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餘光中親述寫鄉愁詩的真正原因,和你老師教的一樣嗎?

餘光中第9屆華人詩會, 並將領取“當代詩魂金獎”。

餘光中 葛躍進 攝

當時, 瘦小的余光中滿頭華髮, 就如他詩中所寫的“掉頭一去是風吹黑髮, 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 她的妻子小他3歲, 看上去優雅有韻味。 一個是福建人, 一個是江蘇人, 卻發現兩人交談用四川話。 範我存說, 這是他們“抗戰”時期生活在四川養成的習慣。 幾十年來無論是生活在臺灣、香港還是美國, 一直都說四川話。

那是余光中夫婦是第一次來金華。 他說從杭州坐汽車一路南下, 沿途經過的地方給他產生很多歷史的聯想, 過義烏想起了駱賓王,

到金華又想到了李清照、黃賓虹。

為何寫鄉愁詩?他這樣說

在金華參會期間, 餘光中接受了金華晚報記者羅江的採訪, 並談到了鄉愁詩歌的話題。

餘光中與金華晚報記者羅江交談

“當我死時, 葬我在長江與黃河之間, 白髮蓋著黑土, 在最美最母親的國土。 ”餘光中的詩歌作品近千,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吟誦鄉愁, 因此被定位為“鄉愁詩人”。

“鄉愁的詩我確實寫過很多, 或者和歷史感有關係, 或者和對古代中國的嚮往有關係。 那是因為我到了海峽那一邊, 又到美國去讀書、教書, 離自己的故鄉越來越遠, 於是我只能在祖國文字和中國古典文學裡尋找精神寄託。 我自己形容我寫這些東西是為我失落的靈魂喊魂。 ”

“不過我每次回來,

碰到許多讀者包括很多大學生都說, 我會背《鄉愁》, 一方面我當然很高興, 另一方面我也懷疑, 他們對我的認識是否只限於此。 所以我覺得不妨多看看我別的作品。 ”

餘光中的漢魂唐魄

對故土如此魂牽夢縈的餘光中, 也曾強烈地主張西化。 直到中年以後, 他才真正回歸傳統, 把詩“伸回那塊大陸”。

“中國作家, 應該認識兩個傳統。 一個是‘詩經’以來的大傳統, 一個是‘五四’以來的小傳統。 如果不瞭解大傳統根本沒有根底, 如果不瞭解小傳統又未免太古香古色, 比較不容易來反映現代的東西。 除了這兩個傳統之外, 外國的文化、文學都應該瞭解一些, 這樣比較有世界觀。 如寫詩, 西洋的風格、技巧都應該拿來實踐。 我一直覺得,

到西方取經, 如世紀以來中國留學生到歐美, 就像去學冶金術, 可這礦還是在中國, 學到這些技巧, 可是真正安身立命和發揚光大的, 還是在祖國的泥土上。 所以我一向覺得, 純粹的孝子恐怕只能重複祖先, 純粹的浪子就一去不歸, 往往浪子回頭他知道好歹, 他也閱歷過外國, 然後再回頭看祖先的家當會看得更清楚些。 ”

余光中曾在文章裡寫過:“燒我成灰, 我的漢魂唐魄仍然縈繞著那片厚土。 那無窮無盡的故國, 四海漂泊的龍族叫她做大陸, 壯士登高叫她做九州, 英雄落難叫她做江湖。 ”

“中國文化對所有的‘龍族’都有著無法擺脫和割捨的影響。 說話用‘國語’, 吃飯用筷子, 要過端午節、中秋節, 這些能改得掉嗎?我慶倖自己在離開祖國大陸時已經21歲。

我受過傳統《四書》、《五經》的教育, 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學的薰陶, 中華文化已植根於心中。 ”余光中跟記者說。

作者:羅江 葛躍進 方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