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知何時起,書成了大學的“奢侈品”

大學生的思想國

編輯 | 盛軍

DEC

13

一本書、一把椅子、一杯熱茶、一個人, 安安靜靜看著書。

不知從何時起, 靜下心來看書變成了一種奢侈?走出中學時代, 似乎開始厭倦了看書, 想好好“放縱”自己。 可放縱一段時間覺得無味, 想重拾書, 卻發現書變得“越來越重。 ”

大一下學期經歷過一段非常“頹廢”的生活, 每天去教室一邊聽課一邊玩手機, 對學業上的事也不關心, 忙這忙那的把自己搞得很疲憊。 雖然期末沒掛, 但也不咋地。 後來暑假仔細想想自己的大一生活, 感覺自己一直在瞎忙, 一年下來沒獲得多少東西。 開始思考起了人生,

我是誰?我從哪來?我來幹嘛?這不是段子, 是現實。

大一, 思政老師讓寫一篇文章, 主題為“我來大學幹什麼?”當時寫的核心就兩個字“學習”, 可很快就忘了自己的初衷, 大一的目標變成了期末不掛科。 直到暑假, 因為比較閑, 開始思考自己大一一年到底在做什麼?答案是啥都沒做。 忽然感覺自己在荒廢人生。

大一一年很少將時間花在看書上, 以致現在經常看不進去書, 一本書要斷斷續續看很久, 有時候感覺自己還不如高中, 可能這就是大一“太浪”的代價。

那天上課, 老師談起她大學時代買書花的錢能有十幾萬, 內心感到震撼, 因為自己在書這上面真的很“吝嗇”。 想起小時候, 只要是自己想看的書都會去買。 可現在,

書似乎成了無法消費的“奢侈品”。

認識一位元同級的學生, 他每個月都會從生活費中拿出不少錢去買書, 很佩服他, 每個月的生活費都差不多, 但很難做到他這樣。

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 “在大學學的, 到了社會上可能就值一個煎餅果子的價”, 並不認同這樣的說法, 但如果大學不好好學, 可能連煎餅果子的價都不值。

有時候會想大學到底是什麼?是一個文憑?是找工作的一個籌碼?是又不是。 現實告訴我們, 大學的確在找工作的時候起了很大作用, 但這不是大學的全部。 大學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的東西, 專業、技能、生活等等, 能學多少看各自的“修為”。

但當看一本書變成了奢侈時, 這樣的大學生活不是一個好的生活。

每年考試周(月),

都是學習氣氛最濃的時候。 像一個向上的抛物線, 在考試周(月)達到頂峰, 考試結束又迅速下降。

曾看到老師在朋友圈這樣說:“每年考試周學生都很緊張, 其實老師比你們還緊張, 因為老師不知道你們會什麼?”感到很心酸, 為老師感到心疼, 為自己感到難過, 心疼老師不易, 難過自己不爭氣。

大學的節奏不像高中, 經常會迷茫, 迷茫的時候就問問自己“我來大學幹什麼?”

最後說一句:多看點書, 多學點東西, 四年很快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