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周小川:數位普惠金融服務將給予結構性信貸政策傾斜等激勵機制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今日(3月10日)召開,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答記者問時談到, 從全球來看中國在數字普惠金融方面已經走在前列, 但是仍然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需要發揮科技力量, 疏通政策制度方面障礙。

2016年全球G20峰會在中國杭州召開, 在此次峰會上, 發佈了由中國參與制定並推動的《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

周小川表示, 從普惠金融來講, G20已經闡述了若干年。 全球經濟危機後, 全球經濟發展更多依靠新興市場, 金融服務需要更多惠及大眾。 “經濟復蘇的過程中不能只看老牌發達國家,

同時應該將資源更多地引導到發展中國家。 特別是面向弱勢群體, 金融服務應更多向這方面傾斜。 ”周小川稱, 目前中國已經在多方面開展基層金融服務, 包括農村信用社、三農服務、社區金融服務、支付手段等等。

全球普遍共識認為, 對於社區、邊遠地區的金融服務最有效的辦法是利用數位技術網路和移動設備。 周小川表示, 央行和業界會共同遵循這一服務方向, 其中更為重要的是業界, 包括傳統金融行業, 例如銀行業、特別是小型金融機構, 對此政府和央行層面希望給予一定激勵機制。 除金融機構外, 科技類企業也應遵循該方向提供技術支援, 逐步改變貧窮、偏遠地區和基層地區的金融服務不足現象。

目前, 包括肯亞利用手機發展普惠金融等地區的經驗已經被關注和借鑒。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表示, 在數字普惠金融方面中國已經走在世界前列, 當前更多強調在農村邊遠地區, 讓廣大農民享有存款、貸款、匯款、支付、保險、查詢等基本金融服務, 讓觸達邊遠地區的基本金融服務在扶貧攻堅和改革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並且在提供服務過程中注意金融安全, 將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G20峰會期間, 螞蟻金服總裁井賢棟曾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業界談普惠金融多年, 但在具體推進過程之中, 有幾個核心難題很難解決, 第一, 如何有效地觸達更多的用戶, 覆蓋用戶的問題, 覆蓋的成本能否合理且和可持續。 第二, 資訊獲取的成本,

如何提高資訊透明度, 降低風險管理的成本。 這是兩大難題, 但今天可以利用數位技術以可持續的方式解決這兩個問題。

周小川同時也指出, 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和普及尚有較大的潛力。 目前, 科技力量發揮不充分, 仍有較多政策制度方面的障礙, 通過改革開放學習全球中普惠金融的先進經驗是黨中央國務院扶貧攻堅任務的主要內容。 “在激勵政策方面, 其中貨幣政策中, 結構性信貸政策傾斜、扶貧再貸款也會在這個層面給與支持。 ”周小川說。

此前, 在2016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上, 易綱層披露了《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的8條內容。 分別是:宣導利用數位技術推動普惠金融發展;平衡好數位普惠金融發展中的創新與風險;構建恰當的數字普惠金融法律監管框架;擴展數位金融服務基礎設施;採取盡責的數字金融措施保護消費者;重視消費者數位技術知識和金融知識的普及促進數位金融服務的客戶身份識別;監測數字普惠金融進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