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隴南市成縣陳院鎮走上致富新路子

原標題:打造農村田園綜合體發展現代觀光休閒農業

成縣陳院鎮走上致富新路子

陳院鎮正在著力打造農村田園綜合體。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 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近日, 記者在隴南市成縣陳院鎮採訪時看到, 經過近年來的不懈探索和實踐, 陳院鎮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這裡的新模式、新產業初步展現了鄉村振興的圖景。 目前, 陳院鎮正在著力打造農村田園綜合體,

大力發展觀光休閒農業, 描繪著新時代美好的鄉村畫卷。

調整產業結構從單一向多元化發展

隴南市地處我省東南部, 為甘肅唯一長江流域地區, 因其自然生態良好, 享有“隴上江南”之美稱。 而成縣綠色生態優勢明顯, 是全國的核桃最適宜生長區, 也因為核桃而榮獲“中國核桃之鄉”的美譽。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 提振了成縣農民的發展信心。 雖然成縣核桃遠近聞名、農民收入也節節攀升, 但單純種核桃賣核桃已經無法滿足這裡的發展雄心。

產業單一, 一直是制約不少農村發展的短板, 在陳院鎮天梁農業產業綜合示範園, 不僅將核桃產業做大, 還扶持各類農民合作社, 發展林下種養殖經濟, 套種桔梗、苦參等中藥材4200畝,

通過招商引資建成200畝金銀花種植基地一處, 引進千畝油牡丹種植基地專案, 同時, 在牡丹園內試養殖散養土雞。 通過調整產業結構, 以核桃產業為主, 中藥材種植為輔的林下立體種養殖模式已初具規模。 日前, 天梁農業產業綜合示範園園區順利通過了國家3A級景區的驗收。

觀光農業成為新的增長點

這些顯然還不夠, 鄉村振興還呼喚農村發展多層次的新產業。 當下, 陳院鎮正以“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為發展目標, 以產業旅遊和生態旅遊為切入點, 逐步使農業觀光旅遊成為全鎮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陳院鎮梁樓村, 村裡的漁樂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投資1800萬元, 流轉土地100畝, 建成養殖休閒垂釣、旅遊觀光、餐飲服務、特色養殖、果蔬採摘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型合作社。

目前, 以養殖區、垂釣區、餐飲區、娛樂區和電商產品線下體驗館為主的“四區一館”已建成運營。 下一步, 合作社將著力打造以生態產業觀光為主的果蔬產品採摘園, 不斷拓寬經營範圍, 解決更多就業崗位, 幫帶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

“三變”模式讓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調整產業結構的最終目的在於帶動當地農民富起來, 在陳院鎮採訪時記者瞭解到, 陳院鎮探索實行了以村組一體化為基礎, 著力激發鄉村發展新動能;以強化“三資”管理促進“三變”助農增收的模式, 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在漁樂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運營過程中,

著力突出“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經濟發展模式的帶貧致富作用, 讓群眾既有土地流轉的收入(每畝1000元)又有入股分紅, 還有務工收入。

陳院鎮黨委書記楊朝輝告訴記者, 以天梁農業產業綜合示範園為例, 自從示範園建設以來, 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是流轉土地每畝可為群眾增收3400元。 二是引導貧困戶8戶37人以資產、現金、土地“三資”入股, 按照“專合組織+集體經濟+貧困農戶”的模式, 貧困戶以土地入股, 實現了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三變”改革目標, 建立健全了“利益捆綁”連接機制, 按股份享受經營收益, 貧困戶年均分紅1000元, 經營者獲得經營收益後拿出10%-15%用於村級公益事業;三是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

公司為農戶提供種子、幼苗及技術服務, 合作社引導周邊群眾種植金銀花和油用牡丹, 大幅提高土地收益;四是金銀花和油用牡丹加工廠建成後, 可以吸納園區內富餘勞動力進廠務工, 群眾的增收管道將進一步拓寬。

文/圖 記者 王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