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Z博士的腦洞|習特會,做對手不如做對家

中美兩國領導人習近平主席與特朗普總統的會面, 選在了4月, 正值特朗普百日執政在際, 選在了佛羅里達海湖莊園, 特朗普的私人宅邸。

說起來仿佛有私密性質, 其實, 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這裡。

特朗普怎麼看中國?

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本來就是個飽受爭議的人物。

在競選期間, 特朗普提出過許多讓主流媒體“大跌眼鏡”的主張。 他勝出後, 人們開始猜測那些不過是“競選語言”, 博人眼球而已, 不會真正實施。 然而, 2017年1月20日, 特朗普宣誓就職美國第45任總統, 上任兩月餘, 已簽署13項總統行政令、12項總統備忘錄,

涵蓋了其在大選中提及的大部分經濟政策。 執政理念及政策框架初見端倪。

而在其中, 世界上最為重要的中美關係, 將如何發展?成為全球最令人矚目的問題。

特朗普的競選過程充滿著極其“接地氣”的短語“金句”。 中國則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特朗普宣佈參選美國總統, 便揚言要“帶領美國擊敗中國”。 兩個月後, 一段三分鐘的視頻在網上躥紅, 剪輯了特朗普在各種場合談到中國, 視頻裡, 他說了234次“China”。 2016年初共和黨辯論中, 面對主持人一個提問, 特朗普在40餘秒的時間內說了15個“China”。 這頻率, 完全停不下來。 可見其對“中國”問題的重視程度。

當然, 這些評論多半是對中國的不滿意。 比如說, 中國人搶走了工作。 “因為中國, 我們失去了5萬個製造業工作機會,

甚至是700萬個工作機會”;中國人搶走了貿易。 “我們與中國的貿易是非常不平衡的, 今年我們對中國的貿易赤字是5050億美元”;中國人搶走了錢。 “我們的經濟實力比他們強大, 我們的商品來自中國。 我們同中國有那麼大的貿易量, 在和中國做生意時, 他們向我們徵稅。 ”這也導致了最負盛名的——聲稱要對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徵收45%的稅。

特朗普眼中的智商逆差

但其實這樣看並不全面。 特朗普並不是像許多人想的那樣, 旨在關上對中國的大門。 “我有很多朋友與中國做生意, 有著與中國打交道的特權, 每年從中國賺數百萬美金, 我愛中國, 我愛中國人。 ”的確, 他願意和中國做生意, 自家商店裡的許多商品也都是中國製造。

而且, 特朗普對中國的不滿意並不源自於對中國的不屑一顧。 正好相反, 可能更是源自於對中國政策的贊同。 在參加脫口秀節目時, 特朗普說:“你知道什麼是(中美)最大的逆差麼?是智商!他們的領導人更聰明, 而我們的不聰明, 我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

要知道, 特朗普日常的說話風格是這樣的。 比如, 對於希拉蕊在電視辯論期間上廁所遲到, 他說“噁心”;對於黨內競選對手布希家族的傑布, 他說“太可悲了, 讓人不忍直視”, “接近於無能”, “笨得像塊石頭”;對於反對他的沙烏地阿拉伯王子、億萬富豪, 他說“弱智的阿勒瓦利德•本•塔拉勒王子企圖用他老爹的錢控制美國的政客們。 我當選後, 他就別想。 ”

所以, 雖然針對中國,

卻不應忽略其流露出恨鐵不成鋼的讚賞。 當然, 這是他還沒有當總統的時候說的話。 智商有差距的人, 顯然不是他。

但是現在, 終於有了機會, 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 在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而且聰明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背景下, 和造就智商逆差的對手進行談話。

不亦爽乎。

特朗普的法寶——不確定

特朗普對自己的最大信心, 來自於他的“不確定(unpredictable)”性。 無論在特朗普早期對自己的商業經驗總結中, 或者是在其收視長紅的真人秀節目“飛黃騰達(The Apprentice)”中, 他都表現出極大的不確定性, 常常改變規則, 讓周遭無法知道自己的真實想法, 無法預測自己的未來行動, 甚或可以依此進行“裝腔作勢”的嚇唬, 從而從這種不確定性中取得最大收穫。

從所有描述看來, 他也對這種“不確定性”非常迷戀, 認為這是自己的一種智慧表現。

前例已經明顯。

美國主流媒體在特朗普競選期間從未看好他, 不斷冷嘲熱諷, 結果被現實打臉後, 惱羞成怒, 仍然對特朗普大罵不絕, 甚至說他有精神疾患。

特朗普起初或許試圖與媒體緩和關係, 畢竟總統需要媒體。 但將“反對派”收歸旗下並非易事, 何況媒體們半推半就沽名釣譽。 特朗普於是採取了完全相反的策略, 與媒體們極端對立, 並“撕”上檯面, 當CNN面帶輕蔑笑容的問他:“聽說你說我們是fake news?”特朗普更輕蔑的笑說:“不, 我說的不對。 你們是very fake news。 ”好吧, 再也沒法談話了。

但正因為如此, 媒體反而被逼上絕路, 因完全被這種“對立性”標籤所束縛, 可能會失去公信力, 致使進一步抨擊特朗普的意義和影響事實上減小。

接著,特朗普在第一次國會演講上取得了一次“勝利”。他的演講並未脫離素來的主張,但整體稍微圓潤些,並且將過去一些過於尖銳的說法加以稍稍修飾,即贏得了媒體的大加讚賞。CNN也破天荒地正面宣傳。

適履未必非得削足。

較之長期磨合發展關係,不能不說這也是一種交往的好方法。

棋逢對手

與中國,在此之前,雙方也已經有過一個無言的交鋒。

當“不確定”戰略來到了政治外交場所,“不確定”帶來的商場上濃厚的博弈氣氛,把全球都帶入了一場德州撲克大賽中。

日本應該受到了不小驚嚇。“日美同盟”歷來被日本認為重要、核心、牢不可破。但是,特朗普退出TPP,對日美同盟態度的不那麼熱情,一定讓安倍夙夜難寐。至於其它傳統盟國,也不同程度的遭到了非難和冷落。掛人家電話,拒絕握手,想不理你就不理你……

雖然不知道手中握牌,但是最大莊家的姿態已經牽涉住了整個局面。

對中國,特朗普出了一記“狠招”。他接了蔡英文的電話。

台海問題是中國的敏感問題中的敏感問題。牽涉到的,是國家安全、領土完整、民族感情、文化傳承、歷史糾葛,一言難盡。但對於中國人而言,也很簡單,一言以蔽之,一個中國,一點都不能少。

雖然是候任總統,特朗普可以假裝自己還不是個大權在握的大人物,但是蔡英文的電話,顯然是打給未來美國總統特朗普,而不是富翁特朗普、或者真人秀明星特朗普的。特朗普接了,聊了,掛了,推了。

一推天下白。特朗普想看看對手的底牌。

對手面無表情。

特朗普添油加醋煽風點火,嘿,對手,看起來我牌超好,你要不要表示點啥?

對手面無表情。

最好的對策。

因為當我沉默,說明我沒有後路。但我不說,一說出來,局就破了,必須拿出成本去兜底。我不說,心跡互照,都明白,卻留出生天,還有一萬種繼續的可能。

特朗普棋逢對手。

不如做對家

特朗普是個狠角色,否則他不能在一眾人精中脫穎而出。我們不要否認這一點。美國人民更不要否認這一點,因為那將等同於否認他們自己。

但是,雖然特朗普勵精圖治,但是挫折也不小。

所謂的“禁穆令”受到了了主流媒體和精英們的圍追堵截。儘管這項行政令中的幾個國家其實是在奧巴馬任上確認,並經由國會通過,說對美國安全有危害的。而民意調查也發現,一半以上的人支持“禁穆令”。

第一輪試圖廢止奧巴馬醫改法案也流產了。而且是在共和黨擁有總統、參議院多數、眾議院多數的情況下發生的。也就是說,黨內的反對聲浪潮就相當大。

特朗普團隊的前國家安全顧問弗林還沒坐穩就被“辭職”,現在還被追著問罪“通俄”。

美國政治結構的設計,對個人的制約相當強。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特朗普想要大改革,路徑是利用新媒體等,把一切所謂精英的內在玩法“顯化”,博弈一定會很兇狠。

對於特朗普來說,其基本盤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他的基本盤,就是那些中、下層的藍領,等著工作機會,等著財政擴張,等著基礎建設。

可是,基礎建設,財政擴張,減稅,加息,貿易需要的美元弱勢,一切都根本有內生矛盾嘛。

是,你是大莊家。是,你氣勢如虹。是,你技術很精。

但是你牌不好,從牌面上就已經能夠看得出了。怎麼辦呢?

很簡單。牌勢已定,但我們不是非玩德州撲克不可呀。我們可以玩橋牌。

只要你找到最合適的對家。

可合作的基礎大有可為

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是政府為數不多的能夠支持增長的政策工具之一。此外,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還有利於提高效率和生產力。有研究顯示,投資在公共交通基礎設施上的每1個美元所產生的經濟回報為4美元。奧巴馬其實就一直試圖擴大國內基礎設施投資來幫助復蘇經濟。

何況,美國的基礎設施真的需要建設和改善了。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競爭力報告》指出,基礎設施品質方面,美國位居全球第19位,排在西班牙、葡萄牙和阿曼之後。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ASCE)在2013年對美國基礎設施綜合評測結果為D+,並估算至2020年,美國需投資3.6萬億美元升級交通基礎設施。根據美國交通部資料,僅地表交通基建投資缺口就高達9000億美元。

到了特朗普這兒,此問題的迫切性就更強烈了。

那麼,猜猜誰是這個世界的基建工程小能手?對外承包工程是中國企業參與海外基礎設施投資的傳統方式。根據2015年美國《工程新聞紀錄》,世界前四大工程承包商是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中國鐵路建築總公司、中國交通建設集團,被中國包圓了。

在美國,中國的基建能力也是杠杠滴。美國是中國企業對外承包工程的十大市場之一。中建美國的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大橋、曼哈頓富爾頓交通中心等項目由中建完成,還獲得了不少重大獎項。

糾結於貿易順逆差?何不看看投資。2015年,中國對美投資就逾一千億美元,超過了美國對中國投資。中美雙邊貿易投資為美國創造了約260萬個就業崗位,幫助每個美國家庭平均每年減少850美元開支。

當特朗普還在為被去工業化困擾的藍領工人疾呼時,中國企業也做出了實質貢獻。福耀玻璃近年來在密西根和俄亥俄投資的生產基地創造了接近4000個美國工作崗位。

後記

“中美兩國合作好了,可以成為世界穩定的壓艙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

近日,美國新任國務卿蒂勒森在會見習近平主席時表示,美方願本著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發展對華關係,不斷增進美中相互瞭解,加強美中協調合作,共同應對國際社會面臨的挑戰。這與中國所提倡的“新型大國關係”不謀而合。

“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中美兩國合則兩利,鬥則俱傷。”

中美兩國有著不同的歷史背景,不同的發展歷程,也有著不同的價值文化理念。許多矛盾的產生,有著複雜的內外因素和不可抗力。與此同時,雙方在全球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合作,互利共贏的基礎既有廣度又有深度。不管在政治上或經濟上,都需要用更全面和宏大的視角觀看,籌畫之時需要小心利弊往往相倚。

“寬廣的太平洋兩岸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

中美雙方都為著自己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和福祉服務,或有微觀矛盾,但宏觀意旨其實一致。增進互信,管控分歧,擴大利益契合點,求同存異,求同化異,才是正途,亦能共同走向坦途。

世界這麼大,牌局有的打。尤其是當下,全球經濟仍舊飄搖,地區衝突按下葫蘆起了瓢,價值還是價值觀傻傻分不清楚。不一定要做朋友,但一定不要做敵人。唯有放下一些,方能共渡難關,唯有攜手同行,方能走出困局。

做對手,不如做對家。

(作者萬喆為經濟學家,澎湃特約評論員)

致使進一步抨擊特朗普的意義和影響事實上減小。

接著,特朗普在第一次國會演講上取得了一次“勝利”。他的演講並未脫離素來的主張,但整體稍微圓潤些,並且將過去一些過於尖銳的說法加以稍稍修飾,即贏得了媒體的大加讚賞。CNN也破天荒地正面宣傳。

適履未必非得削足。

較之長期磨合發展關係,不能不說這也是一種交往的好方法。

棋逢對手

與中國,在此之前,雙方也已經有過一個無言的交鋒。

當“不確定”戰略來到了政治外交場所,“不確定”帶來的商場上濃厚的博弈氣氛,把全球都帶入了一場德州撲克大賽中。

日本應該受到了不小驚嚇。“日美同盟”歷來被日本認為重要、核心、牢不可破。但是,特朗普退出TPP,對日美同盟態度的不那麼熱情,一定讓安倍夙夜難寐。至於其它傳統盟國,也不同程度的遭到了非難和冷落。掛人家電話,拒絕握手,想不理你就不理你……

雖然不知道手中握牌,但是最大莊家的姿態已經牽涉住了整個局面。

對中國,特朗普出了一記“狠招”。他接了蔡英文的電話。

台海問題是中國的敏感問題中的敏感問題。牽涉到的,是國家安全、領土完整、民族感情、文化傳承、歷史糾葛,一言難盡。但對於中國人而言,也很簡單,一言以蔽之,一個中國,一點都不能少。

雖然是候任總統,特朗普可以假裝自己還不是個大權在握的大人物,但是蔡英文的電話,顯然是打給未來美國總統特朗普,而不是富翁特朗普、或者真人秀明星特朗普的。特朗普接了,聊了,掛了,推了。

一推天下白。特朗普想看看對手的底牌。

對手面無表情。

特朗普添油加醋煽風點火,嘿,對手,看起來我牌超好,你要不要表示點啥?

對手面無表情。

最好的對策。

因為當我沉默,說明我沒有後路。但我不說,一說出來,局就破了,必須拿出成本去兜底。我不說,心跡互照,都明白,卻留出生天,還有一萬種繼續的可能。

特朗普棋逢對手。

不如做對家

特朗普是個狠角色,否則他不能在一眾人精中脫穎而出。我們不要否認這一點。美國人民更不要否認這一點,因為那將等同於否認他們自己。

但是,雖然特朗普勵精圖治,但是挫折也不小。

所謂的“禁穆令”受到了了主流媒體和精英們的圍追堵截。儘管這項行政令中的幾個國家其實是在奧巴馬任上確認,並經由國會通過,說對美國安全有危害的。而民意調查也發現,一半以上的人支持“禁穆令”。

第一輪試圖廢止奧巴馬醫改法案也流產了。而且是在共和黨擁有總統、參議院多數、眾議院多數的情況下發生的。也就是說,黨內的反對聲浪潮就相當大。

特朗普團隊的前國家安全顧問弗林還沒坐穩就被“辭職”,現在還被追著問罪“通俄”。

美國政治結構的設計,對個人的制約相當強。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特朗普想要大改革,路徑是利用新媒體等,把一切所謂精英的內在玩法“顯化”,博弈一定會很兇狠。

對於特朗普來說,其基本盤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他的基本盤,就是那些中、下層的藍領,等著工作機會,等著財政擴張,等著基礎建設。

可是,基礎建設,財政擴張,減稅,加息,貿易需要的美元弱勢,一切都根本有內生矛盾嘛。

是,你是大莊家。是,你氣勢如虹。是,你技術很精。

但是你牌不好,從牌面上就已經能夠看得出了。怎麼辦呢?

很簡單。牌勢已定,但我們不是非玩德州撲克不可呀。我們可以玩橋牌。

只要你找到最合適的對家。

可合作的基礎大有可為

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是政府為數不多的能夠支持增長的政策工具之一。此外,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還有利於提高效率和生產力。有研究顯示,投資在公共交通基礎設施上的每1個美元所產生的經濟回報為4美元。奧巴馬其實就一直試圖擴大國內基礎設施投資來幫助復蘇經濟。

何況,美國的基礎設施真的需要建設和改善了。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競爭力報告》指出,基礎設施品質方面,美國位居全球第19位,排在西班牙、葡萄牙和阿曼之後。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ASCE)在2013年對美國基礎設施綜合評測結果為D+,並估算至2020年,美國需投資3.6萬億美元升級交通基礎設施。根據美國交通部資料,僅地表交通基建投資缺口就高達9000億美元。

到了特朗普這兒,此問題的迫切性就更強烈了。

那麼,猜猜誰是這個世界的基建工程小能手?對外承包工程是中國企業參與海外基礎設施投資的傳統方式。根據2015年美國《工程新聞紀錄》,世界前四大工程承包商是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中國鐵路建築總公司、中國交通建設集團,被中國包圓了。

在美國,中國的基建能力也是杠杠滴。美國是中國企業對外承包工程的十大市場之一。中建美國的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大橋、曼哈頓富爾頓交通中心等項目由中建完成,還獲得了不少重大獎項。

糾結於貿易順逆差?何不看看投資。2015年,中國對美投資就逾一千億美元,超過了美國對中國投資。中美雙邊貿易投資為美國創造了約260萬個就業崗位,幫助每個美國家庭平均每年減少850美元開支。

當特朗普還在為被去工業化困擾的藍領工人疾呼時,中國企業也做出了實質貢獻。福耀玻璃近年來在密西根和俄亥俄投資的生產基地創造了接近4000個美國工作崗位。

後記

“中美兩國合作好了,可以成為世界穩定的壓艙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

近日,美國新任國務卿蒂勒森在會見習近平主席時表示,美方願本著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發展對華關係,不斷增進美中相互瞭解,加強美中協調合作,共同應對國際社會面臨的挑戰。這與中國所提倡的“新型大國關係”不謀而合。

“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中美兩國合則兩利,鬥則俱傷。”

中美兩國有著不同的歷史背景,不同的發展歷程,也有著不同的價值文化理念。許多矛盾的產生,有著複雜的內外因素和不可抗力。與此同時,雙方在全球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合作,互利共贏的基礎既有廣度又有深度。不管在政治上或經濟上,都需要用更全面和宏大的視角觀看,籌畫之時需要小心利弊往往相倚。

“寬廣的太平洋兩岸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

中美雙方都為著自己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和福祉服務,或有微觀矛盾,但宏觀意旨其實一致。增進互信,管控分歧,擴大利益契合點,求同存異,求同化異,才是正途,亦能共同走向坦途。

世界這麼大,牌局有的打。尤其是當下,全球經濟仍舊飄搖,地區衝突按下葫蘆起了瓢,價值還是價值觀傻傻分不清楚。不一定要做朋友,但一定不要做敵人。唯有放下一些,方能共渡難關,唯有攜手同行,方能走出困局。

做對手,不如做對家。

(作者萬喆為經濟學家,澎湃特約評論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