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起一個好的公眾號名字,看這一篇就夠了

一個好的名字, 非常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 比如大家第一次聽到江疏影、劉亦菲、張曼玉這樣的名字, 估計大部分人都會懷有好感。

但是如果第一次聽到楊翠花、張鐵蛋等名字, 大家可能會覺得這個人是不是有點俗。 可以看出, 一個好名字, 天然就會有吸引大家注意力的魔力。

通過這兩個案例, 大家就能發現, 取了一個好的公眾號名字, 將會佔有很大優勢。 甚至在沒錢沒資源推廣的情況下, 通過名字就能每穩定獲取每日新增粉絲。 這比那些一些作者每天辛苦寫文章, 結果最後閱讀量不過百, 一天都新增不了10個粉絲的做法輕鬆高效多了。

如果你看到一個公眾號的名字, 一下子就記住了。 後續使用者如果回憶起了他的內容, 想要再去關注這個帳號也會非常容易。 比如“運營控”這個帳號, 之前我在朋友圈看到了他的某篇乾貨文章, 後來我希望再次找到這篇文章,

我直接就搜“運營控”這個名字就能找到了, 特別方便。

生活中, 有些店鋪的名字很容易讓人記住。 甚至有些優秀的店名, 還能勾起人們的好奇心, 比如名為最高人民發院的理髮店, 比如名為“聯邦調茶局”的茶館, 有時候看到這樣的名字, 我們就好奇想進去看一眼。

好的名字應該很容易讓用戶理解, 讓用戶第一眼看到名字後, 就知道這個帳號會寫什麼內容, 從而降低了使用者教育成本。 有一個大號名叫“深夜發媸”, 雖然目前已經做得很棒了, 但是我個人覺得帳號的名字不太好, 首先“媸”這個字特別生僻, 有的人可能會不認識。 其次, 當大家第一眼看到“深夜發媸”這個名字時, 可能不太知道帳號是什麼含義, 因此也很難理解帳號是寫什麼內容的, 這無疑就增加了用戶教育成本。

好的名字應該比較容易傳播, 讀起來朗朗上口, 方便大家口口相傳。

我們在新建一個帳號時, 肯定需要確定帳號定位, 思考我們寫什麼內容, 內容給誰看。 因此我們可以分析目標使用者的屬性,

包括他們的年齡、文化背景、性別比例等資訊, 思考他們常見的生活場景和工作場景, 瞭解他們有哪些精神需求和物質需求, 從而去確定帳號名字。

我們要建立某個領域的帳號, 直接結合這個領取的關鍵字, 再加一個名詞和形容詞組合一下就好了。 比如財經領域的知名帳號, 有“功夫財經”、“麵包財經”等, 都是結合財經這個關鍵字。 比如旅行領域的帳號, “一起去旅行”、“Feekr旅行”、“環球旅行”等, 都是突出了旅行這個關鍵字。 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這是一個非常實用和簡單的取名方式, 大家可以試試。

一個充滿創意的名字, 通常都會引發使用者的關注。 常見的創意取名方式, 主要是諧音式和內涵式。

另一種是內涵式,

就是帳號名字透露出某種內涵點, 讓用戶會聯想到一些其他含義。 比如在北京有一個比較有名的餐飲品牌, 叫做“叫個鴨子”。 其實大部分人都知道“叫鴨子” 的另一層含義, 但是作者就是沖著大家的這個聯想, 取了“叫個鴨子”這個名字。 正式因為這樣一層內涵聯想, 這個名字就比較獨一無二了。

我們知道, 任何一種產品, 包括網站、APP都可以滿足某些用戶的需求。

比如目前非常火的“十點讀書”, 通過這個帳號, 我們幾乎能判斷出帳號的發文時間, 那就是每天深夜十點會發佈讀書音訊。 這樣的名字, 非常有辨識度, 甚至還可以培養用戶的閱讀習慣。

除此之外, 利用數位來取名, 也有很多不錯的帳號, 比如“10分鐘菜譜”、“30秒懂車”等, 都是通過數位, 強調比較短的時間就能讓用戶看到一些精彩知識,或者學習到一些技能。在這個碎片化時間的時代,這些帳號取名方式,將會打中那些渴求利用碎片化時間來學習的人痛點。

。因為作者的名字,本身就是一個招牌,直接利用人名來命名,能直接吸引更多人氣。很多知名的個人類型公眾號,都是通過這個方式命名的,比如一條廣告價值60萬的“咪蒙”,比如著名的財經類帳號“吳曉波頻道”,比如知識型網紅“秋葉大叔”等,類似很多名人,他們的公眾號都是通過自己的人名、藝名來命名。

在開頭,跟大家分享了一個“職場實用心理學”的例子,這個帳號光靠搜索帳號名稱這個管道,每天就有300個新增關注粉絲。這個帳號的成功之處,在於作者是結合詞的搜索熱度來命名。

比如以心理為例,通過百度指數能看到,網友普遍對心理測試、犯罪心理學、幼兒心理等細分領域更感興趣,那麼我們命名帳號的時候,就可以朝這些方向靠。

—END—

作者簡介,以及文章來源。

強調比較短的時間就能讓用戶看到一些精彩知識,或者學習到一些技能。在這個碎片化時間的時代,這些帳號取名方式,將會打中那些渴求利用碎片化時間來學習的人痛點。

。因為作者的名字,本身就是一個招牌,直接利用人名來命名,能直接吸引更多人氣。很多知名的個人類型公眾號,都是通過這個方式命名的,比如一條廣告價值60萬的“咪蒙”,比如著名的財經類帳號“吳曉波頻道”,比如知識型網紅“秋葉大叔”等,類似很多名人,他們的公眾號都是通過自己的人名、藝名來命名。

在開頭,跟大家分享了一個“職場實用心理學”的例子,這個帳號光靠搜索帳號名稱這個管道,每天就有300個新增關注粉絲。這個帳號的成功之處,在於作者是結合詞的搜索熱度來命名。

比如以心理為例,通過百度指數能看到,網友普遍對心理測試、犯罪心理學、幼兒心理等細分領域更感興趣,那麼我們命名帳號的時候,就可以朝這些方向靠。

—END—

作者簡介,以及文章來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