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重磅!合川海綿城市建設試點成功!

3月28日下午, 我區海綿城市建設首個試點工程——涪沙路生物滯留帶樣板段順利通過驗收。 根據驗收意見, 該工程全面達到海綿城市設計要求, 有不少創新點, 可以按樣板段標準進入全線施工。

涪沙路生物滯留帶樣板段

涪沙路位於我區城市拓展新區小安溪片區西側, 由區小安溪辦牽頭建設。 道路北聯涪江四橋, 南接片區橫一路和441省道(合安路), 經銅合路上渝武高速, 經南沙路上212省道至北碚;道路寬44米, 雙向6車道, 一期建設2.4公里, 是片區主幹道之一。

該專案相關技術負責人介紹說, 此次試點的兩條生物滯留帶分佈在該道路兩旁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之間, 每條頻寬2.65米。 生物滯留帶為梯型溝, 填方段靠車行道一側設防滲膜保護路基;溝內從下到上分別為DN200導流盲管、30釐米厚礫石層、10釐米厚砂濾層、50釐米厚種植土層。 大縱坡段每5米設置一處擋水堰;每15米設置平、立雨水口以及沉砂井一個,

保障路面雨水排出通暢;暴雨期雨水通過海綿城市專用雨水井蓋溢流至雨水管道系統, 平時雨水通過生物滯留帶過濾後經盲管導流至雨水管道系統。 生物滯留帶採用紅積木、金葉女楨、海桐球、紅葉石蘭球、蔥蘭等常規道路綠化植物, 既有效降低了建設成本, 又能給人帶來愉悅的視覺效果。

“建設海綿城市, 可有效控制雨水徑流, 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城市發展方式, 有利於修復城市水生態、涵養水資源, 增強城市防澇能力, 同時保障城市安全, 提高新型城鎮化的品質。 ”區小安溪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我區正積極開展海綿城市建設, 但是, 全國海綿城市建設正處試點階段,

尚未出臺相關通用規範, 我區海綿城市建設還處於一片空白。 為了保證專案有序、高品質推進, 參與專案的管理團隊多次諮詢市內外海綿城市建設專家, 並與設計、地勘、監理、中控、施工等參建各方反復探討試驗, 不斷優化涪沙路生物滯留帶設計方案, 力求項目設計、施工過程趨於完美, 確保工程品質。

該負責人表示, 涪沙路生物滯留帶樣板段建設, 是我區為在城市道路建設中融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進行的首次探索與實踐, 並取得了明顯成效。 該樣板段順利通過驗收, 不僅實現了我區海綿城市建設零的突破, 而且為在今後的城市道路建設中融入、推廣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提供了極具借鑒性的優秀範本。

新合川報 今日合川網編輯;合川日報 記者 胡吉平 通訊員 劉瀾 姜方紅

喜歡請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