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閒聊:核彈被攔截,是引發爆炸還是僅僅從高空掉下來?

目前, 原子彈、氫彈和中子彈分別被稱為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核武器。 核彈是它們的統稱。

首先說明的是, 到目前為止, 還真沒有核彈被攔截的戰例。

1。 什麼是“攔截”

所謂“針鋒相對”——彈頭對彈頭直線迎面相撞這種攔截的方式是影視劇畫面的誤導。

現實的情景是, 當主動進攻的導彈相對進入攔截導彈的殺傷半徑之內時, 攔截導彈上的無線電近炸引信即引爆破片, 無數的殺傷破片, 形成一個彈幕, 或者撞擊或者爆炸, 毀傷進攻導彈的彈體包括彈頭。

(兩次海灣戰爭中, 愛國者成了飛毛腿的天敵)

根據現有的技術,

載體是導彈的, 雷達才能夠捕捉到信號資料, 才具備了攔截摧毀的前提條件。

相反, 不是導彈運載的, 比如, 核魚雷, 核炮彈和核航彈(如廣島上空飛機投擲正在降落過程中的“小男孩”)幾乎無法攔截。 因為目標特別小距離短, 雷達幾乎沒有反應時間, 不具備攔截的前提條件。

當然可以提前擊毀運載發射它們的飛機、艦船、陣地, 不過那是另外一個概念了。

2。 核彈頭(核彈)遭到破片的撞擊或者遭到爆炸攻擊會引發核爆嗎?

答案是肯定的, 不會引發核爆。 或許導致核容器的破損, 引發核洩漏;現在更不會導致核彈自身配備的“引發炸藥”的爆炸。

原子彈、氫彈是否會引爆是由他們的引爆原理決定的!核彈不同與常規爆炸物,

在這個問題上認識模糊是受到常規爆炸物爆炸的影響。

原子彈引爆原理:常規特製炸藥爆炸→向原子彈藥(u235,固體金屬)產生向心壓力→原子彈達到臨界值→爆炸。

氫彈引爆原理:原子彈爆炸→引發氫彈臨界值→氫彈爆炸。

上述指令都是按照設置的程式完成的。 現在裝在核武器裡的高能炸藥都是頓感炸藥, 對外界的刺激(高溫、撞擊)十分不敏感。

常規轟炸或者從高空摔下不能達到上述任何一個引爆條件。

在冷戰時期曾發生過多次攜帶核彈頭的潛艇、飛機失事、導彈爆炸, 但最多只發生過核彈破損。

1958年, 美國載有核彈的多架B-47在機場因火災爆炸, 三枚核彈的表面被高溫烤起了泡, 卻仍未破損。

1966年1月17日發生在西班牙帕洛馬雷斯的事故。

美國空軍一架B-52戰略轟炸機與一架加油飛機對接進行空中加油時, 兩機相撞。 執行加油任務的KC-135加油機完全焚毀, 機上4名機組成員無一生還。

B-52轟炸機機身斷裂成若干截, 機上3人遇難。

(美軍出動海陸部隊展開了一場大規模搜索行動)

B-52轟炸機機隨機攜帶的4枚Mk28型氫彈脫離機身, 墜落在距離帕洛馬雷斯不遠的地面和海上。

第一枚核彈落地後炸藥沒有被引爆, 也未出現任何放射性物質洩漏。

其中兩枚氫彈的三硝基甲苯引爆裝置在撞擊地面時爆炸, 造成鈈和鈾兩種放射元素洩漏。 導致2.5平方公里(1平方英里)區域被污染。

第4枚彈頭落在了地中海的某片區域。 美國海軍花了幾個月時間, 最終在離海岸5英里外的海底找到了第4顆核彈。

外媒稱, 如今, 在這片安靜的西班牙海灘上, 警告標示(如圖所示)仍在時刻提醒著遊客不要進入可能的核污染區。

1980年, 美國小石城, “大力神”洲際彈道導彈因燃料洩漏發生爆炸, 3噸重的核彈頭被拋到了100米外, 卻安然無恙。

3。 如果用A原子彈轟炸B原子彈是否能引爆被轟炸的B原子彈?

答案也是不能。

鈾——銀白色金屬, 具有很好的延展性, 熔點1130℃, 化學性質很活潑, 能自燃。

製造原子彈的核裝藥平時一定是存儲在重金屬容器中, 以隔絕輻射。 A原子彈爆炸時的高溫高壓會在毫秒級的時間內把B容器以及鈾昇華(固態變氣態)。 根據鈾具有自燃的特性, 會劇烈燃燒而形成化學爆炸, 但是, B這種情況不是核爆。

4。 核彈受到外界的撞擊、爆炸,

實質上摧毀了發生核爆的條件

有網友這樣分析, 與其說核彈是一種炸彈, 不如說核彈是一套精密的儀器裝置。 當它受到外界攻擊的情況下, 意味著這台儀器受損嚴重, 無法正常工作, 無法執行核起爆的各種指令, “電腦死機了, 軟體硬體都癱瘓”, 更加抑制了核爆炸。

一句話概括, 核武器損毀的越厲害, 離核爆越遠。

(無論是在飛機、直升機、汽車, 還是電梯裡, “核武橄欖球”都與總統形影不離。 )

綜述, 寧可相信有拒絕核爆的啞彈, 也不相信有唯二理由核爆的核彈。 美國總統形影不離的手提密碼箱可以證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