卡逐漸成為年輕父母全新的監督手段。

在朋友圈開始出現打卡主要是一些朋友為了監督自己學習, 通過打卡的方式記錄自己看了多少書, 背了多少英語單詞……如今不少年輕的父母借助網路教學的教育方式, 讓孩子參與。

在我的朋友圈, 幾個同事就是用打卡的方式來激勵孩子鍛煉身體,

每天在微信上記錄孩子跳了多少繩, 跑了多少米, 並用照片和時間作為記錄孩子鍛煉過程。 當孩子看到媽媽的朋友圈老師們的點贊, 表揚, 讓她有繼續下去的努力。 當孩子經過長時間的鍛煉, 身體素質明顯好轉, 各項體育技能明顯提高, 孩子也會越來越高興。

而也有一種打卡不僅記錄時間, 次數, 更記錄成績, 朋友的孩子就通過網路打卡自己資訊學學習的結果, 只有網路一發佈題庫, 孩子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作業, 系統會按照孩子的學業時間和考試成績, 給孩子一個等級分, 等級分越高, 水準越高。

說到等級分, 源於棋類比賽, 參賽多, 名次高, 等級分就越多。 很多體育都實行等級分, 假如我們的孩子按照素質的方方面面也有等級分,

孩子不僅可以通過學校的學習, 也可以在家通過網路自學。 假如超過多少等級分孩子可以不上學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 那該多好。

以前雖有鍛煉, 最少得鍛煉就是走路, 走路多枯燥, 時間又浪費。 當我們的手機和智慧手錶有了計步功能之後, 卻讓走路變得快樂, 每天睡覺前看看自己走了多少步, 如果離自己要求有差距, 還會堅持走幾步。 要是碰到自己登頂朋友圈還會在微信中曬一曬。 尤其是一些馬拉松式的記錄, 只要你每天完成任務, 成績就可以作為記錄, 並給你寄上精緻的獎牌。 有的計步器還可以拿紅包, 做公益, 換禮品, 或許這就是我們教育值得思考和借鑒的。

打卡是記錄, 比較能鞭策, 獎勵是動力,

當打卡監督能成為激勵孩子的動力時, 教育效果會更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