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今滿眼高樓林立,誰還記得曾經存在過的那些房

如今滿眼高樓林立

誰還記得曾經存在過的那些房子呢?

50年代

農村

改革開放不久, 農村大多都是茅草房, 土磚壘的牆, 稻草鋪的頂。

記得姥姥家就是這樣的土磚屋, 三道門四隔間。 下雨天容易漏雨, 要經常地爬到屋頂把朽了的稻草換新。

城市

城裡的紅磚房較多, 平常人家住的都是小兩層, 陽臺大多是公共的, 有些廁所廚房也公共的。

有些結實的老房子, 到今天也依然有人住著。 伍家嶺建湘新村的這棟老房子, 如今依然在。

1959年, 長沙市新建的五一廣場一角。 大街上還沒有醒目的高樓, 也沒有擁擠的交通,

自行車還是人們主要的出行工具。

60、70年代

農村

淘汰了土胚茅草房, 有了瓦房。 瓦房最大的好處, 在於下雨天不容易漏雨了, 屋子也多了, 有灶屋、堂屋。

農村家裡人口多的, 一個房子要修幾間“堂屋”。 沒分家之前一個“灶屋”吃飯, 分了家就各有各的屋子了。

城市

筒子樓是一個時代的標識, 一條走廊連串著無數的單間, 因為長長的走廊兩端通風, 狀如筒子, 故名“筒子樓”。

曾經的筒子樓曾是很多國企職工的宿舍, 如今早已拆除改建, 剩下的也大多成了危舊樓。

很多人在筒子樓出生、結婚, 但也隨著拆遷改建的大潮搬離, 那些承載了長沙數十年歷史記憶的建築也終將消失。

80、90年代

農村

農村淘汰了土磚房, 接著便是紅磚房, 有平房也有小兩層,

不過都比較簡單。

有些講究一點的, 會在外牆刷一層石灰或水泥, 富足一些的家庭還會貼上瓷磚, 看起來又美觀多了。

城市

八九十年代已經有了福利分房, 城市居民住進了單元房, 有了獨立的廚房、廁所, 自成一家, 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公共區域減少, 但鄰里之間的關係也不再像筒子樓那樣親近了。

除了單位分房, 商品房也正式出現了。

商品房更具獨立性, 裝修也各異, 不少年輕人又開始了為結婚買房而煩惱了。 房奴時代已然來臨。

21世紀

農村

21世紀的農村, 小洋樓遍地開花, 外形也更加美觀。

全國各地實施新農村建設, 農村的住房呈現獨家獨棟, 有些甚至堪稱小別墅了。

城市

城市的商品房也越來越多, 且根據裝修、地段而價格飛漲。

電梯房、別墅也如雨後春筍, 房奴大軍雖越來越龐大, 但也印證了大家的生活水準越來越高了~

來源丨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抽出 · 來閱讀此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