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

棗子落地紅韓立建

我的家鄉在魯西的一個農村小鎮, 老家保存完整的宅院裡幾乎都有棗樹。 兒時, 每年逢打棗時節, 孩子們都會爭先恐後撿拾紅豔豔的大棗, 衣服兜裡已經塞得鼓鼓囊囊, 嘴裡仍舊吃個沒完沒了。

當兵以後, 我很久沒有吃到剛摘的新鮮大棗了, 尤其是奶奶家裡那三棵大碗口粗的棗樹上結的果子。 而今, 我隨隊出國執行維和任務已有半年之久,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 總會憶起兒時在奶奶目光注視下, 麻溜爬到屋頂打棗的情景。

奶奶一共有六個孫子, 加上大伯家的三個哥哥, 我排行小五。

從我孩提記事起,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以後, 奶奶家的老屋陽臺上都會陸續晾曬棗子。 這些棗子都是被大風吹落後, 奶奶一個一個撿到籃子裡的。 而樹上的棗子成熟後, 奶奶總會提前通知, 讓孫子們約在同一天去打棗——那個時候對我來說是最美好的童年時光。

我上中學的時候, 幾乎每週末都去奶奶家, 奶奶總會從床下的箱子裡拿出水果給我吃。 趕上秋收時節, 尤其家裡農忙顧不上我們兄弟的時候, 奶奶還會把飯菜準備好, 在自己家的路口等著我們兄弟放學。

有一年的秋天, 父親外出打工沒有回家, 奶奶和母親帶著我們哥仨一起在地裡收花生。 那時候收完花生直接堆積在田地裡, 而後用大竹筐甩花生秧子,

將飽滿的花生留在框裡, 花生秧在田地裡晾曬後留作家畜飼料。

那天, 一直忙到太陽落山, 為了防止打好的花生丟失, 奶奶帶著我們直接在地裡支起了帳篷、鋪好了被褥, 連夜看守著勞動成果。 夜裡, 就著鹹菜、吃著燒餅、看著繁星, 伴著奶奶講的故事, 我不知不覺進入了夢鄉……

忙完秋收, 我和奶奶一起回家, 發現院子裡一片狼藉, 棗樹枝葉落了一地。 聽鄰居說是村裡那幾個父母都管教不了的孩子趁奶奶不在家時翻牆入院偷偷打棗, 我火冒三丈, 在院子抄起一根木棒就要去打架。 緊要關頭, 奶奶一把拉住我, 心平氣和地說:“這幫孩子也沒把棗樹砍掉, 誰吃不是吃, 沒必要去追究。 ”奶奶一番話讓我冷靜了下來, 找來掃帚清理一片狼藉的院落……

現在想想, 奶奶的一番話, 讓兒時的我懂得了如何去寬容別人, 更讓我懂得了做人應該有一個寬廣的心胸。

時至今日, 我依然記得奶奶坐在院落的大棗樹下, 給我聊起街坊鄰居去北京旅遊的場景。 “聽說天安門前老多人了, 城樓也很高!”望著奶奶滿是皺紋的臉龐, 當時的我頓悟, 奶奶是渴望到首都北京走一走、看一看, 這或許是老人家一輩子的心願。

說心裡話, 2011年在北京學習的一年裡, 我就想把家人接到北京看看天安門, 特別是年邁的奶奶。 但是, 一輩子在魯西農村勤儉持家的奶奶, 習慣了農村的生活, 更深知出門有諸多不便、花銷又多, 不想給兒孫添負擔, 說啥也不肯出遠門, 這件事就暫時擱置起來。

2015年5月初,

我有幸入選中國第3批赴馬里維和部隊大名單。 出國前, 回家探親的那幾天, 年近九十的奶奶每天早上為我做雞蛋荷包, 並坐在一旁靜靜地看著我吃完。

“奶奶, 等我維和回來, 咱們一起去北京天安門好不!”

“好!有孫子這句話, 聽著都高興!”奶奶滿臉笑容, 連連點頭。

2016年5月底, 我結束一年的海外維和任務期回國。 探親休假與家人團聚, 第一個議題就是全家人一個不落去北京天安門, 全家人一起在天安門前照張全家福留紀念。 可那段時間正值北京旅遊高峰期, 再加上天氣炎熱、路途遙遠, 考慮到奶奶的身體狀況, 計畫推遲到了年底。

2017年春節假期, 我在家中接到了重返非洲馬里第二次執行維和任務的通知, 這也讓我更加堅定了利用假期帶奶奶去北京天安門的決心——趁著奶奶身體硬朗、精神抖擻,

幫奶奶圓了這輩子唯一的心願。

農曆大年初一早上, 全家人給奶奶拜年;晚上吃大團圓飯, 奶奶高興得合不攏嘴兒, 我心裡則盤算著幾天之後的北京行程。 但僅僅兩天后, 奶奶在沒有一點徵兆的情況下突然離世……

和奶奶一起去北京天安門, 於我而言, 成了一個未能實現的承諾。

作家畢淑敏曾在文章《孝心無價》中寫道:“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 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 相信來日方長, 相信水到渠成, 相信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 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都忘了, 忘了時間的殘酷, 忘了人生的短暫, 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

是啊!老輩人對後輩人的愛總是默默無聞、不求回報的,而後輩人對老輩人的孝卻總是相信來日方長、待我功成名就,但現實往往卻是時光如梭、歲月無情……

是啊!老輩人對後輩人的愛總是默默無聞、不求回報的,而後輩人對老輩人的孝卻總是相信來日方長、待我功成名就,但現實往往卻是時光如梭、歲月無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