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人工智慧讓人類收手

by 楊學成

今天晚上, 有幸作為北郵研究生會舉辦的「科技創新沙龍」嘉賓, 與小米生態鏈的高管們一起, 為北郵的學子們奉獻了一場小型講座, 我的演講題目是「智慧蝶變正當時」。

互聯網化的過程就是資料化的過程, 一旦有了資料的加入, 人的行為就會發生改變, 比如原先我們不知道自己每天走了多少步, 現在不但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 還知道朋友走了多少步, 這就產生了微信運動裡成千上萬的「計步黨」, 玩的不亦樂乎。

資料化只是第一步, 資料聯網或者簡稱「數聯網」是接下來的第二步進化路徑,

資料聯網將使得資料跨界流動, 從而引發大範圍的資料雜交, 繼而使得傳統業態塌陷, 我把這個稱作「資料塌陷」。 由此, 每個人都有了一個「資料孿生體」, 相當於每個人都有一個甚至多個「阿凡達」(Avatar)。

資料孿生體的要義在於, 它能擺脫時間和空間對於我們的束縛, 我們可以將這個資料孿生體通過資料傳輸網路在任何時候投射到任何地方中去, 相當於拓展出來了一個原子與比特相互纏繞的平行宇宙。 我們人類, 包括其他的生物和物體, 都將同時活在不同的維度空間裡。

資料孿生體的誕生, 讓沒有生命的東西變得有生命, 讓有生命的變得有靈性。 倘若一隻喝水的杯子被資料化了, 那麼這只杯子就具備了資料孿生體, 再把很多杯子們的資料孿生體聯網,

就構建起了「杯聯網」, 最終杯聯網中的每一隻杯子都會越來越智慧, 仿佛擁有生命。 倘若依據同樣的方法資料化一隻狗, 就有可能構建起狗狗相聯的「狗聯網」, 再把「人聯網」與狗聯網相互連結, 那就可以「人狗對話」了, 狗會越來越有靈性, 當然, 很有可能人同時擁有了更多的「狗性」。

不管是生物化還是靈性化, 資料孿生體的進化過程都會引發人與世界的對話模式變革。 過去, 人與世界的對話模式是人遷就人的發明物(例如, 機器)的結果。 比如, 為了跟電器交互, 人需要點按各種開關, 為了跟電腦交互, 人需要會用鍵盤和滑鼠, 為了跟智慧手機交互, 人需要觸控式螢幕幕。 這些交互都不是最自然的方式,

都是人為了控制或者命令機器而遷就機器的結果。

未來, 人不必遷就機器, 人機互動將會像人人互動一樣自然, 所以自然語言、肢體語言、面部表情將替代手的點(滑鼠)、按(鍵盤)、摸(螢幕), 把手收回來, 回到人與人的自然交互邏輯之中。 當然, 機器在這個過程中也將同步贏得尊嚴, 不會再是人類命令的物件, TA們將獲得與人類一樣的對這個世界的「話事權」。

結論:萬物皆流, 唯變不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